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2.《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擴大了總統職權,且讓其擁有緊急處分權的依據。戡亂,是平定亂事的意思。請問:當時為什麼要動員全國人民平定亂事呢?
(A)日本再次挑起戰火,攻擊中國及臺澎
(B)戰後全國各地,盜賊橫行,人民都應全力抓賊
(C)各個地方軍人叛變,發動內戰,波及臺灣
(D)共產黨利用暴力,奪取政權,想消滅中華民國
(A)日本再次挑起戰火,攻擊中國及臺澎
(B)戰後全國各地,盜賊橫行,人民都應全力抓賊
(C)各個地方軍人叛變,發動內戰,波及臺灣
(D)共產黨利用暴力,奪取政權,想消滅中華民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17391
統計:A(0),B(3),C(9),D(33),E(0)
內容推薦
- 48 關於刑事案件第二審上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被告之輔佐人得為被告之利益獨立上訴(B)被告之辯護人為被告之利益而上訴,其上訴期間 10 日係自送達判決於該辯護人後起算(C)自訴人撤回其所提起
- 下列有關日治時代的教育政策,何者正確?(A)初等教育展現「差別待遇、隔離學習」的教育特色(B)中等教育偏重職業學校,導致在臺日本人需回國念中學(C)為配合內地延長主義,同化臺灣人,推動六年義務教
- 38 關於刑事案件文書送達及法定期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送達判決書於在監獄或看守所之被告,應囑託該監所長官為之(B)依刑事訴訟法第 62 條規定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138 條寄存送達之方式送達判
- 47 關於第一審行通常審判程序之準備及審判程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行準備程序時,得訊問被告對檢察官起訴事實是否為認罪之答辯(B)行準備程序時,得訊問預料不能於審判期日到場之證人(C)被告經合法
- 佩佩想要編纂一部《日治時期臺灣人物事典》的書籍,如果她要介紹林獻堂的生平,應該如何形容比較適合? (A)領導政治運動,追求地方自治(B)推動教育改革,帶起海外留學風潮(C)創建合法政黨,爭取人民
- 37 關於搜索及扣押程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扣押物於案件終結前,不得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B)搜索票於審判中由法官簽名,於偵查中由檢察官簽名(C)司法警察實施搜索或扣押時,發見另案應
- 46 關於無罪、免訴或不受理判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曾經判決確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B)時效已完成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C)被告死亡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 (D)被告行為不罰者,應諭知免訴
- 西元1905--1945年,全臺總人口數從303萬人,增加到約660萬人,人口增加率為154%。請問:這段時間以來,臺灣人口數成長的最主要因素為何? (A)打仗需要人力,政府鼓勵臺灣人生育,增產
- 40 法院依通常審判程序開庭行準備程序時,發現被告具有原住民身分,但被告於法院審判期日時就起訴之事實自白,法院認為本案除有被告自白外尚有其他補強證據,在罪證明確下,即對被告判處有罪。試問: 該法院審理
- 31 有關刑事訴訟法第 154 條第 1 項「無罪推定」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有罪事證應由法官負舉證責任 (B)有罪事證應由檢察官負舉證責任(C)無罪事證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 (D)自白證據應
內容推薦
- 40 關於有罪判決書理由內應記載之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對於被告有利之證據不採納者,其理由 (B)未依被告之請求宣告緩刑者,其理由(C)依刑法第 59 條規定酌量減輕其刑者,其理由 (D)依
- 35 刑事案件第一審通常審理程序,包括以下各項階段①被告之權利告知 ②被告人別訊問 ③被告自白證據調查 ④被告言詞辯論。試問若依階段程序先後排列,以下順序說明何者正確?(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 44 刑事訴訟法第 93 條第 2 項規定,偵查中經檢察官訊問被告後,認為有羈押必要者,應自拘提或逮捕被告之時起 24 小時內,敘明羈押之理由。試問:該管檢察官應如何踐行聲請羈押被告之程序?(A)向該
