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 某元素 X 的氧化物,其一個分子中含有 6 個氧原子,分子量為 220。已知氧的原子量為 16,則下列何者最可能為 X 的原子量?
(A) 22
(B) 31
(C) 40
(D) 48。
(A) 22
(B) 31
(C) 40
(D) 48。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題組】( ) 小名想要得知 285 個碳原子質量為多少公克,試問下列何者列式正確? (碳的原子量為 12)(A) 285x12 (B) 285x12/(6x1023) (C) 12 x (6x
- 【題組】( ) X、Y、Z、 W 之間的關係可用哪一個數學關係式表達?(A) Z=X+W (B) 23+Z=X+W(C) X:Y=2:3 (D) 44X=Y
- ( ) 實驗(一),碳酸鈣和鹽酸的反應。實驗(二):碳酸鈉和氯化鈣的反應。這兩個實驗皆在未加蓋的燒杯內完成,水的蒸發不計。關於上述兩個實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 實驗(一)有碳酸鈉沉澱會產生
- ( ) 關於 Zn、Mg、Cu 這三金屬燃燒的過程敘述,何者正確?(A)鋅在燃燒時會發出白色強光(B)鎂在燃燒時表面會生成緻密的氧化物,如果用針挑開,可再復燃 (C) 銅不易燃燒,用酒精燈燃燒時
- ( ) 有關於漂白劑的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所有的漂白劑都是氧化劑 (B) 所有的漂白劑都是還原劑 (C)次氯酸鈉是含氯漂白劑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強氧化劑 (D) 過氧化氫是含氧漂白劑的主要成
- ( ) 下列哪一個非金屬氧化之後與水混合,會使得此液體為中性? (A) 鉀(B)硫 (C)氫氣 (D)碳
- (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將氧化鎂燃燒後放入碳粉中,會發生 2MgO+C→CO2 +2Mg 的化學反應,其中碳發生氧化反應(B) 將氧化銅和碳粉共熱,會發生 2CuO+2C→2Cu+CO
- ( ) 下列何者燃燒後的產物,至於水中後可以使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A) 鉀 (B) 硫 (C) 酒精 (D) 碳
- 見右圖化學反應式,可用下列何者表示? (A) 6A+2B→2AB (B) 3B2+A2→2B3A (C) 3A2+B2→2A3+B(D) 3A2+B2→2A3
- ( ) 下列化學式和者有誤? (A) 碳酸鈉 NaCO3 (B) 氯化鈣 CaCl2(C) 碳酸鈣 CaCO3 (D) 氯化鈉 NaCl
內容推薦
- 有關「捉放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所有生物都適合利用捉放法計算數量 (B)實驗時,取樣估算次數愈多,求得的平均值愈接近實際族群數量 (C)所標記的生物個體愈多,求得的族群數量愈不準確 (D)
- 肥仔在黃石坡養牛數十年,牛隻數量由十隻成長到今日的百多隻,不必付出多大心力。但近幾年出現了麻煩,就是牛隻突然較為消瘦,甚至死亡,不過在數目減低後,剩餘牛隻又顯得健健康康了,你認為是何種因素造成的?
