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 為題組。閱讀甲、乙二文,回答 4-5 題。(甲)那一年梅花似雪全為你戴孝 / 烈士血濺過的國土 / 就種下了你身外的衣冠 /也迸得出發得出噴灑得出 / 這千樹清香逆風的剛烈 / 城破時你火燙的頭顱 /赤裸裸昂向四面的刃鋒 / ------第一刀,眾將不讓你自盡 / 第二刀,史德威不忍心 /臨去前時你的大呼聲裡 / 那一尊鐵漢子涕淚不縱橫? / 第三刀,第四刀,第五刀 /城破了,國破了,一切,都破了 /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 只賸下青山自隱隱水自迢迢 /后土的邈邈對皇天的高高 / 何處啊去收你瞋目的傲骨? / 青史的驚魘掀到你這一頁 /凜然於刀瘢猶未合血漬猶未乾 / 悵然於劫後漁樵的傳說 / 說你亂兵裡並未遇難 /過了屠城最長的十夜 / 生還者爭論當日誰見你 / 一頭白馬騎著,烏帽,青衣 /遠出天寧門而去的背影 / 從英山到霍山你的威靈 / 每一陣風來都隨旗飄動 /不絕的風吹不降的旌旗 / 不同的旌旗同一個方向 / 指著北京岌岌的城垛 /飄啊,從梅花嶺上到黃花崗上 (余光中〈梅花嶺------遙祭史可法〉)(乙)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託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長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爲蛇畫足。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4. 下列關於甲詩寫作手法的的分析,正確的選項是:
(A)作者是以史學家冷靜的觀點來呈現史實
(B)全詩以第三人稱來寫史可法的生前死後
(C)作者以其他貪生怕死的將士對比史可法的視死如歸
(D)全詩只著眼史可法死守揚州一事,著力突出史可法的英雄形象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