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在這場革命後,同盟會成員多方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黃花岡。西元1932年,雖查得此次死難烈士不止72名,但因習慣,人們仍稱其為『黃花岡烈士』。」由內容判斷,上述烈士是在何地起義時壯烈犧牲的?
(A)南京
(B)武昌
(C)廣州
(D)上海。
(A)南京
(B)武昌
(C)廣州
(D)上海。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清末義和團興起於山東,當時是屬於哪個國家勢力範圍? (A)俄國 (B)德國 (C)英國 (D)法國。
- 在革命起義成功後,各省代表在漢口集會,決議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臨時政府為總統制,設臨時參議院為立法機關,並以何地作為臨時政府的所在地?(A)上海 (B)香港 (C)廣州 (D)南京。
- 清末時,孫中山曾求見李鴻章,希望清廷能改革朝政,李鴻章以督導軍隊太忙為由,拒絕見面;孫中山深知改革無望,更堅定籌設組織。數個月後,他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創立下列哪個組織? (A)同盟會 (B)興中
- 西元1911年,清朝實行鐵路國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間出資建造的粵漢、川漢鐵路,引起四省保路運動。請問:四省保路運動中,哪個省分抗爭最為激烈,促使清廷調兵鎮壓,而使革命黨人士趁機起義成功?(A)湖
- 民國六十年代,育光未經政府主管機關核准,擅自辦了一份報紙並公開發行,批評時政,結果遭到逮捕法辦。請問:他應該是觸犯了哪項法令?(A)《中華民國憲法》 (B)《戒嚴令》(C)《法律第六十三號》 (
- 有志之士遠赴日本國會遞交如下圖的請願書,希望爭取國會議員的支持。他們的目的為何?(A)設立臺灣議會(B)爭取「組黨」的自由(C)要求臺灣獨立(D)抗議教育制度的差別待遇。
- 民國50年時,叔叔已經有投票權了,請問:當時的叔叔不能參與哪一項投票?(A)臺北市議員 (B)臺北市市長(C)嘉義縣縣長 (D)台東縣縣長。
- 政育在製作一份日治時期臺灣人口數的報告中,從資料上發現該時期的臺灣人口呈現增加情形。人口增加的原因,最可能為下列何者?(A)防疫、衛生觀念逐漸普及,死亡率下降。(B)政府鼓勵生育,出生率大增(C)
- 臺灣總督府在各地張貼海報如下圖,且在各車站設立時鐘,並規定中午12點時,寺廟必須鳴鐘、工廠鳴汽笛。總督府的措施主要在宣揚何種觀念?(A)喚醒政治意識的精神(B)標準時間與守時觀念(C)維持公平與正
- 國有森林遊樂區中,何處可以享受溫泉浴?(A)太平山森林遊樂區(B)雙流森林遊樂區(C)明池森林遊樂區(D)溪頭森林遊樂區
內容推薦
- 滿清政府長期以來積弱不振,進行多次的改革活動亦未收到良好的效果,為此開始有人主張必須利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救亡圖存,當時主張革命最力者是誰? (A)康有為 (B)林則徐 (C)梁啟超 (D)孫中山
- 宣統3年(西元1911年)孫中山正式推翻滿清統治,並且建立了亞洲地區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其名稱為何? (A)中華民國 (B)中華人民共和國 (C)中華民主共和國 (D)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
- 義和團以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祕密聚眾,傳授信眾修練一種據稱可以刀槍不入的法術。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他們喊出的口號?(A)公有共享 (B)扶清滅洋(C)師夷長技以制夷 (D)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 孫中山發起革命,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請問:所謂的「韃虜」應該是指下列何者? (A)日本 (B)俄國 (C)美國 (D)滿清。
- 中國的北京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元、明、清等朝代都以北京城為首都,但是北京城在清末時卻兩次遭受列強的入侵破壞。請問:列強在哪兩次戰爭曾入侵北京? (A)英法聯軍、甲午戰爭 (B)英法聯軍、八
- 「竊有天主教,上欺中華君臣,下欺中華黎民,毀佛像,拆廟宇,占民墳,萬惡痛極。」從上述內容判斷,這應是下列何者所發出的標語? (A)義和團 (B)湘軍 (C)立憲派 (D)淮軍。
- 孫中山所領導的武昌起義之所以可以一舉成功推翻滿清政府,是因為剛好遇上什麼樣的時機? (A)義和團進攻北京城 (B)四川爆發保路風潮 (C)太平天國藉宗教起事 (D)八國聯軍圍剿滿清政府。
- 戰役失敗後准許各國在北京、天津及其外圍要地駐軍,造成日後首都門戶洞開,賠償金額更高達四億五千萬兩,使國民生計更加困難。這應是下列哪場戰役造成的? (A)甲午戰爭 (B)英法聯軍 (C)八國聯軍
- 世界各國大多設有屬於自己的青年節,而聯合國也將每年的8月12日設為國際青年節,設立目的為提醒世人重視青年的問題。而我國也設有青年節,其設立原因是為了紀念哪個事件? (A)武昌起義 (B)辛亥
- 「為了避免戰火向南延伸,危及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英國乃派遣領事聯絡兩江、湖廣總督,並由上海道余聯沅出面,與各國駐上海領事取得『諒解』,制訂〈東南互保辦法〉。」以上內容應是發生在哪場戰爭期間?
