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海綿寶寶說:「哇!你看起來很聰明喔,那麼你一定也可以幫珊迪一個忙,我們一起去找珊迪吧。」就這樣,他們一行三個人就一起來到珊迪的海底樹屋。 珊迪在研究她的新發明時遇到了一個瓶頸,在發明的過程中需要證明一個數學式子:3.珊迪想用數學歸納法證明「若n為正奇數,則 恆有一次因式 」,她的過程如下步驟(1) 檢驗起始值 n=1 時,x+1=x+1 ,原式成立步驟(2) 假設
時原式成立,即 xn+1能被x+1 整除步驟(3) 則n+k+1 時,
所以n=k+1 時,原式亦成立故由數學歸納法知,對所有正奇數n, xn+1有一次因式x+1 恆成立。可是她怎麼看都覺得自己的證明怪怪的,於是她把懷疑有問題的地方整理出來,分別列成下面五點:
(A) 當 n=1時的驗證過程不正確。
(B) 只驗證當n=1 時成立是不夠的,還須驗證當n=2 時也成立。
(C) 在步驟(2)中,假設”
”成立的寫法不正確,應假設”
”才正確。
(D) 由x3+1=(x+1)(x2-x+1) 可以得知x2k+1+1=(x2k-1+1)(x2-x+1) 。
(E) 從步驟(2)到步驟(3)的推理過程沒使用步驟(2)時的假設。但步驟(3)並無錯誤,故原證明依然正確。


(A) 當 n=1時的驗證過程不正確。
(B) 只驗證當n=1 時成立是不夠的,還須驗證當n=2 時也成立。
(C) 在步驟(2)中,假設”


(D) 由x3+1=(x+1)(x2-x+1) 可以得知x2k+1+1=(x2k-1+1)(x2-x+1) 。
(E) 從步驟(2)到步驟(3)的推理過程沒使用步驟(2)時的假設。但步驟(3)並無錯誤,故原證明依然正確。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明代「講會」的形式不一,下列哪一學派具有社會影響力,也與講會活動有密切關係?(A)考據學 (B)經世之學 (C)陽明學 (D)朱子學。
- ( )「我的權力仰賴我的榮耀,而我的榮耀則仰賴我的軍事勝利。一旦沒有了新的勝利和榮耀,我的權力便會旁落。征服造就了我,也只有征服才能使我大權永握。」以上應是什麼人說的話? (A) 拿破崙 (B)
- ( )工業革命重鎮的英國,為什麼會成為婦女運動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 它是最早工業革命的起源地 (B) 是歧視婦女最嚴重的國家 (C) 是資本主義最盛行的國家 (D) 有很多婦女就業,而這
- 某位學者認為:「中國道教源自於中國古代□□而來的」,請問□□中填入何者較適當?(A)針灸 (B)巫覡 (C)導引 (D)煉丹
- 「漢武帝採董仲舒之議,於元光元年令天下郡國每年舉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舉,遂為定制。」上文可以解釋為:(A)歷代皇帝都重視儒生的意見 (B)儒家式的教養,是當時國家選才的標準(C)勤讀先秦儒者
- 明代中期,朝廷下令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明朝晚期,文人張岱到山東曲阜,進謁孔廟,「亭界一橋,洙、泗水匯此。過橋,入大殿,殿壯麗,宣聖及四配、十哲俱塑像冕旒。」卻又發現廟中凡是明朝政府封號的器物,
- 宗教改革在哪些方面繼承了文藝復興的精神?(A)以方言文學傳播福音 (B)追求個人精神的獨立(C)認為個人的情感生活重於信仰 (D)強調俗世生活的重要性(E)國家最好能有強有力的國君領導。
- 31-33 為題組法國雕塑家羅丹(1840-1917)曾對一些人物雕塑感嘆道:「瞧!伏爾泰對面的盧梭,目光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十八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們都是懷疑者,他們批評從古代以來認為天經
- 周圍有高牆環繞,營業時間以市場大門的關閉為主,日落市門就關閉,交易時間受到限制。請問上述的市場狀況在何時發生變化?(A)秦漢之際(B)隋唐之際(C)唐宋之際(D)明清之際。
- 這個時期的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人之間患難相助,經濟上互相依賴;族長可代表本族,率眾參加戰爭。這種兼具政治、經濟、軍事型態的宗族組織,可能出現在何時?(A)西周 (B)東漢 (C)唐宋 (D)明清
內容推薦
- 某位士人為了證明「不死可學,神仙可學」,因此糅合儒家、玄學、神仙方術,並著書驗證神仙的存在並非虛誕,而是可能存在並值得追求的一種人生目標。請問他是誰?(A)張陵 (B)葛洪 (C)陸脩靜 (D)
- 白鹿洞書院興建年代甚早,南宋時,某位理學家重建白鹿洞書院,其重建私人講學之傳統,為往後八百年的書院傳統奠定基礎。請問這位理學家為何人?(A)歐陽修 (B)呂大鈞 (C)朱熹 (D)陸九淵
- 【題組】這個時代的知識份子所認同的史觀為何?(A)退化史觀 (B)直線史觀 (C)循環史觀 (D)進步史觀
- 道教的發展實與政府有著密切的互動,請問:道教發展至中國歷史上的那一個朝代,首度被統治階層立為國教?(A)漢朝 (B)晉朝 (C)北朝 (D)唐朝
