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47題~第50題
    利姆魯在《柑園國小建校百周年專刊》中讀到下篇文章,請依據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西元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台灣總督府積極以教育作為同化及開化臺灣人的手段,西元1898年設樹林分教場,同年改名為樹林公學校,這是海山地區最早設置的新制學校。
   柑園四周淡水河環繞,與鄰近地區的往來必須過河,河水氾濫時非常危險,家長要送子女入學,也擔心過河的危險,以致經常超齡未就學。柑園地區的先輩王明悟、陳金乞及陳裕等諸位先生,於是熱心奔走爭取設校,終於在西元1911年獲准設立四年制的樹林公學校柑園分校,借用鄭合興雜貨店隔壁(今柑園街二段63號)充當教室。建校當時校地狹小,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相當不便,西元1918年,學務主任王明梧、陳金乞,會同楊火煉、陳裕及王明柯等三位保正,發動地方人士及家長樂捐,共購地1140平方公尺,擴建為操場,整地工作由全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在每日下午勞作時間負責,操場當年秋天完工後,即舉辦第一次運動大會。
   因為建校時,未實施義務教育,當地居民大都不習慣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每至新生入學,老師都必須苦口婆心勸導入學。後經學務委員高海、陳裕、王明梧、陳金乞等諸位先進極力爭取與交涉,在西元1921年始獨立成為六年制的柑園公學校,由遠山嚴先生出任第一任校長。
   西元1932年第四任校長木本森太郎先生到任,當時柑園地區有一柑園青年團組織,不但熱心參與地方上事務,還協助柑園公學校經費的籌措,特別成立「柑園青年團澤奄製造組合」,在田裡種植蘿蔔,採收後曬乾醃製成黃蘿蔔(タクァン)出售,將所得提供學校經費支出與蓋校舍使用。
   1941年(昭和16年)3月總督府發布修正台灣教育令,因正值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政府為爭取人心,將台灣的小學校和公學校乃改稱「國民學校」,以示公平待遇,當年4月本校改名為「柑園國民學校」。1943年公布實施義務教育,後因台灣光復而告中止。

47 文章中可見當時柑園青年團在醃製黃蘿蔔的技術相當純熟,請問黃蘿蔔乾的製造是屬於何種產業類型呢?
(A) 第一級
(B) 第二級
(C) 第三級
(D) 第四級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