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澎湖有座「施公祠」是為紀念施琅而建造的,請問:施琅在台灣歷史上有何重要性?
(A)反對清朝將台灣納入版圖
(B)結束鄭氏三代在台灣的政權
(C)自鹿耳門登陸,趕走荷蘭人
(D)促使清朝積極治理台灣。
(A)反對清朝將台灣納入版圖
(B)結束鄭氏三代在台灣的政權
(C)自鹿耳門登陸,趕走荷蘭人
(D)促使清朝積極治理台灣。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88889
統計:A(1),B(7),C(0),D(8),E(0)
內容推薦
- 二、非選擇題:(每格2分,計10分) 請閱讀以下兩篇文章,並根據文章,回答問題─ ◎民國38年,臺灣有知識分子發行《自由中國》,希望透過此雜誌要求政府提升台灣社會的民主與政黨政治,但後來遭到查禁。民國
- 【題組】( )心語和媽媽入會參加世界展望會,連續二年透過實際體驗飢餓30個小時,並用行動幫助並搶救世界各地受到饑荒、天災人禍、疾病威脅、戰火的兒童與家庭,體會「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A
- 一、圖一截面為於一個矩形面積內挖掉一個圓形面積,矩形的長及寬分別為 a = 10 cm、b = 6 cm,圓形的直徑為 d = 4 cm,已知 xy 軸原點位於矩形之中心,試求該截面對 x軸及 y 軸
-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曾被推舉為「民主先生」,因為他在擔任總統期間,曾推動不少民主改革。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其作為?(A)終止動員戡亂(B)中央民代全面改選(C)解嚴(D)總統民選
- 【題組】( )健和與家人參加今年3 月12日於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展開的全國廢核大遊行,訴求「告別核電、面對核廢」。 (A)甲 (B)丙(C)戊 (D)壬
- 打開台灣地方自治史,1935年開始了有限度的地方自治;到了1990年代,連○和□也直接民選,終於完全落實地方自治,使台灣政治更民主、開放。請問,○和□是指什麼?(甲)縣市議員(乙)直轄市長(丙)
- 資料一:它是日治時期唯一由台灣人發行的刊物資料二:它扮演批評時政、介紹新知、提升文化等角色,對當時各項政治社會運動有重要影響根據以上資料判斷,「它」是指下列哪一刊物?(A)台灣新民報(B)台灣民
- 由於總督府在台推行西式教育,受西式教育的人在社會普遍扮演重要角色。請問,這些當時參與政治社會運動的台籍知識份子,大多出身於下列哪些教育體系?(甲)醫學校(乙)師範學校(丙)職業學校(丁)台北帝大
- 【題組】上表中屬於「財產稅」的有哪幾項?(A)甲乙丙庚 (B)己庚辛壬 (C)乙丁辛癸 (D)甲乙丙壬。
- 【題組】在羅馬政治體制的發展過程中,使羅馬由共和過渡到帝制的,應是哪段資料所敘述的統治者? (A)資料一 (B)資料二 (C)資料三 (D)資料四。
內容推薦
- 【題組】當時他因試圖籌組政黨而被逮捕,是因為違反哪一項法令?
- 【題組】由上述可知在體認外國船堅炮利的情形下,知識分子開始提出富國強兵的改革主張,下列何人是主持這場改革運動的主角?(A)奕寰(B)康有為(C)梁啟超(D)曾國藩
- 臺灣物產豐富,不論在荷治時期還是鄭氏時期都有大量本土商品可提供貿易使用,請問下列哪些產品是兩個時期主要對外出售的商品呢? (A)稻米、鹿皮 (B)稻米、蔗糖 (C)鹿皮、蔗糖 (D)稻米、鹿皮、蔗
- 崇明國中 103 班要表演一齣「清領前期」歷史劇,但其中有一段情節安排錯誤,可能是下列何者?(A)康熙皇帝主張放棄台灣,認為臺灣「孤懸海外,治理不易」(B)雍正皇帝決定增設澎湖廳(C)府城郊商運
- 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清廷治臺的措施都與中國內地不同,其主要原因為何?(A)積極建設臺灣成為模範省分 (B)擔心臺灣再次成為反清基地(C)因地制宜,以臺人治理臺地 (D)經驗不足,從未治理過島嶼。
- 【題組】民國76年,開放黨禁報禁,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權的總統是誰?
