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領導人決定要以「一天等於二十年」的拼命速度,企圖在十五內達成「超英趕美」,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在其拼命過程中,對樹木、鐵器、勞動力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樹木全砍光、鐵器全交光、勞力全用光」的三光情況。各地不斷虛報生產指標,三年之後,造成千萬人餓死的慘劇。請問:以上慘劇最有可能發生在何時何地?
(A)1940年的南京
(B)1950年的北京
(C)1960年的江蘇
(D)1970年的北京。
(A)1940年的南京
(B)1950年的北京
(C)1960年的江蘇
(D)1970年的北京。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下表為中國某一部隊展開軍事行動後的兵力人數表: 請根據該表判斷,該部隊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A)進行北伐的國民革命軍(B)十年建設期間進行剿共的國軍(C)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共中央紅軍(D)參與淞
- 依據孫中山《建國大綱》的規劃,中華民國在這個階段的主要施政方針為「國民政府派訓練有素人員到各縣協助人民籌備自治,實現民選,興辦實業」,而此一階段的實施條件為「該省軍閥革除,局勢底定」。請問:下列
- 「學校要求要向日本天皇及當時在位的滿皇帝—溥儀遙拜,唱國歌,背誦滿皇帝詔書,而且學生必須學習日語,並被灌輸『日滿一體』的思想。」請問:上述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下列何時何地?(A)1915年的台中(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曾指出:「中國是世界共產革命的一部分,革命勝利離不開蘇聯的援助,如今中國已經解放,新中國已經誕生,因此新中國應站在蘇聯一方,與蘇聯站在同一陣線上。」請問:發表上述言論的領導人最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在某一階段喊出類似「貨出的去,錢進得來,中國發大財」的口號?(A)韓戰期間(B)大躍進運動期間(C)文化大革命期間(D)改革開放之後。
- 北伐統一後,國民政府擬定下列哪一法案,作為新時期國家的根本大法?(A)《新約法》(B)《訓政時期約法》(C)《臨時約法》(D)《中華民國憲法》。
- 下列何人於民國25年發動西安事變,以武力脅持軟禁前往西安視察剿共工作的蔣中正?(A)張作霖(B)張學良(C)毛澤東(D)汪精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為了鞏固政權,實施土地改革。請問下列何者為其土地改革的實施方式?(A)施行三七五減租(B)施行公地放領(C)實施土地私有制度(D)實施土地國有政策。
- 西元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犧牲了哪個國家的利益換取蘇聯對日宣戰的承諾?(A)中國(B)美國(C)英國(D)日本。
-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何人逐漸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權,為了解決經濟衰退,提出「四個現代化」主張,並積極推動「改革開放」,設置經濟特區,吸引外商投資?(A)習近平(B)鄧小平(C)毛澤東(D)陳獨秀。
內容推薦
- 長期的社會政治動亂往往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零售物價指數上升等經濟現象。下表為民國時期某城市連續10年零售物價指數。 若依據民國史事社會經濟的關係判斷,此表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時期的物價變動?(
- 以下為某份協約的前言:「大日本帝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希望兩國互相尊重其本來的特質,在以道義為基礎建設東亞新秩序的共同理想下,互為善鄰,打擊共產黨,雙方緊密合作,以確立東亞的永久和平。並希望以此為
- 下表三段資料為三個不同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看法: 請問:若依據三筆資料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排列是正確的?(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 下列打油詩是中共於1950年代的宣傳海報內容:「公設食堂強,飯菜做的香。吃著心如意,產量大上揚。」請問該打油詩與當時中國哪一政策息息相關?(A)土地改革(B)改革開放(C)文化大革命(D)大躍進
