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美籍學者摩爾思在其著作中評論慈禧太后時說道:「太后一向做事都是留有退路的,只有這次,她這個政治家只剩個女人家了。」請問學者所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哪件行事?
(A)發動戊戌政變
(B)下詔向八國宣戰
(C)推動庚子新政
(D)宣布預備立憲。
(A)發動戊戌政變
(B)下詔向八國宣戰
(C)推動庚子新政
(D)宣布預備立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日本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實施「鎖國」政策,並且禁止基督宗教活動,是在哪一個階段?(A)鐮倉幕府(B)室町幕府(C)戰國時代(D)江戶幕府
- 【題組】針對此河河口地區的綜合描述,何者正確? (A)此區印第安人所佔的百分比最高 (B)早期法國人的移民多聚集於此,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 (C)由於地勢較高安全無虞,近年來人口激增 (D)每逢
- 國學大師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詞:「地獄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滿人逃往熱河邊,曾國藩來做漢奸……。」他對洪、曾兩人的歷史評價不同,乃是著眼於什麼? (A)民族上,洪排滿革命,曾為滿族效力 (B)
- 路易十四被視為當時歐洲君王的典範,法語成為國際外交使用的語言,請問法國何時崛起為歐洲秩序的霸主?(A)英法百年戰爭(B)胡格諾戰爭(C)三十年戰爭(D)英法七年戰爭
-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三年,猶太人於 1948 年在當時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復國成功。在復國戰爭中,有二萬零六百多名以色列戰士為國捐軀。請問:在經過兩千多年的亡國生涯後,為何他們仍具有如此強烈民族意識?
- 資料一:伊麗莎白女王出於政治目的,不拘一格,大力支持海盜,給這些海盜船長們頒發許可證。這種許可證是政府授權本國民船,在戰爭時期可以攻擊和劫掠敵國商船。資料二:電影「神鬼奇航」的背景,年代大約在西
- ( )兩次大戰期間,美國長期維持外交孤立的政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為何? (A) 憲法裡的具體規定 (B) 歐洲對美國崛起而產生的敵意 (C) 朝野對一次大戰的檢討 (D) 對極權政治與共產主義的恐
- 光緒二十一年七月四日從臺北寄出一信內容是:「足下才雄名高,能明事理,精通萬國公法,然而背戾大清國皇帝之聖旨,徒學玩愚之為,本總督為足下惜焉!……既基隆、臺北、宜蘭之地現收容降附殘敗之清兵,或依官
- 某教派將虔誠、有道德的積極生活視為基督徒的必須遵守的義務,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榮耀上帝,完成祂在人世間的目標;娛樂是惡魔的行為。請問該派別屬於哪個教會?(A)舊教耶穌會(B)馬丁路德派(
- 有段評論某項改革失敗如下:「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措太大……而上又無權。」此項改革所指為何?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新政 (D)立憲運動。
內容推薦
- 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間,規模高達至少一千五百萬人,作為奴隸身份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徙,其起因與大航海時代的何種活動最為相關?(A)東印度公司向亞洲大量殖民(B)新大陸開礦與種植經濟作物(C)英國佔領
- 下列關於宗族與近世中國社會秩序的敘述,何者正確? (A)族長有權懲罰,但不可處死違反族規的人 (B)元代官方不承認族規的合理性 (C)宗族對於族人的支配權有限 (D)清朝時族規獲得國家立法的認可
- 吳大光是清代贊成「洋務運動」的大臣,下列哪一論述可以表達他的立場或目標? (A)「取外人之長技,以成中國之長技」 (B)「變而從夷,正氣為之不伸,邪氛因而彌熾」 (C)「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
- 皇帝說:「汝等言俄可恃,與訂約以輸大利,今約期未半(年),不獨不能阻來人之來分,乃自渝(改變)盟索地,密約之為何?」關於上述資料之解讀,下列何者不正確? (A)資料中的皇帝是指光緒帝 (B)密約
- 資料一:非洲原住民成功抵禦葡萄牙的商業冒進,因此葡萄牙人不得不被迫繼續困守在海岸一角,只能仰賴中介貿易,以從事珠串與奴隸貿易。資料二: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的競爭中,在東南亞群島的其他島上強制驅離
