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基督教會自「某個事件」開始,經常以宗教審判和贖罪券兩種方式強化教會的領導地位。宗教審判用以處罰危害教會的異端;贖罪券則用於酬謝參與打擊異教徒者,可免除死後審判。上述所說的「某個事件」是:
(A)諾曼人入侵
(B)十字軍運動
(C)黑死病盛行
(D)東羅馬滅亡
(A)諾曼人入侵
(B)十字軍運動
(C)黑死病盛行
(D)東羅馬滅亡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86735
統計:A(7),B(115),C(39),D(21),E(0)
內容推薦
- 教科書往往反映當代的時局與世變。某一時期,小學課本中有一個單元名稱為「一個惡魔」,說「帝國主義是什麼?帝國主義是一個惡魔。他一隻手裡是算盤,一隻手裡是武器。他有兩副面孔,打算盤的時候,他的面孔好像很和
- 44 當政府舉債進行公共投資時,私人投資卻也減少了,此一效果稱為:(A)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 ) (B)排擠效果(crowding-out effect)(C)所得效果(in
- 43 當總體經濟有膨脹缺口時,政府可採下列何種政策,以減少缺口?(A)提高所得稅稅率 (B)提高稅式支出 (C)增加購買支出 (D)增加移轉支出
- 芬蘭最先是以何種運動而聞名?(A)馬拉松運動 (B)短跑運動 (C)長跑運動 (D)跨欄運動。
- 42 不考慮預算維持平衡條件下,以減稅和赤字財政方式,使得總合需求線(aggregate demand curve)提高,此種政策稱之為:(A)健全財政(sound finance) (B)
- 41 中央銀行的盈餘繳交國庫屬於:(A)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 (B)財產收入 (C)稅課收入 (D)贈與收入
- 32 計算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中,超額負擔與下列何者的平方成正比?(A)被課稅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 (B)被課稅商品貢獻的稅收規模(C)被課稅商品的消費支出金額 (D)被課稅商品的從價貨物稅率
- 40 若政府以兩部定價方式提供財貨,固定成本 20 元,邊際成本 2 元,市場需求曲線為 Q=7-P。政府應將使用價格訂為多少?(A) 2 元 (B) 5 元 (C) 6 元 (D) 20
- 31 根據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所設定的商品間稅率的關係,應為:(A)商品需求彈性愈大者,其商品稅稅率愈高(B)商品需求彈性愈小者,其商品稅稅率愈高(C)無論商品需求彈性有無差
- 22 有關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對於私人儲蓄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透過財富替代效果,社會安全制度會降低儲蓄的意願(B)透過財富替代效果,社會安全制度會提高儲
內容推薦
- 一位國家元首在議會中表示:統治者應當傾聽上帝的意旨,而不受制於法律。他認為自己是人民的主人與父親,可以主宰臣民的生死。他應當遵守與上帝的誓約,無須經過議會便可自行制訂法律。這位元首是:(A)1世紀羅馬
- 一個展覽會中,主辦單位不僅邀請來自北海道、京都、大阪、朝鮮等地的機構與企業設館參展,也廣邀滿洲國、暹羅、福建等地的公私團體,展出各地特產。展場中另有一些具有特色的主題館,如糖業館與林業館。這是哪個展覽
- 史家吉朋出版了《羅馬帝國衰亡史》,他在序中寫道:「歷史知識就是探討因果的知識,羅馬帝國衰亡史,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壯觀和最驚人的一幕。它何以走向衰亡?那是各種原因積累的結果:主要是蠻族入侵與基督教的
- 46 假設政府舉借外債,用於融通社會福利支出增加,這對未來世代的影響如何?(A)負擔增加 (B)負擔不變 (C)負擔降低 (D)福利水準增加
- 一首讚美臺灣風情的歌謠說:「海岸線長山又高,處處港口都險要。四通八達有公路,南北是鐵道,太平洋上最前哨,臺灣稱寶島。」介紹物產時指出:「四季豐收蓬萊稻,農村多歡笑,白糖茶葉買賣好,家家戶戶吃得飽。鳳梨
- 伊斯蘭教中出現「阿丹與哈娃」、「易卜拉辛獻羔羊」、「穆罕默德在麥加將黑石放置天房」……等記載。請問透過以上敘述,對於伊斯蘭教能有怎樣的認識? (A)其成形包羅諸多文化內涵 (B)袪除阿拉伯部落傳統色彩
- 表3為1910年到1940年間臺灣人口的統計資料。 表中丙、丁代表的族群分別是:(A)丙為臺灣人、丁為原住民 (B)丙為外國人、丁為臺灣人(C)丙為日本人、丁為外國人
- 47 根據藍納(A. P. Lerner)的主張,國內公債不會造成未來世代的負擔,是因為:(A)未來有通貨膨脹(B)公債會隨著政黨輪替而消失(C)公債償還時,僅發生所得由無債券者轉移至持有債