- 睿睿看到一份資料上顯示:「這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選舉,規定年滿25歲男性,且一年繳稅5元以上,才有投票資格。雖然當時全臺只有28000人符合,但是總投票率超過九成。」請問:睿睿看到的資料,時間背
- 50 關於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被告被訴犯刑法第 339 條之詐欺取財罪,第一審及第二審均為同此罪名有罪之判決,被告及檢察官均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B)被告被訴犯刑法第
- 41 關於刑事案件證人之拒絕證言及具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證人未滿 20 歲者,不得令其具結(B)證人現為被告之配偶而不拒絕證言者,不得令其具結(C)證人係被告之父之弟之子得拒絕證言(D)證人
- 27 刑事訴訟程序「期間」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聲請再議應於接受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書後 7 日內為之(B)聲請交付審判應於接受處分書後 7 日內為之(C)通常程序第一次審判期日傳票之送達原則
- 教育部所推動的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程綱要,於何年正式實施?(A)106年 (B)107年 (C)108年 (D)109年
- 28 警察偵辦槍擊殺人案件,獲得情資掌握人犯所在,並預定午夜時分趁其睡夢中進行圍捕。有關警察適用刑事訴訟法第 88 條之 1 緊急拘捕條文中「情況急迫」要件之敘述何者正確?(A)不及報請拘票核發 (B
- 47 刑事訴訟法有關扣押的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扣押應制作筆錄,並於筆錄內詳記扣押物之名目或制作目錄附後(B)扣押之客體包括可為證據或得為沒收之物(C)檢察官依法執行搜索,發現本案應扣押之物為
- 48 刑事訴訟法第 186 條規定,證人應命具結,下列有關具結的敘述,何者錯誤?(A)未滿 16 歲者,無具結能力 (B)無具結能力之人誤命具結者,不生具結效力(C)依法應具結而未具結者,其證言無證據
- 四、原住民甲涉犯竊盜罪,檢察官認為甲涉嫌重大,起訴甲並聲請簡易判決處刑,甲請求審判長指定辯護人,審判長認為沒有必要,而拒絕甲的請求,宣告有期徒刑六月,緩刑二年。試問,法官拒絕甲請求指定辯護人,是否合法
- 甲:看到溥儀在民國年間再次復位;乙:一群頭戴黃巾,腰繫黃符,高喊扶清滅洋的中國人;丙:看到君主立憲小國戰勝專制大國,朝野要求清朝改革;丁:報章上看到四川人民發起抗爭,爭取鐵路權利。哪些事件可能是
- 俗諺:「泉州人坐海口開店舖;漳州人落平陽收佃租;客家人走山尾曝菜脯。」形成上述族群分布的主要原因為何? (A)清政府嚴格的管理 (B)選擇與原鄉相似環境 (C)和原住民相處狀況 (D)族群械鬥後的
- 嚴復發表《主客平議》於《大公報》:【嗟呼!庚子妖民愚豎,盜兵潢池,其遺禍國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謂無愛國者。特愚妄憤戾,而其術又純出於野蠻,此其所以終被惡名,而無以自解於天下。嗚呼!亦可傷已。】請
- 計算下列各式: (每小題 5 分)【題組】(1)〔(- )+(- )〕+〔 +(-)〕
- 清領前期,社會上經常有民變、械鬥,探究其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男女人口比例失衡 (B)吏治不良,軍紀不佳 (C)祕密結盟盛行,族群複雜 (D)日本為了占領臺灣,趁機製造暴動
- 渡臺悲歌:「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如何解讀? (A)橫渡海峽風險高,移民無法克服 (B)來臺後遺棄妻小,而勸人莫來 (C)台灣生活奢靡,避免受影響 (D
- 清末改革運動多半與帝國侵略中國有關,請問:廢除千年來的科舉考試制度與哪一場戰役有關?(A)甲午戰爭 (B)英法聯軍 (C)八國聯軍 (D)日俄戰爭。
- 下列哪一作物,在荷蘭時代起為臺灣的出口物產,開港後利益更大,使南部許多稻田改種? (A)茶葉 (B)蔗糖 (C)樟腦 (D)小米
- ( )下列何者為一次函數?(A) (B) (C) (D)
- 清領初期移民祭祀祖籍神,之後轉而祭祀一般神明。這項轉變的歷史意義為何? (A)與大陸原鄉斷絕關係 (B)認同臺灣的意識 (C)迷信宗教的結果 (D)外來文化的影響
- 來自大陸原鄉的客家移民想分靈神明供奉,以下哪一尊神明可能是分靈的對象? (A)保生大帝(B)開漳聖王 (C)關聖帝君 (D)三山國王
- 小薛坐上時光機回到過去,旅行過程中,意外發現同盟會正在舉辦成立大會。請問:小薛有可能在哪一地方旅行? (A)廣州 (B)檀香山 (C)南京 (D)東京。
- 三峽、竹東、集集等城鎮的興起與何者有密切的關係? (A)茶葉與樟腦生產銷售 (B)水圳灌溉範圍擴大 (C)渡臺禁令持續實施 (D)漢番合力開墾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