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7 為題組。閱讀甲、乙二文,回答 6-7 題。甲我一面吸吮咀嚼那金色的甘芳,一面流下淚來。我家,因父親的關係,自民國42年至民國104年擁有一棟宿舍,我們在其間生活成長。然後,父母相繼棄世,我們必須還屋。把這棟曾在狂風驟雨之夜與我們相依為命的房舍繳交回國防部。而這芒果,就是我跑到屏東故宅─那棟不再屬於我的故宅─中去摘來的。這是故宅院子裡西邊那棵樹上的。從前,母親身體安祥時,芒果季節我們若未回家,她常會打包寄來臺北。「臺北沒芒果賣了嗎?你就不能省點心嗎?」父親咕咕噥噥,然而母親還是照寄。今朝晨涼中,趁我齒牙猶健,鼻舌尚敏,我來啖我昔日故園中的果實,來重溫我猶暖的對雙親的感念。(改寫自張曉風〈這些芒果,是偷來的嗎?〉)乙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項脊軒志〉)
6. 下列有關甲、乙二文中「故居」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二文皆是作者離鄉多年後,偶爾回故居暫住的憶往之作
(B)二文皆透過作者與親人昔日在故居中的對話,表達對親人已逝的傷懷
(C)甲文的「重返故居」顯示思親之切,乙文的「室壞不修」暗示作者尚未走出喪妻之痛
(D)甲文直接指出作者與家人曾同住故居62年,乙文則以「五年」、「六年」揭示作者與妻曾同住故居11年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