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五、閱讀測驗(選擇及問答): 增改出處:北新國中 楊芝英https://plamc.pixnet.net/blog/post/28104787
甲:「輕小說」閱讀當道的怪現狀 楊照
台灣人在讀什麼書?
至少照書店通路的年度報表,及公立圖書館的借閱統計看來,台灣人最常看、看得最多的書,是「輕小說」。是一些在網路上流傳,沒有什麼特定作者身分,通常內容大量重複,也很容易預期的小說。
這種趨勢其實過去早有跡象,只是現在更加清楚、更加嚴重。「輕小說」成為年輕人閱讀的主流,沒有什麼好意外的,其來有自。
主要的根源,在於台灣教育當中看待閱讀的態度。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教育體系裡教導閱讀的重點,不在於掌握閱讀作為一種學習的能力,而在於藉閱讀獲取標準答案。也就是說,閱讀不是為了碰觸、摸索廣大外界的豐富知識與經驗,而是簡單地從文字寫的東西上單純接收答案。
教育中反覆訓練如何「正確地」閱讀。也就是讀的內容都應該有一定的意義,而且要用考試的方式,確定沒有「讀錯」,如果偏離了那固定的意義,馬上就會在考試成績上遭到懲罰、阻止。
久而久之,台灣的學生一個個都變成了膽小、保守的閱讀者。他們只讀有辦法「讀懂」的書,也就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在講什麼的書。他們選來閱讀的書,因而要嘛是學校裡要求他們讀的,要嘛就是自己可以輕鬆有把握「讀懂」的書。
面對書籍,他們失去了最根本的冒險精神,也就失去了書籍可以提供的最大資源。書籍原本是讓我們接觸異類經驗最容易、最方便、往往也最便宜的管道。我們不是隨時都能去到異地,更不能隨心去到不同的時間環境;我們也不是總能夠遇到找到適當的老師在身邊教導我們;但我們不需費太大力氣的情況下,卻都能找到書,各式各樣的書。書裡有各式各樣的題材、各式各樣的人的經驗、各式各樣的聲音講著各式各樣的故事。
書可以讓人自由,藉閱讀自由,但先決條件是人要願意追求自由,追求超越自己狹小的生活範圍,得到更大的體驗與思考空間。書都還在那裡,但是台灣的年輕讀者在自由之前習慣性地退卻了。他們不想讀「不一樣」的書,不想讀承載陌生內容的書,不想讀要求他們發揮好奇心努力去解釋的書。
「輕小說」的共同點,就是都一樣,沒有什麼真正陌生奇特的知識內容,對讀者不構成一點點挑戰。讀「輕小說」的經驗,因而幾近純粹是娛樂式的,不動用思考、不動用感受快速殺掉時間;而且帶來社交性的作用,很容易可以在和同學談話中找到話題,或在 facebook 上閒話兩句。
閱讀被這樣定性了,難怪台灣學生的閱讀成就愈來愈低。2009年國際性的PISA測驗,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亞洲只高於澳門,尤其在高階閱讀,也就是能夠充分思考、理解閱讀內容的領域,表現得尤其糟糕,當然不是偶然。
一個逐漸在喪失藉閱讀學習的能力的社會,還真讓人感到十足擔心啊!