- 進行革命推翻滿清之前,先後成立兩個革命組織進行反清,這兩個革命組織有何共同之處? (A)堅持反清復明 (B)希望進行立憲運動 (C)都是孫中山所創立的 (D)有感於甲午戰爭失敗同時成立的組織。
- 瑋明是清末的知識分子,他本欲參加三年一度的科舉,但是政府卻宣布考試即將廢除,科舉取士的時代即將走入歷史,使得瑋明及其同窗好友都十分的恐慌。請問:科舉的廢除與何事有關? (A)立憲運動採取西化教
- 一份報紙斗大標題寫道:「洋人的世界末日──在民眾日漸升高的仇洋情緒中,各地都有燒教堂、殺洋人、殺清軍,並到處毀壞鐵路及電線桿等洋物的現象,北京城籠罩在恐怖的殺戮氣氛中……。」請問:報紙中描述的
-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五四運動中大學生所提出的口號。其中「外爭主權」,是爭取中國哪個地方的主權? (A)臺灣 (B)朝鮮 (C)蒙古 (D)山東。
- 日本自西化改革後,國力漸強,向外侵略的眼光,瞄準中國東北。其意圖雖一度因某國聯合他國干涉還遼而受挫,但數年後終於戰勝某國,讓自身勢力逐漸侵入東北。請問:某國應為下列何者? (A)英國 (B)德
- 民國初建,曾實施政黨政治及組成國會等民主制度,但為時不久即被破壞。下列何人對當時民主的破壞最為嚴重? (A)宋教仁 (B)孫中山 (C)袁世凱 (D)溥儀。
- 民國4年《新青年》雜誌創刊,對知識分子產生很大的影響,關於這本雜誌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最初由胡適創辦,陳獨秀等撰文附和 (B)極力批判西方流行的新思潮(C)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D)以刊
- 新知識分子認為中國之所以無法進步,歸咎於某方面的不足,中國要成為現代化國家必須進行變革,引進西方思潮。請問:「某方面」是指何者? (A)傳統文化的不良 (B)學生熱衷學運 (C)婦女地位過度
- 民初新文化運動期間,新知識分子大力倡導全面學習西方文化,大力鼓吹的觀念是何者? (A)倫理、民主 (B)立憲、傳統 (C)民主、科學 (D)倫理、道德。
- 馬克思主義引進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之成立,這兩者都與下列何者的關係密切? (A)二十一條要求 (B)日俄戰爭 (C)新文化運動 (D)戊戌變法。
- 民國4年,袁世凱接受該國「二十一條要求」的大部分內容,使國家的權益受到很大的傷害。請問:對袁世凱提出要求的是哪個國家? (A)日本 (B)德國 (C)俄國 (D)英國。
- 民國6年,孫中山指出:「今日變亂非帝制與民政之爭,非新舊潮流之爭,非南北意見之爭,實真共和與假共和之爭。」請問:從所述的內容判斷,孫中山指何事? (A)臨時約法與國會受到摧殘 (B)袁世凱稱帝
- 民初的新文化運動中,新知識分子是當時的文化推手,而清末哪個風潮則是造就新知識分子的原因之一? (A)出國留學風氣興盛 (B)鼓吹復興傳統文化 (C)強調宗教信仰 (D)推廣儒家思想。
- 日治時期,臺灣曾經成立「臺北天然足會」,提倡放足;而中國到了民國成立之後,開始禁止纏足,這對中國婦女而言,有何歷史意義? (A)婦女的地位更加降低 (B)中國婦女的地位提升高過男性 (C)婦女
- 民初,新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必須進行思想與文化的變革,因而提倡新文化運動。有關新文化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白話文學興起,新式標點符號逐漸流行 (B)引進西方復古思潮 (C)支持儒家文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