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右列圖(二)及圖(三)分別為兩篇誓詞,請依圖中資料判斷:
13.由圖(二)轉變成為圖(三),與下列何事有關?
(A)武昌起義
(B)二次革命
(C)洪憲帝制
(D)清帝退位。

13.由圖(二)轉變成為圖(三),與下列何事有關?
(A)武昌起義
(B)二次革命
(C)洪憲帝制
(D)清帝退位。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1),D(0),E(0)
內容推薦
- 史上有二位「平民皇帝」,請問此二位是誰? (A)秦始皇、明太祖 (B)東漢光武帝、晉武帝 (C)唐太宗、宋太祖 (D)漢高祖、明太祖。
- ( )在清領前期的臺灣,清廷為因應各種不同原因,數次調整臺灣的行政區劃。請問:嘉慶年間,臺灣東北部增設噶瑪蘭廳,下列何者不是增設此廳的背景因素? (A)海盜侵擾問題嚴重 (B)漢人與當地原住民
- ( )鄭成功來臺之後,為了養活大批的軍民,於是採取了「軍屯」的政策。請問:軍屯的實質意義為何? (A)寓兵於農 (B)寓農於兵 (C)寓民於農 (D)寓商於農。
- 阿璇對於新文化運動做了以下的分析,請問下列哪一項內容「需要修正」?(A)新文化運動的重鎮是北京大學(B)魯迅創作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C)胡適等人提倡使用新式標點符號(D)新民雜誌的創刊揭開
- 明朝有一市鎮,以瓷器製造為主,名滿天下,所生產的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這指的是?(A)盛澤鎮 (B)景德鎮 (C)鶯歌鎮 (D)二重鎮。
- ( ) 民國二十年,日本炮轟東北軍的駐地,進攻瀋陽,史稱此次事變為何? (A)一二八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五三慘案。
- ( )臺灣自荷西統治時期以來,對外貿易便相當興盛,臺灣的商人曾經在臺組織「行郊」這樣的商業組織,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為何? (A)整合地方宗教,使宗教衝突減低 (B)從事社會公益,扶持相關行業成
- ( )小萱想參觀鄭成功時期留存下來的古蹟,她應該到右圖中的何處?(A)甲(B)乙(C)丙(D)丁。
- 【題組】承第 5 題,請問下列何者是這個改革運動的內容?(A)廢除科舉制度(B)實施君主立憲(C)設立京師大學堂(D)成立責任內閣。
- 宋代在面臨外族侵擾的狀況之下,使得政治的狀況是多民族並立的情形,以下政權亡國的先後順序為何?(甲)北宋 (乙)金 (丙)遼 (丁)西夏 (戊)南宋。(A)丙甲丁乙戊 (B)丙乙丁戊甲 (C)甲
內容推薦
- 「他是印尼華僑,祖籍廣東,年少來台。西元 1913 年,受到中國革命成功的影響,以苗栗為中心,號召同志起義抗日,後被日警逮捕,判處死刑。」請問上述文字是對何人的介紹? (A)羅福星 (B)劉永福
- 軒軒是西元1915年出生在臺北的漢人。請問:在他10歲之前的生活,可能會經歷下列哪一件事? (A)從臺北搭火車到台南找外婆 (B)就讀於臺北第一高等小學校 (C)妹妹因為裹小腳行動不便 (D)參觀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並隨即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誰為行政長官? (A)陳儀 (B)陳誠 (C)蔣中正 (D)馬英九
- 一位日治時期的臺灣民意領袖公開宣示:「日本是立憲國家,臺灣也應享有立憲政治之待遇。且臺灣情況特殊,不同於日本國內,有特別立法之需求,故我們要求設立議會來為臺灣立法與預算審核。」從上述判斷,最可能是
- 學者提到 17 世紀的臺灣地位,認為:「政權轉移,東亞貿易的架構也重回 16 世紀中期的傳統秩序。中國北方貿易,從寧波、南京前往日本;南方貿易,則從廈門、廣州前往東南亞,臺灣再次被置於東亞貿易的
- 今日臺灣社會人人都享有言論自由,但民國四十、五十年代,人民言論受限制,如有人批評時政,情治單位常以「反叛政府」、「為匪宣傳」等罪名,不依法律程序逮捕異議分子,造成許多冤獄。請問:下列何者是以情治系
- 以下有四個關於多項式的敍述: 甲、多項式 x2-2x 中,x 項的係數是 2。 乙、兩個 x 的二次多項式相加,其結果也是 x 的二次多項式。 丙、在多項式除法中,餘式的次數必小於商式的次
