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此偶發事件演變成全島性反政府行動和省籍衝突
(B)查緝走私茶葉而引起
(C)造成許多社會菁英被捕殺或遭冤枉下獄的慘劇
(D)對臺灣社會造 成不良影響。
(A) 此偶發事件演變成全島性反政府行動和省籍衝突
(B)查緝走私茶葉而引起
(C)造成許多社會菁英被捕殺或遭冤枉下獄的慘劇
(D)對臺灣社會造 成不良影響。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從史前到戰後,臺灣的原住民長期以來幾乎都被動的接受統治,假如是身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臺灣原住民,他們可能會遭遇到下列何種處境呢? (A)受到政府尊重,因而特別設置山地鄉保存其 文化 (B)為了
- 臺灣歷史上,某一時期有位學者因為翻譯了意涵如附圖的漫畫,被視為是諷刺蔣家父子,因此以叛亂罪判刑。請問:此事最可能發生在下列哪一時期? (A)臺灣光復時期 (B)白色恐怖時期 (C)二二八事件
- 西元 1929 年,一位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課長,他在一篇講稿中提到:「這個都市(指臺北)……近年來在都市計畫的發展下已有顯著進步,現在的臺北市街,承此都市計畫的庇蔭,建有道路、下水 道等
-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臺灣的情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有些臺灣婦女被迫成為慰安婦 (B)臺灣社會瀰漫著「民族自決」的思潮,人民紛紛追求自治 (C)部分臺人家庭改說日語,以爭取國語家 庭的資
- 某日小恩閱讀一篇有關日治時期的報導:「此學校成立於西元 1928 年,是為了配合殖民政策,而成為南洋研究的中心,此學校即是今日臺灣大學的前身。」請問:此篇報導指的是日治時期的哪所學校? (A)
- 下列哪些事件是在李登輝前總統任內完成? (甲) 修憲完成中央民意代表的全面改選(乙) 完成省長的選舉 (丙)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 (丁)清鄉鎮壓臺民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
- 勝坤為了研究二二八事件,決定訪問曾經歷過那個時期的耆老,在徵求同意並預約好時間後,他便前往採訪。在採訪過程中,勝坤有些恍神,導致有些地方記錄有誤。請問: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他記 錄錯誤的地方? (
- 國民政府治臺初期,物價飛漲,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造成物價飆漲的主因為何? (A)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物資採配給制度 (B)臺灣實施戒嚴,物資進出口遭到限制 (C) 爆發二二八事件,全臺 急需民生
- (甲) 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乙)選舉地方縣市議員 (丙)宣布動員戡亂 (丁)發布戒嚴。將以上史事依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甲乙丙 (D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絕大部分的人民很期待「祖國」的到來,但後續發展並不如臺灣人民的期望,甚至影響至今,仍左右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請問:關於戰後臺灣的政治變遷,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因為戰
內容推薦
- 民國七十年代後期,政府有哪些開明的改革? (甲)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乙)直轄市長選舉 (丙)開放黨禁、報禁 (丁)人民集會遊行 (A)甲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 西元 1990 年李登輝總統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調查歷史真相,1995 年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下列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何者正確? (A)因臺人抗拒陳儀接收臺灣而引起的 (B)因陳儀處置
- 日治時期,總督府引進都市計畫制度,積極建立的公共設施包括以下哪些? (甲)引自來水 (乙)修築城市地下排水工程 (丙)興築水圳工程 (丁)興建公共浴場 (A)甲乙丙 (B)甲乙丙丁 (C)乙丙丁
- 台灣在西元 1931 年,大稻埕開始有了臺灣人開設的「維特咖啡」屋,當時是文人相邀聚集的場所。請問:這個現象和下列何者最相關? (A)都會文化引進相關的時髦活動 (B)因美軍大量進駐台灣帶 來美
