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8.二二八事件對日後臺灣的「族群關係」產生不良的影響,請問:是指哪兩大族群?
(A)漢人、原住民
(B)日本人、大陸來臺人士
(C)日本人、臺灣人
(D)臺灣人、大陸來臺人士
(A)漢人、原住民
(B)日本人、大陸來臺人士
(C)日本人、臺灣人
(D)臺灣人、大陸來臺人士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西元 1927 年,臺灣民眾黨成立,提倡自由民權等。但西元1931 年,該政黨即遭到日警下令解散。其籌組人大受打擊,半年後即病死,遺言「同胞頇團結,團結真有力」。請問:其籌組人是下列哪一個人?(
- 民國 68 年,美麗島雜誌社以紀念國際人權日為理由,舉行遊行活動,呼籲政府宣布下列哪一項政策?結果在遊行的過程中,發生軍警與人民的衝突,造成多人被捕入獄,此即「美麗島事件」。(A)解除戒嚴(B)
-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某人」以臺人叛亂為由,請求中央政府派兵前來臺灣處理。不久,國軍抵達基隆,隨即在各地展開武力鎮壓。請問:上文中的「某人」是指哪一個人?(A)張儀(B)陳儀(C)陳誠(D)蔣中正
- (甲)室內葬(乙)薙髮留辮(丙)紋面(丁)出草。請問:日治時期,總督府禁止原住民停止以上哪一些風俗習慣,改變了原住民傳統的社會文化?(A)甲乙丙(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乙丙丁(E)一律給
- 日治時期,總督府要求原住民改說日語,導致帄埔族的語言快速流失,只剩下下列哪一族的語言可以在族內流通?(A)賽德克(B)西拉雅(C)噶瑪蘭(D)凱達格蘭族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讓臺灣人逐漸養成現代的生活習慣,因此製作了很多宣傳海報。請問:下列哪一種標語不可能出現在總督府所製作的海報上面?(A)遵守左側通行的交通規則(B)預防疾病,早期治療(C)時間
- 民國 34 年「某日」,中、日代表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行受降典禮,臺灣正式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所以政府乃將「某日」訂為臺灣光復節。請問:上文中的「某日」是哪一天?(A)10 月 10 日(B)10
- 臺灣在光復初期流行著一段「五天五地」的歌謠:「盟軍轟炸,驚天動地;臺灣光復,歡天喜地;官員接收,花天酒地;政治混亂,黑天暗地;民生痛苦,喚天叫地」。請問:上文中的「接收官員」是指下列哪一種人?(
- (甲)到臺南市逛百貨公司(乙)到北投洗溫泉(丙)搭乘火車觀光旅遊(丁)到臺北市新公園打棒球。請問:日治後期的臺灣人可以從事以上哪一些休閒娛樂活動?(A)甲乙丙(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乙丙
- 光復初期,官員在處理下列哪一件事時,因為誤殺市民等失當行為,進而擴大為全島反政府的事件?(A)查緝走私鴉片(B)取締囤積米糧(C)查緝走私香煙(D)取締吸食鴉片
內容推薦
- 臺灣原住民本來只有「部落」的意識,直到哪一國家統治臺灣時,該國學者才根據原住民的習俗、語言和分布等要素,開始以「族」來劃分原住民?(A)清朝(B)日本(C)荷蘭(D)中華民國
- (甲)飲用自來水(乙)看到男人剪除辮髮(丙)在火車站的大門口看到時鐘,知道標準時間(丁)婦女從事護士、車掌等工作。請問:日治時期的臺灣人可能會有以上哪些生活經驗?(A)甲乙丙(B)乙丙丁(C)甲
- 光復初期,臺灣人歡欣鼓舞。但是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灣後,臺灣人的心情轉而失望,進而絕望。請問:造成臺灣人心情 180 度轉變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A)臺籍菁英得不到政府重用(B)行政長官集
- 陳水扁和蘇貞昌等人都是在擔任施明德和黃信介等黨外人士的軍法大審辯護律師後,因緣際會投入民主政治運動,因此成為日後臺灣政壇的重要角色。請問:施明德等黨外人士是因為下列哪一個事件而遭到軍法審判?(A
- 民國80年,政府之所以會宣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主要是受到前一年發生下列哪一個事件的影響?(A)雷震事件(B)野百合運動(C)美麗島事件(D)二二八事件
- 小名想寫一篇有關雷震的論文,請問:他會採用以下哪一項敘述?(A)發行台灣民報,鼓吹民主政治(B)要求政府開放台灣省長直接民選,落實地方自治 (C)領導中國民主黨員,要求政府解嚴(D)在自由中國雜
- 西元 1932 年,臺籍兒童就學率只有 9%;西元 1943 年,已經增加為 3%。請問:造成臺籍兒童就學率快速增加的主因為何?(A)總督府實施六年義務教育(B)總督府實施台日共學制