- 下圖是一幅歷史照片與說明,圖中人物曾兩度被俘。 依據說明,此人可能先後被下列何者所俘?(A)日本、美國(B)中國國民黨、北韓(C)中國共產黨、美國(D)日本、中國國民黨。
- 「蔣中正等國民黨右派認為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部勢力日益膨脹,形成「黨中有黨」,如不早日剪除,今後會更難控制……蔣中正在寧滬(南京、上海)金融財團的支持下,連同軍隊在上海逮捕大批共產黨人、襲擊共產黨
- 民國90年10月19日,時任總統的陳水扁頒發了一張褒揚令,以褒揚該人對國家的貢獻: 「早預戎行,勇略聿昭,英雋秀發,蜚聲於時。民國十七年臨危授命,主政東北,懷民族大義,秉愛國志節,勇拒日人威逼利
- 「吃飯的人多,出勤的人少;裝病的人多,吃藥的人少;學懶的人多,學勤的人少。」根據這則順口溜的內容,可推測當時中共正在推行何項政策?(A)土地改革(B)四個現代化(C)文化大革命(D)人民公社。
- 整理政府遷臺後的歷屆總統名單時,發現了蔣中正竟能連續擔任5屆總統,請問其法源依據為何?(A)《訓政時期約法》(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C)《中華民國憲法》(D)《臺灣戒嚴法》。
- 【題組】下列哪一史事,使得中華民國政府將「方針一」的既定策略改弦更張?(A)民國16年蔣中正清黨(B)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C)民國25年的西安事變(D)民國26年的蘆溝橋事變。
- 【題組】若依據「器物、制度、思想」三者作為分類項目,下列哪一改革的性質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最為接近?(A)自強運動(B)戊戌變法(C)五四運動(D)新文化運動。
- 【題組】作者最後感慨的說:「兄弟倆怎能預料,他們以後用很多時間互相廝殺。」請問:作者感嘆的是指下列哪一件史事?(A)軍閥混戰時期的南北分裂(B)十年建設期間的剿共戰爭(C)蔣中正於民國16年的清
- 【題組】下列哪一事件後,使得中國得以「軍閥不再為刀俎,吾民不再為魚肉」、「農民得以安於鄉,工人安於市,商民安於行旅,知識界安於校舍」?(A)中華民國建立(B)北伐統一完成(C)八年抗戰勝利(D)
- 1有位中國老農夫回憶:「當時煉鋼要超英趕美,因此人人將鍋、鏟全丟進煉鐵爐燒煉。因為上級交代蓋一條用來運鋼的道路,所以只好將鄭和墓塚的石頭拿去墊路基,但我們一直沒有煉出夠多的數量,讓卡車來載運。」上述情
-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資產負債表係代表企業在特定時日的財務狀況,其為一静態報表(B)損益表係代表企業在特定期間內的經營成果,其為一動態報表(C)股東權益變動表係表達企業在特定時日股東權益的狀況
- 2右圖是一幅宣傳海報,此宣傳海報最早可能在下列何時何地傳布? (A)1919-1930年的台北(B)1949-1960年的台北(C)1916-1928年的瀋陽(D)1932-1945年的瀋陽。
-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新德里高温達到攝氏45度,導致馬路上的柏油路都「融化」變形,斑馬線扭曲模糊,目前死亡人數累積超過1100人根據印度氣象局預估,此现象要到雨季來臨才能有效降溫根據上文判斷,印度
- 繪製盒狀圖,不需要下列哪一個數值?(A)最大數值(B)第1四分位數(C)第50百分位數(D)第20百分位數。
- 南韓的空氣污染問題加劇,空氣中的粉塵使人民得病;有專家指出,中國應對南韓的汙染問題須負一半以上的責任(自由時報2019-06-06)請問中國的汙染物質飄往韓國,主要是下列哪一個方向的風帶來的?(
- 下列選項中,何組選項讀音前後相同? (A)自「矜」/衣「衿」 (B)未雨綢「繆」/「謬」誤(C)斗「杓」東指/「杓」子取水(D)睥「睨」/端「倪」。
- 下列選項,哪些不是用來表示「短暫的時間」或「時間過得很快」?(甲)彈指(乙)須臾(丙)逐日(丁)冉冉(戊)剎那(A)乙丁 (B)丙丁 (C)甲丙 (D)丁戊。
- 下列選項「」中的字,何組解釋正確?(A)康肅「忿然」:驕傲的樣子(B)把牛「拴」了:牽住(C)「胭脂」鉛粉:白色(D)黑布「馬褂」:罩在長袍外的短上衣。
-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不能以後面的詞語替換? (A)名筆/名家 (B)差使/差事 (C)腳夫/角夫 (D)妥帖/妥貼。
- 下列選項中的成語,何組字形完全正確?(A)好整以暇(B)高瞻遠囑(C)鬼鬼崇崇(D)弄巧成茁。
- 下列表格中所提及的「人物判讀」相關事蹟,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