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已知二次函數
,其中
,則下列哪一個選項可能是此函數的圖形?
(A)
(B)
(C)
(D)


(A)

(B)

(C)

(D)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右圖這幅名為《加里波底的餽贈》,圖中靴子象徵義大利,代表他獻出所征服的土地。請問:接受加里波底餽贈的是哪一王國的國王? (A)普魯士王國 (B)俄羅斯王國 (C)薩丁尼亞王國 (D)奧匈王國。
- ( )中產階級的世界觀在19世紀後期開始受到衝擊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因為受到某位學者的影響,這位學者認為,非理性的潛意識因素對人類的思想與行為具有高度的支配作用,非能由理性加以概括。請問:他是下列
- 某次數學競試,滿分是100分,其中8人的成績如下表;但王依和小貳的分數不慎被油墨抹黑而看不清楚,已知此8人的平均分數是65分,王依的成績是8人當中最高,並且等於其他7人當中某人得分的2倍,試求王
- 以下有甲、乙、丙、丁四組資料,請判斷哪一組資料的全距最小? (A)甲 (B)乙 (C)丙 (D)丁
- ( )十九世紀時,有一種「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生物演化觀點,使列強將侵略的行為合理化,自認為是落後地區的文化傳播者。請問:這應是哪一種理論? (A)社會主義 (B)殖民主義 (C)社會達爾文主義
- ( )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歷史事實是呈現客觀的事實本身,而歷史解釋則是史學家對史實的詮釋。就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言,下列哪項敘述屬於歷史解釋? (A)外交結盟所維繫的勢力均衡只是「
- ( )「他」聚集了約一千名的志願軍,這個軍隊名為:紅衫軍(Camicie rosse)。志願軍與當地反抗軍合流,在五月進佔西西里;九月,攻下那不勒斯。而後,他尊稱薩丁尼亞國王伊曼紐二世為義大利國
- ( )資料一:位處歐、亞、非三洲的戰略要地,曾經歷多個帝國政權的統治。資料二:民族組成非常複雜,宗教信仰極為分歧,英、奧、俄等國不斷介入,德國曾主持召開會議進行協商。資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 ( )「1834 年,**出面,領導成立關稅同盟,推動日耳曼部分邦國取消關稅,奠定日耳曼統一的經濟基礎。」**指的應是? (A)巴伐利亞(B)奧國(C)薩克森(D)普魯士。
- 已知-5< x-1<,且x為正整數,若x的最小整數值為 a,最大整數值為 b,則 3a+2b=? (A) 9 (B) 6 (C) 3 (D) 0
內容推薦
- ( )某書中敘述:「西方歷史上的某一場會議,起初充滿偉大的理想主義,期望以民族自決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卻在充滿心機的政治鬥爭中敗下陣來,為滿目瘡痍的戰後局勢再添危機。」請問文中所指的應為哪一場會
- 小丞及小捷原有零用錢若干元,小丞用去 50元買玩具後,小丞與小捷的零用錢比為 5:4,後來小捷在抽屜的角落,又另外發現 280元,結果兩人的零用錢比變為 5:6,則兩人原來共有多少元? (A)
- 一家二手汽車行將預備出售的汽車全部占放在公共免費的停車格內,使得想停車的民眾找不到車位可以停放。然而汽車行只要不在車上貼上販售字樣,警方便無法可罰,只能進行道德勸說。請問:對於這樣的行為,下列哪
- 下列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敘述何者正確?(A) 其圖形為兩相交直線,交點為(-1,3) (B) 其圖形為兩平行直線(C) 其圖形為兩相交直線,交點為(2,4) (D) 其圖形為兩重合直線 。
- ( )德意志帝國在統一的過程中,經歷了三次重要的戰爭。德國在這三次戰爭中的對手不包括哪個國家? (A)丹麥 (B)奧國 (C)義大利 (D)法國。
- ( )法國巴比松畫派畫家米勒以鄉村畫聞名,在他著名的畫作「拾穗」中,借用舊約聖經農民需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的典故,除了描繪3名農婦在金黃色麥田撿拾麥穗情景外,也忠實反映鄉村景象。請
- ( )下列關於義大利、德國統一過程的敘述,只有何者「不」正確? (A)皆受到拿破崙侵略的刺激而產生民族意識(B)統一的共同障礙皆是奧、法兩國 (C)統一運動皆受到維也納會議的支持而展開 (D)皆於
