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第二篇:那一天,你問我:「書那麼多,到底該讀哪些書?哪些才是有用的書?有用的知識?」我很樂意提供我的看法給你參考:任何東西,只要被寫成書,或者被系統化成知識,就具有它的工具性價值。就拿最脫俗的古典詩詞來說,它也有所謂「怡情悅性」的工具性價值,甚至在你追女朋友寫情書時都能派上用場。但如果一個人是先認為古典詩詞對怡情悅性或寫情書「有用」,才去讀它們,那就有點焚琴煮鶴了。教科書已提供了我們太多工具性價值,學有餘力,要讀閒書時,心情最好放輕鬆點。我想借用法國學者李維史陀,在他的書中所記載的事實來說明我的看法。原始民族對自然界的動植物擁有比我們豐富的知識,我們常想當然爾地認為,那是因為這些動植物對原始民族具有相當大的經濟效益,是他們先體認到動植物「有用」,所以才花心血去認識它們的。但李維史陀告訴我們,真正的情況可能剛好顛倒,是原始民族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仔細去觀察、思索這些動植物,在對它們有了充分的認識後,然後才知道這些動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哪些部分可以治病、哪些部分可以做毒藥的。「動植物並不是由於有用才被認識的,它們之所以被視為有用或有益,乃是因為它們首先已被認識了。」這是李維史陀的結論。只要把「動植物」換成你所說的「書」或「知識」,就是我所能給你的答案。(選自王溢嘉《蟲洞書簡》,新北市:野鵝出版社)
18.「焚琴煮鶴」這句成語的意思和下列何者最接近?
(A)實事求是
(B)大煞風景
(C)進退失據
(D)自討苦吃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49269
統計:A(36),B(311),C(89),D(2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