- 臺灣在民國 85 年舉辦哪次選舉後,雖然歷經中共的飛彈恐嚇,但是卻使得世界各國紛紛讚揚臺灣的民主成就,當時的總統甚至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A)省長直接民選 (B)總統直接民選 (C)全面改選中
- 小丞是日治時期的台灣青年,下列哪一段描述有可能會出現在他的生活? (甲)平常可用自來水洗衣洗碗 (乙)從小學校畢業後直接升上台北帝國大學就讀 (丙)看時鐘以確定火車是否搭得上 (丁)假日 去逛百
-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當時中央政府派兵來臺處理,在各地展開哪些措施? (甲)公開道歉 (乙)進行3 清鄉 (丙)搜捕案犯 (丁)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A)甲丁 (B)乙丁 (C)乙丙丁 (D)
- 國民政府遷到臺灣初期,所有的政策都是以下列何者為目標? (A) 反共光復大陸 (B) 讓臺灣站上國際舞臺 (C)建設臺灣為獨立主權的國家 (D)經營臺灣為殖民地。
- 附圖(一)為日治時期的臺灣人口成長圖,由圖表數據可知,自西元 1905 年總督府首次在臺實施人口普查以來,明顯有所成長,從 312 萬人至日治後期已突破 600 萬人口。請問:造成當時臺灣人口
- 附圖(二)是日治時期臺灣學齡兒童就學率曲線圖。請問:一九四○年代,臺籍兒童的就學率迅速上升的原因為何? (A)總督府廣設小學校 (B)總督府推動義務教育 (C)讀書可以保證就業 (D)總督府補
- 臺灣文化協會是日治時期的重要團體,根據研究統計,西元 1921 年加入的會員以醫師、公學校畢業生、曾留學者與地主為主,學校畢業生有臺北工專 3 名、臺灣醫專 49 名、高等農林 30 名、臺北師
- 明翰是民國四十年代臺灣的知識分子,他可能會遭遇何種境遇? (A)不可以隨便發表言論,不過出版則不在限制當中 (B)他可以自由發表言論,批判時政 (C)言論自由受到保障,但是要出版任何雜 誌,必須
- 歷史老師要請同學上台報告有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設施的特色,下列哪一個同學報告的資料是正確的? (A)意豪:小學校──教育失學民眾簡易日語,以推廣日語 (B)與欣:臺中中學校──日治時 期臺人子弟
- 民國 38 年,臺灣省政府為了防止共產黨滲透及共產思想傳播,於是宣布下列哪項政策,限制人民的種種自由? (A)《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B)《刑法》 (C)《憲法》 (D)《戒嚴令》。
- 「山胞的知識貧乏,風氣閉塞,對受教育一事並不感覺興趣,或者不願送子弟入學,這也是足以阻礙山地教育發展的一個因素。政府為了普及山地教育,改進山地文化,就應該對落後地區力行強迫教 育。⋯⋯」上述內容
-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的發展狀況,下列何者為非? (A)日本對臺灣採取同化的教育政策 (B)臺灣人在臺升學容易,因此許多臺灣人考進當時的臺北帝國大學 (C)對日本人、臺灣人及原住民施行差別 待遇的教育
- 日治時期總督府將下列哪些與時間有關的制度移入臺灣? (甲)星期制 (乙)週休二日 (丙)北京時間(丁)標準時間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 民國 76 年臺灣地區解嚴,下列哪項史事是發生在解嚴之後? (A)黨外人士成立民主進步黨 (B)雷震等人提倡民主與政黨政治 (C)縣市議員開放直接民選 (D)中央民代全面改選。
- 根據民國 36 年實施的《憲法》規定,國民大會為全國最高權力機構,國大代表任期六年,由人民選舉產生,並有修訂《憲法》及選舉總統的職權。然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卻從民國 37 年持續任職 到 80
- 下列哪個式子中 x 與 y 成正比?(A) 3(x+y)=10 (B) 5xy=-7 (C) =8 (D) y-5=3x
- 若水庫的水位升高7公分用+7表示,則下降2公分用下列何者來表示?(A)-2(B)2(C)-20(D)20。
- A: Why _______ you have those books? B: I borrowed them from the library yesterday.(A) don’t (B)
- Tom's office is near his house, so he goes to work _______ foot.(A) with (B) on (C) by (D) f
- How many students _______ in the classroom when the fire happened?(A) had there (B) were they (C)
- Sherry _______ sad then, but now she _______ happy.(A) was ; is (B) was ; isn't (C) wa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