- 【題組】這場改革運動試圖改變中國衰頹的命運,下列有關此改革內容的敘述何者正確?(A)將總理衙門視為是專責的對外機構(B)廢除八股文取士(C)設立京師大學堂(D)精簡政府機構。
- 臺灣古地圖上有所謂「土牛界」的存在,請問清領時期的「土牛界」是用來劃分何者的界線? (A)閩南人、客家人(B)漢人、原住民 (C)福建人、廣東人 (D)羅漢腳、原住民。
- 某份史料記載:「居民七十九家,共計二百五十七人,其中女眷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有六人,無十六以下,多為無妻室丁壯力農,血氣方剛常無故妄生嫌隙,互相戕賊…」請問:形成文中現象的原因為何?(A)荷蘭嚴
- 清領初期,朝廷只開放鹿耳門作為臺灣與中國之間唯一合法的進出口岸,其原因與下列何者有關?(A)鹿耳門是臺灣航向中國距離最近的港口 (B)鹿耳門曾是清廷對抗鄭氏的重要據點(C)清廷為有效管制移民來臺的
- ◎日治時期為爭取台灣人權利而奮鬥的知識分子中,以「南火北水」最為有名。其中,南「火」指的是蔡培火。蔡培火的母親71歲生日時,他將「組織」內同志送的禮金捐給「美台團」使用。「美台團」是這個「組織」的電影
- 【題組】請問這場改革運動的開始與結束各是哪一場戰爭?(A)鴉片戰爭、甲午戰爭(B)英法聯軍、甲午戰爭(C)鴉片戰爭、中法戰爭(D)英法聯軍、中法戰爭。
- 阿捷是清領前期(雍正時代)的臺灣人,有一次他從打狗到雞籠(基隆)玩,會經過(甲)淡水廳(乙)彰化縣(丙)鳳山縣(丁)諸羅縣(戊)台灣府。請問:其路線順序應該是 (A)戊乙丁甲丙 (B)乙戊甲丁丙
- 附圖為四大古老文明,請依圖回答下列問題:【題組】哪個文明被來自西北方的阿利安人征服?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 )萱吟和俞紜在小組活動提到「社會權」是指19世紀以後人民可要求現代國家積極作為,請問「社會權」是以下哪些基本權利的組合? (A)甲丙壬 (B)乙丙癸 (C)丙丁庚 (D)丁戊庚
- 【題組】「南火北水」中的「水」則成立什麼政黨來宣揚民權、自治等概念?
- (四)請閱讀短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有一本討論中國近代化過程的書上寫著:「我們不要忘記,自強運動是一八六○年代開始的。鴉片戰爭的年代是西元 1840 年,鴉片戰爭後,魏源寫海國圖志,就已經提出『學習
- 清領時期,臺灣有三大水利工程,其中興建最早,同時灌溉面積最大,使彰化平原由草萊之地,轉變成臺灣中部重要米倉的是哪一條水圳?(A)貓霧捒圳(B)八堡圳(C)曹公圳(D)瑠公圳。
- ( )老師介紹四本與臺灣歷史有關的課外讀物,要同學們自行閱讀,有一位學生小蓉對鄭氏時期的歷史特別有興趣,請問:她應該閱讀下列哪一本書? (A)《紅毛城史蹟故事》 (B)《臺灣鐵路開發史》 (C)
- 連橫在所著《臺灣通史》一書中認為「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立長治久安者,厥為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連橫推崇陳永華,乃因其對臺灣有什麼貢獻?(A)建孔廟設學校,對臺灣的文教有奠基之
- ( )王姓少年涉嫌贓物罪,請教律師相關法律問題,律師表示:刑法第349 條:「收受贓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處理程序如圖,請問哪一流程出現錯誤? (A)甲 (B)乙 (
- 【題組】關於這一場遲了二十年的自強運動,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重視民生經濟更甚於軍事國防,導致軍隊實力不足,對外戰爭屢屢失利(B)正式設置駐外使節,開始與其他國家外交往來(C)過分偏重軍
- 清領前期,臺灣重要的商港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呼。請問:下列哪個地區不包括在這諺語中? (A)臺南(B)鹿港 (C)萬華 (D)滬尾。
- ( )臺灣其實早在鄭氏治臺時期,即曾與英國商人通商,請問:當時通商的背景為何? (A)鄭氏為突破清廷經濟封鎖,開闢海外市場 (B)鄭氏想要與英國商人聯盟,獨占南洋貿易市場 (C)英國挾船堅炮利的
- 十八世紀前半葉,臺灣出現「郊」的組織。請問:所謂北郊、南郊,是以哪一種方式組成的?(A)買賣商品相同的商人所組成(B)由居住地點相同的商人所組成(C)由同姓氏有血緣的商人所組成(D)貿易地點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