- 「強調維持出口大於進口的必要,也就是有利的貿易盈餘或者貿易順差。這個觀點的重要性在於相信經濟是在沒有充分的就業情況下運作的;因此,貨幣供給的增加刺激了經濟體系,造成產出及就業率的成長,而不是只有
- 同學們討論七年戰爭的結果與影響。甲生:「法國戰敗,割讓加拿大等北美殖民地給英國。」乙生:「英法兩國兩敗俱傷,不久後都引發國內的革命。」丙生:「英國由於戰爭消耗而向北美十三殖民地徵稅,引爆殖民地
- 資料一:當時的學術運動可看成是為了追求兩個目標:以異教姿態去對抗基督宗教世界,另一方面他們依賴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異教觀念為媒介,使自己成為現代異教之後,再從古典異教解放出來,就好比從基督宗教束縛解
- 已知 △ABC的三頂點坐標為 A(3,1),B(2,4),C(5,-2),則△ABC 的面積為多少?(A) (B) (C) 2 (D) (E)
- 有學者認為英國的清教徒革命是「一場思想戰爭,不是不同階級、不同地區、不同利益的鬥爭」對這場革命的敘述,何者正確? (A)革命後的英國實現了君主立憲的理想 (B)也是宗教上教皇意圖藉機擴張勢力的戰
- 「我們決議:任何人不得被剝奪其尊奉基督教、或任何一自認最適合的宗教的機會……你們(各地方長官)應該知道,有關基督徒的一切禁令均已取消,今後凡欲崇拜基督教者,能自由並公開行之,不得受阻。」請問:
- 南宋姜夔《燈詞》:「南陌東城盡舞兒,畫金刺繡滿羅衣,也知愛惜春遊夜,舞落銀蟾不肯歸。」意思是元宵節時,大家穿著華麗的衣服跳舞,一直跳到很晚也不肯結束,呈現出一個都市的熱鬧和歡快的愉樂氣氛。請問
- 課堂上同學討論清廷的立憲運動,甲生:「立憲運動非常成功,內閣成員沒有皇族參與。」乙生:「主要是受到日俄戰爭,俄國敗於日本的影響。」丙生:「支持君主立憲的讀書人,有些在 1911年後非常失望轉而
- 由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到啟蒙運動,歐洲人一脈相承的價值觀,下列敘述有哪些是錯誤的? (A)人文主義精神 (B)科學至上 (C)強調本能、直覺的重要性 (D) 認為重視歷史與傳統為理性思考的先決條件
- 菲爾是位英勇的騎士,忠誠服從領主的權威,受封為圓桌武士,但他卻愛上了王后,最後死於東征異教徒的聖戰之中。他應是哪一時代的歐洲人? (A)東羅馬帝國 (B)五至十一世紀的中世紀 (C)十一世紀以
- 小欣整理了八國聯軍與辛丑和約所帶來的後續影響,請找出其中有誤的部份: (A)各國於此役感受到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也明白未來須以尊重的態度與中國交往 (B)和約中關於各國得在通商口岸設廠進行工藝
- 中國傳統政治有重農抑商的取向,直到何時才「編訂商律,制定商務法規,設立商會」? (A)戊戌變法~庚子新政 (B)自強運動~中法戰爭 (C)庚子新政~預備立憲 (D)民國初年~北伐完成。
- 19 世紀末年,西方國家的幾家報紙對中國局勢做了些評論,倫敦報紙報導說:「德在中國占地,舟山群島宜屬英。」巴黎的報紙則認為:「德取膠州,理所當然,因德曾幫中國以拒日本。」另一方面,紐約報紙的社
- 有關啟蒙運動時期和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社會文化比較,正確的有哪些? (A)兩項運動中的知識分子都強調理性和科學 (B)兩者中的知識分子皆積極鼓動農民反抗和組織工會 (C)兩項運動中的知識分子都主張
- 十六至十七世紀時,歐洲因為宗教狂熱發生了獵殺女巫風潮,不少婦女遭誣陷使用巫術而被燒死,何以十七世紀這股迫害會漸漸平息? (A)國家公權力的介入 (B)啟蒙運動洛克天賦人權的說法受到重視 (C)
- 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了,但其政策理念仍有值得稱許的地方,下列何者為是? (A)男女較平等的社會理念 (B)利用新宗教馴化人心,破除傳統迷信 (C)土地國有,按口授田的理念,具有關懷社會下層階級的作
- 資料一:「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資料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從上述資料研
- 資料一:第一個是抨擊君主專制和清朝政權;第二個是批判封建倫常禮教。他認為封建統治階層利用「名教」來箝制人民的思想;第三個則是頌揚西方國家的社會安全生活方式。資料二:獄中提壁:「望門投止思張儉,
- ( )下圖是1920年代的漫畫,圖中的驢子可以形容為那一個國家? (A) 美國 (B) 德國 (C) 法國 (D) 中國
- 小明一家人利用暑假安排了一趟古城之旅,他們在當地參觀了明代鄭和下西洋的相關遺跡,也探訪葡萄牙、荷蘭與英國等歷代西方殖民者興建的古堡和教堂。此外,他們發現當地的華人比例頗高,有時甚至可用閩南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