乙:對上文的網路回應(共四位)
網友「明騎西行記」:
首先,楊照先生說,「輕小說」「是一些在網路上流傳,沒有什麼特定作者身分,通常內容大量重複,也很容易預期的小說。」,但是這個前提完全是錯誤的。
同一個作品,如果投稿非輕小說書系,就不是輕小說;但如果投稿輕小說書系,就是輕小說。如果你有機會逛逛日本書店,你會發現很多主流大眾小說,和某本輕小說文筆都相近。之所以一個是正規小說,一個是輕小說,完全只是因為後者出在輕小說文庫裡,封面畫了美少女。
這個現象現在在台灣也一樣,以尖端出版的暮光之城為例,一開始尖端把它譯名為吸血鬼達令,弄了個漫畫封面,把它定位為輕小說,後來卻弄回了原版封面,重譯名為暮光之城,定位為一般文學小說之中的奇幻愛情類小說,不再是輕小說,但其內容根本就是同一本書。所以「輕小說」,絕對不是在內容上的分類。
去年賣最好的書,一本是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這本硬底子書,銷售 10 萬本以上,而輕小說最多賣 1 萬就很好了;我先前提到暮光之城,被定位為輕小說吸血鬼達令時,只賣了 3000 本,事後重新定位為暮光之城,總和賣了 30 萬本以上,所以台灣人到底是不是只看輕小說?我想楊照先生的前提,再度是錯誤的。[!--empirenews.page--]
網友「黑帽」:
楊照先生的文章主旨,我認為是藉由輕小說來探討台灣學生的困境。在台灣的考試當中,閱讀是為了要獲得標準答案,而讀錯就會接受分數懲罰。但是文學是很主觀的東西,讀完一篇文章可以有許多不同甚至南轅北轍的東西,但是考試給答案,有時是自以為正確的答案,加上選擇題的選項,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有時候,文學沒有標準答案。而學校硬塞大量資訊,讓學生課餘傾向閱讀輕鬆、易讀的書籍。知識類的閱讀量一定會隨課業壓力增重而減少,輕小說相比是比較好讀輕鬆。
網友「無名」:
很多知識份子不抗拒雅俗共賞,我想楊照只是利用輕小說來作提喻,而不是作為批判的核心,「不想讀承載陌生內容的書,不想讀要求他們發揮好奇心努力去解釋的書」中,所謂的「陌生內容」不會是指題材的五花八門。
我認同輕小說在題材上都具有經典文學沒有的奇思妙想,但題材上的創新並不伴隨著內容本質的創新。輕小說背景設定五花八門而人物性格趨於平面,這是創造力低下的現象:正因為無法好好創造出一個獨特而真實的人物,才要在形式上賣弄花巧,以一個又一個無關角色心理的事件串連而成,甚至部份人物性格、故事設定和事件更是為了滿足讀者慾望而設。
文學價值高的小說甚少在題材背景上嘩眾取寵,例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寫的只是四位主角發生在蘇聯入侵的愛情,沒有三角戀,沒有後宮。但此書因為帶出的思考層次是「陌生的」:生命的偶然與必然、媚俗、永劫輪迴等哲學概念,從而探討人應該對生活採一個怎樣的態度,會將思考引領去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絕對解讀的陌生地帶,這才是「陌生」的意思。
網友「路人甲」:
樓上解析地很清楚、有條理。作品的形式應該要與內容切割,好故事就是好故事、有深度就是有深度,和是否為輕小說、漫畫或動畫無關。但放眼目前市面上的輕小說,高達八成以上帶有物化女性的思維,常見的美少女從天而降、後宮或短裙,我並不討厭美少女,但受不了這樣的劇情一再的重複。憑甚麼該有人願意只為他人而活?好像輕小說裡大部分的女主角都只是為了男主角而存在,男女角色實在沒有深度可言。我不否認這些故事對某些人的娛樂性,但娛樂性不一定與深度並存。
1.楊照的文章中,楊照想要表達的是:
(A)台灣的年輕人沒什麼閱讀的習慣
(B)「輕小說」成為年輕人閱讀的主流的原因
(C)台灣年輕人沒辦法讀懂不一樣的書
(D)台灣的年輕人因為閱讀成就低落,所以不想閱讀
甲:「輕小說」閱讀當道的怪現狀 楊照
台灣人在讀什麼書?