- 1907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建議朝廷:禁止書鋪販售「某類物品」,違者重罰查封;並通令各省學堂,禁止學生購閱,違者逐出校門;令外務部商請總稅務司轉飭各郵政局,查禁銷毀,不得代寄。張之洞建議禁售的「某類物品
- 此一時期,君權高張,對於大臣、高官並不尊重。官員如觸怒天子,可能當眾遭到責罰,甚至押到午門外杖刑,年紀大的官員往往死於杖下。這本不是當時法典規範的刑罰,皇帝卻藉此樹立威望,壓抑大臣。這場景應發生於何時
- 「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後,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請問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為何? (A)專制君權的發揚 (B)工業
- 某一政治活動中,許多民眾要求:政府必須保障非武裝之集會、結社的自由;政府應當保障言論、出版、罷工的自由;憲兵僅能管理軍人,不得隨意逮捕人犯;政府應當撤銷貿易局、專賣局。他們同時希望能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
- 48 下列有關我國貨物稅制度之敘述,何者錯誤?(A)屬於單階段銷售稅 (B)選擇性課稅(C)對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課稅 (D)可對具有外部成本之貨物課稅
- 一本書的作者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指出:世人喜歡利用祖先彰顯自己,例如王家已經遷居本地數代,但王某詩文集中卻仍標示百年前的祖籍,以證明家世顯赫。這本書最可能是:(A)漢代《風俗通義》(B)唐代《史通》(
- 一位統治者推動改革,規定:所有貴族、商人、軍人與城市居民都必須穿著日耳曼式服裝,違反法令者課以罰金。當時謠傳:我們的統治者其實是一位日耳曼理髮師冒充,所以要我們穿日耳曼式服裝。這些措施引起農民暴動,認
- 「20世紀共有3次意識型態的實驗。第一次是1918年自由民主勢力獲勝,但只維持了大約10年,就被一場全球經濟蕭條終結了。希特勒的新秩序更短命,才持續5年多,卻為史達林的實驗開了一條路,這場人民民主的實
- 某一地區在15世紀初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各地商人在此交易,也可乘船前往中國經商。當地國王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曾親自前往北京,中國使臣也經常前往該地。16世紀,該地遭西方殖民者入侵,國際貿易形勢改變,
- 49 下列關於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補助方式的敘述,何者錯誤?(A)無限額配合補助有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B)指定用途定額補助只有所得效果(C)總額補助只有所得效果 (D)有限額配合補助只有替代
- 臺灣總督在就職時指出:「本政府統治方針本於『臺灣為帝國領土之一部』的精神。我們應當啟發臺人之智能德操,使其感受朝廷一視同仁的美意,希望醇化臺人,使其與內地人融洽相處,進而使臺灣與內地無異。」這位總督最
- 人口逐漸西移,新事物卻開始東來,新的通路打破威尼斯對這些商品貿易的壟斷。十六世紀被稱為「烹飪革命」,這些新進口貨,竟替之後的歐洲革命加了一把力。請問上述資料所提到「之後的歐洲革命」,最可能是指何者?
- 以下是一位政治人物對於當時時局的評論:「對於海峽對岸的騷動,很清楚是由一些無知的暴徒所引起的,他們漠視秩序,也不遵守歷史傳統,甚至殺害統治的菁英階級……」。請問這位政治人物有可能處於何時何地? (A)
- 一座城市中,居民熱烈討論即將重建的大教堂建築樣式,他們對常見的哥德式建築並不滿意。因為古代建築廢墟隨處可見,他們鼓勵競標的建築師從古代建築中尋找靈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一座覆以圓頂的長方形教堂,終告竣
- 老師上課用下列表格資料,由左至右地描述歐洲中古後期新歷史現象的出現,請問其主要描述何者? (A)中產階級的興起 (B)民族國家的沒落 (C)十字軍東征失敗 (D)封建制度的崩潰。
- 一位政治人物呼籲:全國各黨各派要放棄歧見,停止內戰及一切敵對行為;大家應當團結一致,抵禦外侮,集中力量來奮鬥救國。這種說法應是:(A)曾國藩對太平天國將領的招降公告(B)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的登基宣言
- 蔣中正在日記中記載:最近,中共代表向美國表示,中共必須重視莫斯科的意見,美國想調解國共關係,必須先徵求俄國同意。此段記載最可能出現於何時?(A)1924年國民黨實施聯俄容共之際(B)1937年七七盧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