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允炆即帝位後,就開始計議削奪藩王的權力,齊泰認為,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解除威脅最大的燕王,結果引發了燕王公開反叛。這場叛亂歷史上稱為
(A)靖難之變
(B)靖康之難
(C)高梁河之役
(D)岐溝關之役國立宜蘭高商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綜二孝歷史科試題卷
(A)靖難之變
(B)靖康之難
(C)高梁河之役
(D)岐溝關之役國立宜蘭高商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綜二孝歷史科試題卷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6),B(2),C(1),D(1),E(0)
內容推薦
- 市舶司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管理機構,始設於廣州,負責徵收商稅和專買專賣珠寶、香料等珍貴商品,其長官稱為「市舶使」。請問那一個朝代最早設置市舶司?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王安石的變法內容中,那一項是試圖以學校教育代替科舉考試? (A)更改貢舉法 (B)立太學三舍法 (C)市易法 (D)制置三司條例司
- 向遼稱臣,自稱「兒皇帝」並割讓燕雲十六州的人是 (A)朱全忠 (B)柴榮 (C)李存勗 (D)石敬瑭
- 明清時期,捐資納粟可以換取官職、官銜,此制度始於秦漢時期,又稱為「納粟」。清中葉後大盛,朝廷將之視為正項收入,明訂價格行之,加劇吏治腐敗,成為一大弊政。下列有關捐納的敘述何者正確? (A)捐納者
- 唐代府兵由軍府掌握,平時耕田,有事時則由朝廷派遣將領出征,戰後府兵回歸軍府,有「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特色。就上述而言,那一朝代兵制與之最為相近?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以上這首《臺灣光復紀念歌》,是為了慶祝臺灣脫離哪一政權的統治? (A)荷蘭 (B)明鄭 (C)清朝 (D)日本。
- 民國三十六年所選出的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在政府遷臺後,一直沒有改選,因而被異議人士形容成「萬年國會」。請問: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何不辦理中央民代的改選? (A)他們是憲政法統的象徵,因
- 一位歷史人物說:「本朝鑒……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所說的「本朝」所指為何?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 資料一:這是兩岸相隔四十多年後,首度的正式對談。海基會、海協會在雙方政府的授權下,本著「互相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舉行會談與交換意見。資料二:這次會談定位為事務性的會談,但也是兩岸分治以來第一
- 關於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何者敘述錯誤? (A)臺灣民眾孺慕日本的統治 (B)對經濟統制的不滿 (C)對貪汙及軍紀不良不滿 (D)社會問題嚴重,如失業眾多、米價暴漲、生活困難。
內容推薦
- 宋朝統治時期,社會經濟恢復發展,科學和技術也都得到提升;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前代的積累、獎勵政策和中外科學技術的交流,都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發達的條件。請問明清之後,科技發展停頓的主因為何?
- 慶曆三年,任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富弼、韓琦為樞密副使,責成他們條列當世急務,以「興致太平」。范仲淹的各項政策,在當年和次年上半年陸續頒行全國,號稱慶曆新政。但是,他們的新政只推行了一年零幾個月,
- 由於在中國的傳教士曾介入一場宮廷政治鬥爭,導致皇帝展開嚴厲的禁教行動,規定在北京的傳教士,除任職於欽天監者皆逐出中國。之後,朝廷對於教士、教徒更是嚴加控制,傳教活動幾乎消失。請問這場政治鬥爭為何
- 1661年清朝政府決定實行海禁,限制人民出海貿易的自由;並頒布遷海令,將粵、閩、浙等沿海地區居民遷入內地三十里或五十里。請問清朝當時實施海禁的原因為何? (A)對付鄭芝龍 (B)防堵鄭成功 (C