至少照書店通路的年度報表,及公立圖書館的借閱統計看來,台灣人最常看、看得最多的書,是「輕小說」。是一些在網路上流傳,沒有什麼特定作者身分,通常內容大量重複,也很容易預期的小說。
這種趨勢其實過去早有跡象,只是現在更加清楚、更加嚴重。「輕小說」成為年輕人閱讀的主流,沒有什麼好意外的,其來有自。
主要的根源,在於台灣教育當中看待閱讀的態度。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教育體系裡教導閱讀的重點,不在於掌握閱讀作為一種學習的能力,而在於藉閱讀獲取標準答案。也就是說,閱讀不是為了碰觸、摸索廣大外界的豐富知識與經驗,而是簡單地從文字寫的東西上單純接收答案。
教育中反覆訓練如何「正確地」閱讀。也就是讀的內容都應該有一定的意義,而且要用考試的方式,確定沒有「讀錯」,如果偏離了那固定的意義,馬上就會在考試成績上遭到懲罰、阻止。
久而久之,台灣的學生一個個都變成了膽小、保守的閱讀者。他們只讀有辦法「讀懂」的書,也就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在講什麼的書。他們選來閱讀的書,因而要嘛是學校裡要求他們讀的,要嘛就是自己可以輕鬆有把握「讀懂」的書。
面對書籍,他們失去了最根本的冒險精神,也就失去了書籍可以提供的最大資源。書籍原本是讓我們接觸異類經驗最容易、最方便、往往也最便宜的管道。我們不是隨時都能去到異地,更不能隨心去到不同的時間環境;我們也不是總能夠遇到找到適當的老師在身邊教導我們;但我們不需費太大力氣的情況下,卻都能找到書,各式各樣的書。書裡有各式各樣的題材、各式各樣的人的經驗、各式各樣的聲音講著各式各樣的故事。
書可以讓人自由,藉閱讀自由,但先決條件是人要願意追求自由,追求超越自己狹小的生活範圍,得到更大的體驗與思考空間。書都還在那裡,但是台灣的年輕讀者在自由之前習慣性地退卻了。他們不想讀「不一樣」的書,不想讀承載陌生內容的書,不想讀要求他們發揮好奇心努力去解釋的書。
「輕小說」的共同點,就是都一樣,沒有什麼真正陌生奇特的知識內容,對讀者不構成一點點挑戰。讀「輕小說」的經驗,因而幾近純粹是娛樂式的,不動用思考、不動用感受快速殺掉時間;而且帶來社交性的作用,很容易可以在和同學談話中找到話題,或在 facebook 上閒話兩句。
閱讀被這樣定性了,難怪台灣學生的閱讀成就愈來愈低。2009年國際性的PISA測驗,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亞洲只高於澳門,尤其在高階閱讀,也就是能夠充分思考、理解閱讀內容的領域,表現得尤其糟糕,當然不是偶然。
一個逐漸在喪失藉閱讀學習的能力的社會,還真讓人感到十足擔心啊!
乙:對上文的網路回應(共四位)
網友「明騎西行記」:
首先,楊照先生說,「輕小說」「是一些在網路上流傳,沒有什麼特定作者身分,通常內容大量重複,也很容易預期的小說。」,但是這個前提完全是錯誤的。
同一個作品,如果投稿非輕小說書系,就不是輕小說;但如果投稿輕小說書系,就是輕小說。如果你有機會逛逛日本書店,你會發現很多主流大眾小說,和某本輕小說文筆都相近。之所以一個是正規小說,一個是輕小說,完全只是因為後者出在輕小說文庫裡,封面畫了美少女。
這個現象現在在台灣也一樣,以尖端出版的暮光之城為例,一開始尖端把它譯名為吸血鬼達令,弄了個漫畫封面,把它定位為輕小說,後來卻弄回了原版封面,重譯名為暮光之城,定位為一般文學小說之中的奇幻愛情類小說,不再是輕小說,但其內容根本就是同一本書。所以「輕小說」,絕對不是在內容上的分類。