- 三十年宗教戰爭及其後簽訂的《西發利亞和約》,對歐洲影響深遠。下列何者為是?(A)英國為戰爭中的最大贏家(B)西班牙戰敗,因而衰微不振(C)日耳曼飽受戰火摧殘,政治分崩離析(D)現代歐洲列國制度
- 某故事描述中國某朝時,江南地區一名女子如要讀書,必需改扮男裝,方能進入書院讀書。請問:此故事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現在那個時期?(A)故事提到男女間社會地位懸殊,應係六朝門第社會的反映(B)故事提
- 清治時期,內地人口大幅增加。當人口到了一定程度時,必須向外發展。臺灣是當時漢人移民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清政府原對閩粵地區移民臺灣抱著禁止的態度,但是大陸渡海來臺的移民源源不斷,於是出現如下的政策
- 設 degf(x)=3, 若f(1)=f(2)=f(0=7) 且f(-1)=13 , 則f(4) =(A)-17 (B)-16 (C) -15(D) -14(E)-136
- ( )「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唯有使用暴力,全盤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者在革命面前顫抖吧。無產者在這場革命中失去的將只是手鐐腳銬,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文中的「他們」是 (A) 資
- 【題組】承上題,請問資本主義體制有何特徵,下列何者為非?(A)均富的理想 (B)經濟活動自由 (C)肯定牟利動機 (D)私有財產制-6-
- 「嘉佑間,汴都三歲小兒,在母懷飲乳,聞曲皆燃手指作拍,應之不差。」史家看到這則資料,該如何解讀和運用?(A)宋仁宗時,三歲小孩都能作曲(B)宋朝兒童,不論年紀皆能說書(C)汴京戲曲興盛,三歲小兒
- ( )法國大革命期間,革命派領袖羅伯斯比(Maximillie Robespierre)宣稱:「路易應當死,因為法國必須生。」路易十六被處死,主要導因於他 (A) 解散三級會議 (B) 反對廢除
- 元入中國後,為何雜劇盛行?(A)文人因備受鄙視,改為隱居創作(B)蒙古漢化政策提倡所致(C)南方先發展,影響北方(D)南人地位超越北人。
- 「劊子手的刀砍下來,竇娥的血真的全飛到白布上;接著,六月的楚州天降大雪,遮住她的屍體;第三,她死後,楚州果然三年大旱。竇娥的願望得到實現,證明她真的是冤死的。」這樣的描述,史家如何看待?(A)六
- 春秋時季孫氏八佾舞於庭,孔子知道了便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件事主要是表現孔子的什麼主張? (A) 重樂 (B) 正名 (C) 德治 (D) 立信 。
- 「戲園者,實普天下之大學堂也。優伶也,實普天下人之大教師也。」這種言論推測最可能是下列何人的觀點?(A)蘇東坡(B)王安石(C)嚴復(D)陳獨秀。
- 明清通俗小說興起,如三言二拍、長篇的章回小說。請問下列何者『無法』說明通俗小說在江南盛行的原因?(A)商業市鎮大量崛起,市民購買力大增(B)人口稠密,使書籍刊刻業市場繁榮(C)官方大力提倡,提
- 「同治十年,淡水同知試辦抽茶釐,茶行章華封、金茂芳抗抽。」由以上資料可以知道哪一訊息?(A)抗抽的茶行受到處罰(B)淡水與大陸通商的結果(C)章華封、金茂芳是洋商代表(D)茶葉生產地在北部。
- 蘇州府的市鎮從明朝正德時的 74 個增加至清朝乾隆時的 139 個,松江府市鎮在同期從 44 個增加至 116 個。在 1840 年以後,松江市鎮更加迅速地發展,數量從清初到光緒年間增加近 44
- 中國古代統治者原本認為,祖先的世界與上帝的世界幾不可分;從某一時期起,統治者強調其統治人世的權力來自上帝,而不是祖先的神靈, 他的祖先隨侍在上帝之側,上帝的世界與祖先的世界開始分立。「某一時期
- 21~22 題為題組:資料一:團茶、餅茶進一步邊茶化,葉茶和芽茶為主要消費。資料二:製茶技術和傳統茶學,由高度發展,逐漸趨向敗落。資料三:歐美國家由於茶葉的長期出超,引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走私。 【
- 下列那一舉措的施行,形成中國日後由知識分子治理國家的傳統價值觀? (A) 諸子百家爭鳴 (B) 獨尊儒家思想 (C) 刑法思想的落實 (D) 強調文武合一的教育方式 。
- 紫藤廬為台灣引進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及制度,當時聚集許多知識界的重要學者,它的建築本體是日式平房,民國 50 年因為颱風損壞,改建為二樓的洋房格式。美麗島事件前後,這裡成為政治異議者、前衛文化及藝
- 日本與某國訂約,承認該國是一個獨立國家。為永遠鞏固兩國關係,互相尊重其領土權,並確保東亞和平,主張中國所有國際條約和協定凡可能適用於該國者,均予尊重。為共同負擔國防,日本得駐軍於該國。該國是指
- 《通典•選舉一》載:「漢諸帝凡日蝕地震山崩川竭天地大變,皆詔天下郡國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率以為常。又其有要任使,皆標其目而令舉之。」請問文中所指的是漢朝的哪一種取士方式? (A)徵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