- 有一朝代的知識分子,普遍具有如下的胸懷:「誦孔子、孟軻群聖人之言,纂成文章,以康國濟民為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朝代是 (A)漢 (B)唐 (C)宋 (D
- 1140年春,金兀朮南侵,某位將領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士氣高昂,全軍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其召回。請問這位宋朝將領是
- 史書中有一段話:「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請問「政出多門」的原因和下列何者有關? (A)地方權貴 (B)門第士族 (C)關隴集團 (D)進士新貴
- 愛美小姐非常喜歡買衣服,但過多的衣服卻一直困擾著她。某天她決定將部分衣服拿到網路拍賣,沒想到生意相當好,吸引許多想省錢又想添購衣物的人,也讓她額外獲得一筆資金。請問此例最符合以下何種概念? (A
- 明清之際中國的專業市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請問其分布以何處最為密集? (A)紫禁城周圍 (B)黃河下游地區 (C)長江中游地區 (D)長江下游地區
- 陸九淵強調「心」的作用,他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由此推展出「心即理」,只要反求諸己,直指本心,就可以明瞭天理。請問陸九淵的學說與下列那一位學者相近? (A)程顥 (B)程頤 (C
- 十三世紀,蒙古人陸續攻滅位在其南方的幾個國家,請問其攻滅之先後順序為何? (A)西夏→金→宋 (B)金→西夏→宋 (C)西夏→宋→金 (D)金→宋→西夏
- 江南的顧、陸、朱、張、沈、周等地方士族,輕視避難南下的「傖父」(南人對北人的戲稱),而司馬睿的聲望也不高,甚至連江州刺史也不肯聽他的命令。請問後來司馬睿能夠讓江東士族逐漸順從,在江東站穩腳步,主要
- 「野柳女王頭受風化影響,頸部愈來愈細,在不受外力的影響下,預估只剩10到15年的時間就會斷頭。……,為擔心女王頭風化斷頸,園區選出皇室家族新成員—俏皮公主,讓女王頭有了王位的繼承人。」(摘自中央
- 商人以行業為基礎自發性或自覺性的建立某種組織,這組織可以訂立規約,約束商人的活動,也可以調停商人間的糾紛,並保護商業利益的獲得。這組織是 (A)公會 (B)行會 (C)行幫 (D)工會
- 鵝湖之會所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治學和修養方法。甲學者側重「尊德行」,說明自己的修養功夫簡單易行,譏諷乙學者的治學方法淪於支離破碎。乙學者則強調「道問學」,主張治學應窮理而循序漸進。請問甲學者與乙學者
- 商人原本社會地位低賤,但發展至何時社會上對商人的態度轉而推崇之,甚而鼓勵子弟從商? (A)秦漢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下列有關均田制的描述,何者為是? (A)始行於唐代 (B)為政府根據戶籍將土地授予人民的制度,其目的是為抑制土地兼併,提升農業生產 (C)授予人民的土地皆可收歸私有,無須歸還國家 (D)不分男女老
- 二、亞洲佛教藝術中有犍陀羅(Gandhara)、茉菟蘿(Matura)與笈多(Gupta)造像,其風格傳入中國後發展脈絡為何?試舉實物作品申論之。(25 分)
- 清代有著名的「天下四大鎮」,其中景德鎮為全國最大的瓷器產地,朱仙鎮與漢口鎮為商業重鎮,至於佛山鎮則以某項產業著稱,請問該產業為何? (A)絲織業 (B)冶鐵業 (C)棉織業 (D)造船業
- 顧炎武的治學領域甚廣,其治學方法講求客觀,注重收集資料和排比證據,為考據學的先驅。請問下列那一本書是顧炎武讀書心得的累積? (A)太極圖說 (B)皇極經世 (C)四書集注 (D)日知錄
- 十七世紀西方商人來東亞地區貿易,他們買走了南洋群島的香料和中國的生絲、瓷器,相反地,一種貴重金屬則湧入中國,造成中國貨幣經濟的重大變化,此金屬為何? (A)黃金 (B)白銀 (C)銅錢 (D)錫
- 南朝的士族子弟皆「燻衣剃面,傅粉施朱」,甚至從未騎過馬,見到馬匹嘶鳴,竟說:「這是老虎呀,為何說是馬呢?」如此不識世間俗務,後來在一次變亂之後,此階層勢力逐漸轉弱。請問此變亂為何? (A)永嘉之禍
- 三、試舉三位西方現代藝術中受異文化影響的藝術家,並針對其作品加以闡釋之。(25 分)
- 一位生活在宋代中葉的江南農民,不會有下列那項作為? (A)廣植番薯,提高糧食產量 (B)開闢圩田,與湖爭地 (C)製作秧馬,加快插秧速度 (D)嘗試種植棉花,增加收入
- 北宋有位理學家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思是人們是我的兄弟,萬物是我的同類,人和萬物系出同源,皆為氣之聚散。請問這位理學家是誰? (A)周敦頤 (B)邵雍 (C)張載 (D)程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