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閱讀下列文章,回答第15題:  科學家對於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如何發展出飛翔的能力,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是由陸棲的恐龍先在地面助跑,直到具有一定速度後,便會騰空而飛;有些人則認為是由樹棲的恐龍先攀爬到高樹上後,一躍而下開始滑翔,慢慢演化出飛翔的能力。  西元 年,雖然尚未挖掘出相關的化石證據,美國博物學家巴柏就已經預測鳥的飛行演化自四翼的滑翔,並且推測其在前肢與後肢應著生羽毛。西元 年,在中國 遼寧省挖掘出的「趙氏小盜龍」,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小的獸足類恐龍,其尾巴具有羽毛,在前肢與後肢上也長滿羽毛,根據推測,這些構造可能有助其在樹木之間滑翔。  由於利用四翼的飛行方式並不方便,因此科學家認為鳥類的後翼在演化的過程中,漸漸失去飛翔的功能,成為專門用於行走的雙腳,演化出現代鳥類的特徵。
14. 以下有關於鳥類飛翔的演化敘述,何者較為合理?
(A)由兩翼的飛翔方式演變成為四翼的滑翔方式
(B)凡能在空中飛翔的動物皆為鳥類
(C)在羽毛的協助之下,將使飛行更為可能
(D)現今的鳥類是以四翼的方式進行飛行。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