去年賣最好的書,一本是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這本硬底子書,銷售 10 萬本以上,而輕小說最多賣 1 萬就很好了;我先前提到暮光之城,被定位為輕小說吸血鬼達令時,只賣了 3000 本,事後重新定位為暮光之城,總和賣了 30 萬本以上,所以台灣人到底是不是只看輕小說?我想楊照先生的前提,再度是錯誤的。[!--empirenews.page--]
網友「黑帽」:
楊照先生的文章主旨,我認為是藉由輕小說來探討台灣學生的困境。在台灣的考試當中,閱讀是為了要獲得標準答案,而讀錯就會接受分數懲罰。但是文學是很主觀的東西,讀完一篇文章可以有許多不同甚至南轅北轍的東西,但是考試給答案,有時是自以為正確的答案,加上選擇題的選項,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有時候,文學沒有標準答案。而學校硬塞大量資訊,讓學生課餘傾向閱讀輕鬆、易讀的書籍。知識類的閱讀量一定會隨課業壓力增重而減少,輕小說相比是比較好讀輕鬆。
網友「無名」:
很多知識份子不抗拒雅俗共賞,我想楊照只是利用輕小說來作提喻,而不是作為批判的核心,「不想讀承載陌生內容的書,不想讀要求他們發揮好奇心努力去解釋的書」中,所謂的「陌生內容」不會是指題材的五花八門。
我認同輕小說在題材上都具有經典文學沒有的奇思妙想,但題材上的創新並不伴隨著內容本質的創新。輕小說背景設定五花八門而人物性格趨於平面,這是創造力低下的現象:正因為無法好好創造出一個獨特而真實的人物,才要在形式上賣弄花巧,以一個又一個無關角色心理的事件串連而成,甚至部份人物性格、故事設定和事件更是為了滿足讀者慾望而設。
文學價值高的小說甚少在題材背景上嘩眾取寵,例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寫的只是四位主角發生在蘇聯入侵的愛情,沒有三角戀,沒有後宮。但此書因為帶出的思考層次是「陌生的」:生命的偶然與必然、媚俗、永劫輪迴等哲學概念,從而探討人應該對生活採一個怎樣的態度,會將思考引領去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絕對解讀的陌生地帶,這才是「陌生」的意思。
網友「路人甲」:
樓上解析地很清楚、有條理。作品的形式應該要與內容切割,好故事就是好故事、有深度就是有深度,和是否為輕小說、漫畫或動畫無關。但放眼目前市面上的輕小說,高達八成以上帶有物化女性的思維,常見的美少女從天而降、後宮或短裙,我並不討厭美少女,但受不了這樣的劇情一再的重複。憑甚麼該有人願意只為他人而活?好像輕小說裡大部分的女主角都只是為了男主角而存在,男女角色實在沒有深度可言。我不否認這些故事對某些人的娛樂性,但娛樂性不一定與深度並存。
1.楊照的文章中,楊照想要表達的是:
(A)台灣的年輕人沒什麼閱讀的習慣
(B)「輕小說」成為年輕人閱讀的主流的原因
(C)台灣年輕人沒辦法讀懂不一樣的書
(D)台灣的年輕人因為閱讀成就低落,所以不想閱讀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題組】下列文人對於閱讀的體會,與文中所列出「書籍可以提供的最大資源」,何者意思相距最遠?(A)黃庭堅:「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B)曾志朗:「閱讀帶來人類的好奇與創新。」(C)美
-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古詩十九首》之六)註:蘭澤:蘭草生長的沼澤地。 遺:音ㄨㄟˋ,贈送。 浩浩:廣大的