- 胖虎閱讀清領時期的臺灣歷史,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名詞:「土牛溝」。請問下列關於這個名詞的說明,何者正確?(A)「土牛溝」的挖掘是因為清朝實施渡台禁令 (B)「土牛溝」是為隔離熟番和生番,以方便清朝
- 日治初期為了讓在臺的日人子弟所學的內容和日本本國的小學生銜接,所以將他們安排在下列哪種學校就讀? (A)國民學校 (B)公學校 (C)蕃童教育所 (D)小學校
- 9232-8212 的值是下列哪個數的倍數?(A) 10 (B) 11 (C) 12 (D) 13
-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式 ax2+7x+2=0 有兩個相異的解,求 a 的最大整數值為何?(A)6 (B)7 (C)8 (D)9 。
- 有一位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此人出身海商家庭,卻有忠君愛國的堅毅精神,排除一切困難,在臺灣成立首個漢人政權。」他所說的「此人」應是指下列何者? (A)鄭氏諸葛 (B)延平郡王 (C)南明桂王
- 日治時期總督府推動許多重要政策與工作,藉以改善臺灣衛生情況,(甲)實施環境清潔 (乙)設立法院 (丙)建設自來水 (丁)引進星期制,相關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
- (8-3x2+2x3)(4+3x2-2) 展開後,最高次數是多少?(A) 20 (B) 6 (C) 5 (D) 4
- 下列的運算中,何者是錯誤的?(A) 15-21=-(21-15)(B)(-9)-2=(-9+2)(C) (-7)+2=-(7-2)(D) -(4-9)= -4+9
- 臺灣史上,臺灣的行政區隨著臺灣的開發而經過數次的變革。請問:臺灣行政區由圖(一)演變成圖(二)的關鍵為何? (A)鄭成功時代的建設 (B)鄭經時代的改革 (C)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D)中華民
- 吉胖喵在書上看到一篇報導,標題為「羅漢腳成社會隱憂」,這篇報導的主角應該為下列何者? (A)鄭氏時期來台反清復明的漢人 (B)清領時期土地被強奪的熟番 (C)清領時期娶原住民為妻的漢人 (D)清
- 附圖是 世紀鄭成功的攻臺路線圖,請問:當時占據臺灣南部的應是下列何人? (A)日本人 (B)荷蘭人 (C)西班牙人 (D)葡萄牙人。
- 【題組二】歷史老師上課時,在投影片上放了一張如附圖的地圖,圖中顯示了臺灣地區的許多地名,請回答下列問題:【題組】老師這堂課介紹的主題為何? (A)清領時期的土地拓墾 (B)鄭氏時期的軍屯政策(C
- 下列的運算中,何者是正確的?(A)(-1)×(-1)×(-1)= 1(B) 25 ÷(7-2)= 25 ÷ 7-25 ÷ 2(C) 0 ÷(-24)=(-24)÷ 0(D) 12 ×〔(-5)+
- 若方程式 a(x+b)2=5 的兩根為 ,且 a、b 為正數,求 a+2b 之值為何?(A)5 (B)4 (C)3 (D)2 。
- 二、題組題: 【題組一】十八世紀末,漢人開始有組織的入墾蘭陽平原。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以吳沙為首的漳州人集團。民間流傳一種說法: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是出自官方授意的。傳說吳沙早年在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區)一帶
- 由魏德聖導演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描述了日治時期賽德克族的武裝抗日事件。若想重回事件發生地點,悼念當年因為此事件犧牲的人們,應該到右圖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四),右圖是台灣與中國大陸對渡港口示意圖,請依圖示回答下列15~17題:【題組】清領初期,台灣與中國大陸對渡的港口只有一個,請問:台灣當時開放的港口是圖中的 何處? (A)甲 (B)
- ㄚ賢計算該題的過程中哪一個步驟開始錯誤? 〔12÷(-4)× 3-9〕÷(-3)+3 (甲) =〔(-3)× 3-9〕÷(-3)+3 (乙) =〔(-9)-9〕÷(-3)+3 (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