- 阿花欲知瑞穗農場中糞金龜的數量,先捕捉50隻,在其身上標記後放回。過了一段時間,再捕捉300隻,並依捉放法估計校園內約有3000隻糞金龜。請問智仁第二次捕捉到的300隻糞金龜中有多少隻身上有帶有標
- 附圖是生物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圖,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分解者可使構成生物體的各種物質回到環境中 (B)生產者將光能與非生命世界的物質帶進生物世界 (C)消費者可單獨存在,不一定需要其他生物
- 海葵附著在寄居蟹殼上,藉寄居蟹的運動而能快速移動身體,寄居蟹則藉海葵作用作為掩護而獲得保護,因此兩者關係為下列何者? (A)互利共生 (B)片利共生 (C)寄生 (D)毫無關係
- 某人工生態園區內各相關食物鏈如下,試問此生態園區中哪兩者之間不是競爭關係? (A)昆蟲和雀類 (B)蛙類和雀類 (C)蜥蜴和蛙類 (D)蛇類和雀類
- 有關甲、乙、丙、丁四個族群之間的交互作用情形,如附表所示,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和乙之關係如樹與樹上蘭花 (B)甲和丙之關係如小繭蜂與鳳蝶幼蟲 (C)乙和丙之關係如小丑魚和海葵 (D)丙
- 下列有關生物互動關係「寄生」的敘述,何者正確? (A)常見的藥材,冬蟲夏草是一種寄生的結果 (B)寄生是共生生物彼此雙方都有利的關係 (C)附生植物攀附在大樹上生存是屬於寄生 (D)珊瑚和藻類共同
- 某一多雨的山區,溫度在20~28℃左右,該地區有許多樹木、草、兔、鹿、20隻飛鼠、30隻土狼,下列哪一項敘述不正確? (A)這地區有食物鏈、食物網 (B)30隻土狼稱為「族群」 (C)這地區沒有
- 上美術課,阿如對著空白的圖畫紙發呆,於是老師就問,怎麼不畫呢?阿如說我畫完啦!因為她畫的是牛吃草、獅子吃牛,獅子吃完牛回家睡覺了。請問如果真的要畫的話,怎樣的圖才合理呢? (A)1隻獅子、10隻
- 以下哪種途徑無法使碳元素回到自然界中? (A)燃燒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者分解作用
- 在能量塔中,各階層的生物,其個體數目常每高一層即減少,導致此現象的主要因素為: (A)個體較前一階層者為大 (B)每經過一階層,能量形成散失 (C)食物來源取得不易 (D)較高階層者死亡率較高
- 有個商人準備蓋一座大型的生態園,一共設有五個展示中心,請問如果想要看水筆仔、蘆葦、招潮蟹、彈塗魚、田螺等生物,應該在哪一個展示中心呢? (A)海洋生態展示中心 (B)河口生態展示中心 (C)淡水
- 子楊為躲過敵人追捕,由飛機上跳傘降落,降落前他看到下面是茂密的森林。若他順利從空中降落到地面,且中間沒有其它因子干擾,請問他沿途依序會看到哪些植物?(甲)樹林;(乙)蘚苔;(丙)蘭花。 (A)甲
- 空氣汙染是現今政府相當頭痛的問題,請問哪一種空氣汙染物過多會造成臭氧層變薄? (A)汽機車排放過多的廢氣 (B)生物行呼吸作用排出的氣體 (C)使用冷氣機、電冰箱排放的廢氣 (D)工廠排放的廢氣
- 生態學上的生物放大作用,所指為何? (A)生物累積了許多變異後,促成新種的形成 (B)生態系中某些無法被生物分解的毒物,在食物鏈中層層累積的過程 (C)生態系中若無分解者,將造成生物遺體的累積
- 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能為何? (A)引進福壽螺和螯蝦後,增加生物多樣性 (B)開闢道路、開發山林,生態系失去平衡的結果 (C)設立生物保護區只保護黑面琵鷺 (D)遺傳基因的組合與各種生活環境長
- 下列關於外來物種的敘述,何者錯誤? (A)外來物種在本地沒有天敵,所以會大量繁殖 (B)外來物種會和本地物種相互競爭,有時會造成本地生物滅絕 (C)外來物種會增加本地的物種多樣性,應多多進口並野
- 下列關於山坡地的開墾利用,何者正確? (A)砍掉雜亂的原始森林,改種有經濟價值的檳榔 (B)開墾梨山,種植蘋果、梨子或高冷蔬菜 (C)逢山開路,遇水造橋是公共工程的進步 (D)水庫周邊山坡地禁止
- 下列關於國家公園的利用,何者錯誤? (A)可提供動植物及生態環境的研究 (B)可提供自然課採集標本 (C)可提供人民休憩場所 (D)以國家的力量作生態保護
- 耀鴻在上生態課時舉手發問:「很多農作物的野生種,只是野外的雜草罷了,為什麼值得我們保存它們呢?」。從自然保育的觀點,下列哪一項理由較為不適切? (A)保存這些雜草,可減少地球的溫室效應 (B)保
- 對於生物和生物的棲地所作的保護、復育或管理的行為,即是指: (A)環保 (B)保育 (C)保護 (D)愛護
- 鮣魚吸附在鯊魚上,隨鯊魚漫遊海洋,請問這屬於何種互動關係? (A)寄生 (B)片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競爭
- 下列何者為生態系中的分解者? (A)禿鷹 (B)藍綠菌 (C)馬陸 (D)腐生真菌
- 附圖是某生態系中生物的食性關係圖,請問:當己大量增加時,短期內,何者的數量也會大量增加? (A)乙 (B)丙 (C)丁 (D)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