- 「歐陽伯樂到京城參加考試途中,在行李上豎了面旗子,上頭寫著:『廬陵魁選歐陽伯樂』,就這樣招搖過市。有人寫了首詩諷刺他:『有客遙來自吉州,姓名挑在擔上頭。雖知你是歐陽後,畢竟從來不知脩』。」請問這
- 「看看那雨,不是磅礡也不是無序,而是極謹慎極小心,一點一滴,有板有眼,下得那麼澈底又那麼旋律,往往從早到晚從今天到明天從明天到後天,沒完沒了。」(家鄉的梅雨)下列何者可以用來形容文中的天候?(A
- 「余憶童稚時→見其發矢十中八九→汝亦知射乎→予取予求」引號中的方框字為人稱代詞,其人稱數字依序為密室脫逃的通關密碼,試問下列何組數字可順利闖關?(A)3321 (B)1223 (C)1123 (
- 下列有關古今文學家的敘述,何者正確?(A)陳冠學辭去教職之後,鑽研陶潛相關作品,故有「現代陶淵明」之稱(B)白居易的詩重社會寫實,反映民生疾苦,且力求淺顯易懂、老嫗能解(C)廖鴻基在臺灣沿海從事
- 下列選項的詞性判斷何者錯誤?(A)「蠶」食鯨吞:副詞 (B)氣勢萬「鈞」:量詞 (C)「項」為之強:名詞 (D)登高必「自」卑:代詞
- 下列關於「量詞」的使用,何者正確?(A)東昊看著那長長一「節」火車呼嘯而過,開往家鄉的方向(B)子旼很幸運地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一「條」彩虹(C)小妤為了調養身體,去買了幾「株」中藥服用(D)秀萱綻
- 下列哪一文句最具有憤懣的語氣?(A)無他,但手熟爾 (B)汝亦知射乎 (C)爾安敢輕吾射 (D)吾射不亦精乎。
- 下列關於古詩的說明,何者錯誤?(A)古詩又稱「古風」,流行於漢魏六朝(B)古詩在格律的要求上不若近體詩嚴格,相對寬鬆(C)古詩十九首最早收錄於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代表了兩漢七言古詩的最高成就(D
內容推薦
- 癩「蝦」蟆: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國一國文上第二次-108 年 - 2019高雄市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七年級108 上學期國文第二次段考(期中考)翰林#88166討論私人筆記( 0 )最佳解!
- 【題組】明「ㄅㄠ」暗貶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國一國文上第二次-108 年 - 2019高雄市市立大樹國中七年級108 上學期國文第二次段考(期中考)康軒#88169討論私人筆記( 0 )最佳解!
- 如圖,△ABC 中 , 。若 =3 、 =4,求 。 (A)5 (B)6 (C)7 (D)8
- 設 = (1,2,3)、 = (4,5,6),則外積 =?(A) 32 (B) (-3 , -3 , 6)(C) (-3 , -6 , -3) (D) (-3 , 6 , -3)
- 如圖(12),△ABC 中,∠ABC=90°, 平分∠CAB,則△ACD 的面積:△ABC 的面積為何? (A) 3:8 (B) 5:8 (C) 9:64 (D) 25:64
- 狼「藉」: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國一國文上第二次-108 年 - 2019高雄市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七年級108 上學期國文第二次段考(期中考)翰林#88166討論私人筆記( 0 )最佳解!