- (甲)設立了台灣第一所大學(乙)台灣人第一次有選舉權(丙)台灣人最早有接受義務教育的經驗(丁)出現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黨。請問:以上有幾項創舉是出現在日治時期? (A)1 項(B)2 項(
- 民國 107 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式成立,下轄兩座「白色恐怖紀念園區」。這兩座紀念園區是白色恐怖時期囚禁政治受難者的場域。請問:這兩座紀念園區分別是綠島,還有下列哪一座紀念園區?(A)和美(
- 下列關於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對治理山地原住民的作法,何者敘述正確?(A)要求原住民改用漢人姓名,卻發生曾經因為戶政機關人員疏忽,導致同一個家庭成員卻有不同漢姓的情況(B)實施原住民保留地,讓
- 華北地區的黃河流域素有中國「能源流域」之稱。請問:下列有關黃河流域礦產的敘述,何者正確?(A)上游一帶有豐富煤礦 (B)中游一帶盛產鐵礦 (C)下游沿海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 (D)黃河水中
- 清末中國朝野仇洋反教風氣的盛行,主因之一是外國傳教士為拓展教務,在教民與一般民眾發生糾紛時往往袒護教民,干預中國地方官員的審判。請問:當時外國傳教士主要是憑藉哪項特權,得以不受中國的司法管轄?(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政府派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這是自清末以來中國首次以戰勝國身分出席國際會議。回顧歷史,當年為了是否參加一次大戰,曾導致黎元洪總統與哪位北洋軍閥嚴重對立?(A)張勳 (B)
- 清朝宣統三年清廷公布內閣名單,十三位內閣成員名單宣布如下:「滿人八名,其中五名為皇族;漢人四名;蒙古人一名。」上述內閣名單造成什麼後續影響?(A)受立憲派大力支持 (B)立憲派失望,轉而支持革命
- 義和拳是清末一個結合武術與民間宗教的組織,源起山東。這個組織為何會得到官方的支持?(A)以「反清復明」為號召 (B)提出「尊王攘夷」的主張(C)以「扶清滅洋」為口號 (D)提出「公有共享」的口號
- 請問:下列哪一場戰爭期間,中國東南各省督撫與外國人簽署了〈東南互保辦法〉,使得地方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中央權力卻大為下降?(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 (D)八國聯軍。
- (甲)割讓九龍司(乙)巨額賠款 (丙)外國軍隊可進駐使館區(丁)外人可至中國內地遊歷、傳教(戊)拆除北京到出海口的炮臺。以上敘述屬於《辛丑和約》的內容有哪幾項?(A)甲丙丁 (B)乙丙戊 (C)
- (圖二)是孫中山先生所成立過的組織及其演進的順序。當中「乙」階段的演進,主要因何人為了推動中國的政黨政治所致? (A)袁世凱 (B)宋教仁 (C)段祺瑞 (D)黎元洪。
- 「西元 1905 年,清廷明令廢除科舉,讀四書、五經已不是讀書人獲取功名及地位的敲門磚;具有現代知識的人,才有資格參加甄別考試,授以某科進士、某科舉人之銜。」請問:上述是清末哪項革新運動的措施?
- 「光緒 32 年,清廷下詔預備仿行憲政,並在次年八月宣布預備立憲的期限,並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上述事蹟應是受到當時哪個國家戰勝俄國的影響,而效法其政體的憲政改革?(A)日本 (B)英國 (
- 清廷在受到八國聯軍的刺激之後,為了挽救朝廷的聲望與威勢,只好下詔變法改革。請問:當時宣布要變法改革的是何人?(A)光緒皇帝 (B)同治皇帝 (C)慈禧太后 (D)宣統皇帝。
- 西元 1911 年 12 月 3 日,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即日由全體省代表簽名宣布,同時決定臨時政府的所在地,確定為總統制共和政府。請問:臨時政府所在地設在何處?(A
- 孫中山先生曾說:「受到□失敗的刺激與鼓舞,革命事業才能因此得到社會的認同與支持,武昌起義的成功才能畢其功於一役。」請問:□指的是下列何者?(A)保路運動 (B)立憲運動 (C)廣州黃花岡之役
- (圖三)是滿清政府張貼在布告欄的告示。請問:此告示顯示什麼樣的意義? (A)清廷在推動鐵路改建運動 (B)民間無力興建鐵路 (C)政府漠視人民的利益 (D)政府表明與民間共同築鐵路的企圖
- 清末時,孫中山曾求見李鴻章,希望清廷能改革朝政,李鴻章以督導軍隊太忙為由,拒絕見面;孫中山深知改革無望,更堅定籌設革命組織。數個月後,他在夏威夷檀香山創立下列哪個組織?(A)興中會 (B)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