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40為題組中廣新聞網斗大的標題「大學生訴訟權大解放(大法官釋字第684號)」:一名就讀研究所四年級的蔡同學,在選舉期間,向學校申請在公佈欄上張貼「挺扁海報」,遭校方拒絕;還有一名陳姓大學生,想跨科系選修,也遭到學校拒絕!諸如此類的狀況,學生就算感到權益受損,也無法任意對學校提出行政訴訟,因為先前的大法官解釋限制了學生對學校提出行政訴訟的權利,不過現在這個限制可望解放。根據釋字第382號解釋的內容,除了退學,或是類似退學的重大行政處分以外,大學生不得對校方的處分打行政訴訟救濟。而現在司法院重新變更第382號解釋的內容,這也就代表,以後學校的處理方式如果引發爭議,大學生都可以自行提出行政訴訟,要求行政法院來判決。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2011年1月17日
46.「法治」的社會一切依照法律的遊戲規則來運作,不會因人設事,或因先天條件的不同而讓規則產生差異,而「人治」的社會中,事情的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原本有一定可依循的制度,卻可能因執行的人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請問:下列有關法治社會可能發生的事件,何者正確? 
(A)極權國家統治者能透過立法掌握權力並控制國家 
(B)美國總統羅斯福透過「新政」主導國家經濟建設 
(C)死刑犯因審判有瑕疵,總統可以不同意執行死刑 
(D)網路公司配合政府對搜尋引擎結果進行言論過濾 
(E)法官審判中拒絕將違法取得的證據當作呈堂證供。

參考答案

答案:B,E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