- 小維熱愛戲劇,請問以下他所追的劇名,何者屬於句子?(A)魂囚西門 (B)我們與惡的距離 (C)噬罪者(D)通靈少女。
- 「政治人物的失言風波(甲)經由媒體的大肄報導,(乙)再加上名嘴渲染,混淆是非以惑亂群眾,(丙)成為眾所囑目的焦點話題,(丁)最後在與論的壓力之下,政治人物以向大眾道歉的方式來平息這場風波。」以上畫
- 下列文句,何者主觀意味最濃厚? (A)摘了一整天的番薯蒂 (B)四顧無人,又全無遮蔽,大野中,孤伶伶的一個人 (C) 太陽又出來了,一片清新的空氣,鮮潔的色彩,彷彿聽見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四
- 根據文意,何項成語使用恰當?(A) 近日北韓屢屢試射飛彈,使得鄰近各國「四面楚歌」,紛紛提高軍備嚴陣以待(B) 江同學讀書有「紙上談兵」的精神,所以他對每一本書的內容都瞭若指掌 (C) 面對社會
- 「霎時間,天昏地暗,抬頭一看,黑壓壓的,……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這是描寫何種景象? (A)烏雲湧動,迅雷不及掩耳,令人驚懼 (B)雷雨急遽而來,雷電交加的景況 (C)落日
- 「雖然大陸進口的大閘蟹火熱流行,尚鮮的食家卻更喜歡當日捕獲的東北角花蟹、三點蟹或澎湖紅蟳,因為這才是本土的風味。」這段話主要在說明什麼? (A)大閘蟹比較美味可口 (B)臺灣的螃蟹比大閘蟹更肥美
- 國文老師問小昱對史記的了解,請問他說錯了哪一項?(A) 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 (B)可利用此書查楚漢相爭的史實 (C) 本書紀錄漢代歷史,是一部斷代史 (D) 這本書按照人物編排,為紀傳體。
- 下列文句的句型說明,何者正確?(A)世界棒球十二強賽熱烈登場──表態句 (B)中華隊首戰傳捷報──敘事句 (C)先發投手投出無懈可擊的變化球──有無句(D)教練總是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判斷句
- (甲)一人犯蹕,「當」罰金(乙)廷尉奏「當」(丙)廷尉乃「當」之罰金(丁)廷尉「當」是也,以上「當」字,哪幾個是名詞?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 下列文句「 」內的字,何者讀音相同?(A)一「簍」水果/金石可「鏤」 (B)「禠」奪公權/郵「遞」區號(C)「秣」馬厲兵/相濡以「沫」 (D)「傾」囊相授/「頃」刻間。
- 度量衡是用來衡量長度、容積、重量的標準。下列詩句「」中的字詞,何者不是用來衡量容積的單位詞?(A) 昨日鴻毛萬「鈞」重,今朝山岳一朝輕 (B)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 (C)書中自有千「鍾」
- 時下大眾傳播媒體常有用語失當、語意矛盾的情形。下列皆是傳播媒體的報導內容,何者用語正確? (A) 一輛油罐車正將駛出南方澳大橋時,大橋突然崩裂,橋體墜落撞擊三艘漁船,油罐車亦起火燃燒,場面非常
- < 張釋之執法>一文中,「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體現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下列何句也體現這種精神?(A)法理之外,不外人情 (B)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C)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
- 古人講究人際應對禮儀,下列各項稱呼用語,正確的是?(A) 聽聞在下屢獲佳績,卓越成就令人好生羨慕 (B) 非常感謝您的招待,改天請到府上小酌一番 (C)今日幸有賢卿奮力解危,陛下自當從厚賞賜
- 「秣不擇粟」的「秣」,由名詞轉為動詞,這種修辭技巧稱為「轉品」。下列「 」中的字,何者也使用這種由名詞轉為動詞的「轉品」修辭技巧?(A)「介」而馳,初不甚疾(B)「褫」鞍甲而不息不汗(C)力竭
- 有個失業的廚師找到一份火葬場的工作,他想應該可以駕輕就熟,沒想到不久後就被開除了,原來他老是問家屬:「不好意思,請問你們要烤幾分熟?」請問造成廚師被炒魷魚的關鍵是什麼? (A) 不懂「顧客永遠
- 有關<良馬對>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暗諷態度消極而無所作為之人 (B)「力裕而不求逞」暗指有才能卻含蓄謙遜、不露鋒芒之人 (C)「秣不擇粟,飲不擇泉」形容
- 「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①制之,勿使流亂軌躅②,放意填坑岸也。」根據這句話,作者對於寫作文章的看法,與下列何者最接近?(註:①銜勒:駕馭馬匹的器具。②軌躅:軌跡。躅,音ㄓㄨˊ
- 下列「 」中的字,何者經替換後意思「改變」了?(A)「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若 (B)民安所「錯」其所足→措 (C) 有一人自橋下「走」出→行 (D) 廷尉「乃」當之罰金→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