- 如圖三,D、F兩點在 上,E、G兩點在 上,且 。若 =2:3:4,且 =18cm, =27cm,則 =?(A) 14 (B) 13 (C) 12 (D) 11
- 已知(3 x-y+1)與(2x+y)成正比,且當 x=1 時 y=10,則 x=-1 時 y=__________ 。【習 P.41】
- ( )十九世紀時,有位美國總統的施政報告中指出:「今後任何歐洲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業已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未來殖民的對象。……我們認為歐洲列強想把他們的政治制度擴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區的企圖,對我們的
- ( )日本鎖國時期,只限定哪一港口與外國通商? (A)潢濱(B)長崎(C)京都(D)東京。
- ( )凱程在撰寫歷史研究報告時,不慎將幾個事件的順序搞亂了,其事件排列如下:(甲)巴黎和會(乙)國際聯盟(丙)第一次世界大戰(丁)塞拉耶佛事件。請問:正確的順序應為何?(A)甲乙丙丁(B)丁丙乙
- 行政院為因應社會上日益嚴重的犯罪問題,舉辦跨領域的研討會,與會代表建議中央各院依其職權可採行的改善方案(如附表所示)。根據表中內容判斷,哪一機關具有「解釋憲法」的職權? (A)甲乙 (B)丙丁
- 設 y 和 x 成反比,當 x 值減少 20﹪時,y 值變為原來的_____________ 倍。
- ( )造成新帝國主義興起的主要因素,下列何者為非? (A)新興工業國家為了爭奪原料、勞工、市場和投資空間(B)列強認為是落後國家的文化傳播者(C)列強間彼此相互競爭為鞏固海外勢力(D)受到地理大
- ( )「他於1852 年被任命為首相,並從根本著手,推行了一連串富國強兵的建設,運用靈活的外交手腕帶領義大利人邁向統一,被譽為是促成義大利統一的建築師。」敘述中的「他」應是下列何人?(A)加里波
- 有一個周長為 51公分的三角形,三邊長為 a、b、c,其對應高分別為 x、y、z,已知三邊長 a:b:c的連比為 8:4:5,則其對應高 x:y:z的連比為何? (A) 8:4:5 (B) 5
- 日本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是利用中國內政變化的哪個時機?(A)袁世凱急欲稱帝之時(B)溥儀復辟時期(C)孫中山為突破護法運動困境時(D)二次革命戰亂不安之時。
- 坐標平面上有三點 A(3 , 0)、B(-2 , 5)、C(1-2k , k),若 A、B、C 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則 k=____________ 。【習 P.25】
- ( )拉丁美洲之所以成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是受下列哪一歷史事件發展的影響?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地理大發現 (C)美國獨立 (D)法國大革命。
- ( )16世紀末葉已有日本人到臺灣,但是到了十七世紀,荷蘭、西班牙等海權國家相繼在臺灣競逐時,何以不見日本人的蹤跡?(A)清廷驅逐日本勢力 (B)明鄭實施海禁政策 (C)荷西聯合抵制日本 (D)
- ( )由美國摩特夫人及伊莉莎白.史丹頓女士所草擬的《情緒及決心宣言》內容提到:「……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平等的;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
- 民初中國之所以出現兩個政府,造成南北分裂局面的原因為何? (A)因為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在南方另立新政府。(B)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孫中山號召護法,在南方成立軍政府。(C)國共內戰後,
- 若△ABC的周長 66 公分,且三個高的連比為 1:2:3,則△ABC最小的邊長為______________ 公分。【習 P.37】
- 已知正n 邊形的內角和為1800°,則此正n 邊形的每一個外角度數為【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