問題詳情

(三)等待鳳梨成熟的女孩 吳若權臺灣發行的商業週刊報導一位住在南投鄉下的孩童小憶,家境清寒,要等鳳梨收成,才有錢上學。許多讀者看了這篇報導後,熱淚盈眶,主動表示要捐錢給她,但家長並不領情。直到大型量販店大潤發蔬菜採購經理林明宏帶領同仁專程南下拜訪,想出了好點子,以大賣場為直接通路,協助他們把家裡收成後因推銷困難而囤積過多的兩萬斤鳳梨出清存貨,終於讓六歲的小憶完成上學如願以償的心願。  這個實例之所以感人,在於它和一般公益或救濟大不相同。其中所有的善念,都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以經濟學的「供需原理」巧妙地達到一個平衡點。不只是商業機制的平衡點,也是愛心和自尊的平衡點。慈悲,在這裡沒有任何傲慢的氣焰,反而多了禮貌,關心和難得一見的創意。  看到電視報導,小憶平安上學的模樣,我也看見沒有傲慢的慈悲,在這塊土地上微微發光。
39.這篇等待鳳梨成熟的女孩的故事,告訴我們行善應如何?
(A)發揮無窮的創意 
(B)執著且義無反顧 
(C)自我實現的達成 
(D)顧及弱勢者自尊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