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商人以行業為基礎自發性或自覺性的建立某種組織,這組織可以訂立規約,約束商人的活動,也可以調停商人間的糾紛,並保護商業利益的獲得。這組織是
(A)公會
(B)行會
(C)行幫
(D)工會
(A)公會
(B)行會
(C)行幫
(D)工會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
統計:A(6),B(24),C(0),D(0),E(0)
內容推薦
- 江南的顧、陸、朱、張、沈、周等地方士族,輕視避難南下的「傖父」(南人對北人的戲稱),而司馬睿的聲望也不高,甚至連江州刺史也不肯聽他的命令。請問後來司馬睿能夠讓江東士族逐漸順從,在江東站穩腳步,主要
- 十三世紀,蒙古人陸續攻滅位在其南方的幾個國家,請問其攻滅之先後順序為何? (A)西夏→金→宋 (B)金→西夏→宋 (C)西夏→宋→金 (D)金→宋→西夏
- 陸九淵強調「心」的作用,他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由此推展出「心即理」,只要反求諸己,直指本心,就可以明瞭天理。請問陸九淵的學說與下列那一位學者相近? (A)程顥 (B)程頤 (C
- 明清之際中國的專業市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請問其分布以何處最為密集? (A)紫禁城周圍 (B)黃河下游地區 (C)長江中游地區 (D)長江下游地區
- 愛美小姐非常喜歡買衣服,但過多的衣服卻一直困擾著她。某天她決定將部分衣服拿到網路拍賣,沒想到生意相當好,吸引許多想省錢又想添購衣物的人,也讓她額外獲得一筆資金。請問此例最符合以下何種概念? (A
- 史書中有一段話:「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請問「政出多門」的原因和下列何者有關? (A)地方權貴 (B)門第士族 (C)關隴集團 (D)進士新貴
- 1140年春,金兀朮南侵,某位將領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士氣高昂,全軍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其召回。請問這位宋朝將領是
- 有一朝代的知識分子,普遍具有如下的胸懷:「誦孔子、孟軻群聖人之言,纂成文章,以康國濟民為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朝代是 (A)漢 (B)唐 (C)宋 (D
- 1661年清朝政府決定實行海禁,限制人民出海貿易的自由;並頒布遷海令,將粵、閩、浙等沿海地區居民遷入內地三十里或五十里。請問清朝當時實施海禁的原因為何? (A)對付鄭芝龍 (B)防堵鄭成功 (C
- 由於在中國的傳教士曾介入一場宮廷政治鬥爭,導致皇帝展開嚴厲的禁教行動,規定在北京的傳教士,除任職於欽天監者皆逐出中國。之後,朝廷對於教士、教徒更是嚴加控制,傳教活動幾乎消失。請問這場政治鬥爭為何
內容推薦
- 商人原本社會地位低賤,但發展至何時社會上對商人的態度轉而推崇之,甚而鼓勵子弟從商? (A)秦漢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下列有關均田制的描述,何者為是? (A)始行於唐代 (B)為政府根據戶籍將土地授予人民的制度,其目的是為抑制土地兼併,提升農業生產 (C)授予人民的土地皆可收歸私有,無須歸還國家 (D)不分男女老
- 二、亞洲佛教藝術中有犍陀羅(Gandhara)、茉菟蘿(Matura)與笈多(Gupta)造像,其風格傳入中國後發展脈絡為何?試舉實物作品申論之。(25 分)
- 清代有著名的「天下四大鎮」,其中景德鎮為全國最大的瓷器產地,朱仙鎮與漢口鎮為商業重鎮,至於佛山鎮則以某項產業著稱,請問該產業為何? (A)絲織業 (B)冶鐵業 (C)棉織業 (D)造船業
- 顧炎武的治學領域甚廣,其治學方法講求客觀,注重收集資料和排比證據,為考據學的先驅。請問下列那一本書是顧炎武讀書心得的累積? (A)太極圖說 (B)皇極經世 (C)四書集注 (D)日知錄
- 十七世紀西方商人來東亞地區貿易,他們買走了南洋群島的香料和中國的生絲、瓷器,相反地,一種貴重金屬則湧入中國,造成中國貨幣經濟的重大變化,此金屬為何? (A)黃金 (B)白銀 (C)銅錢 (D)錫
- 南朝的士族子弟皆「燻衣剃面,傅粉施朱」,甚至從未騎過馬,見到馬匹嘶鳴,竟說:「這是老虎呀,為何說是馬呢?」如此不識世間俗務,後來在一次變亂之後,此階層勢力逐漸轉弱。請問此變亂為何? (A)永嘉之禍
- 三、試舉三位西方現代藝術中受異文化影響的藝術家,並針對其作品加以闡釋之。(25 分)
- 一位生活在宋代中葉的江南農民,不會有下列那項作為? (A)廣植番薯,提高糧食產量 (B)開闢圩田,與湖爭地 (C)製作秧馬,加快插秧速度 (D)嘗試種植棉花,增加收入
- 北宋有位理學家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思是人們是我的兄弟,萬物是我的同類,人和萬物系出同源,皆為氣之聚散。請問這位理學家是誰? (A)周敦頤 (B)邵雍 (C)張載 (D)程頤
- 附表是關於臺灣自耕地與佃耕地的比例變化。請問:促成這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日本結束統治,土地歸還人民 (B)二二八事件後的土地補償 (C)國民政府遷臺後的土地改革 (D)經濟發展出現奇
- 在唐朝時的娛樂有騎馬擊球、下棋、拔河、黃龍變、鞦韆……等,從這些多元的日常生活可知,當時唐人接受的外來文化多以那一個地區為主? (A)南洋 (B)日本 (C)西域 (D)漠北
- 四、趙子昂(1254-1322)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縱 橫 8 公分之紙本墨筆卷《秀石疏林圖》有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試解釋受影響之
- 交子最初由某地區民間富商主持發行,在交子使用越來越廣泛的情況下,逐漸具備統一的面額和格式,成為大眾交易的媒介,成為了真正的紙幣。請問交子最初發行於何地? (A)四川 (B)廣東 (C)江蘇 (D
- 以下何人被稱為「理學的開山祖師」,其常用之理、氣、誠、性、心、欲等概念為後世理學家大量採用? (A)周敦頤 (B)邵雍 (C)張載 (D)程顥
- 中國進入世界市場和歐洲近代那一事件有關? (A)十字軍東征 (B)宗教改革運動 (C)科學革命 (D)地理大發現
- 有一團體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發動起事,此事件應出現於何時? (A)戰國時代 (B)東漢末年 (C)南朝時期 (D)唐朝中葉
- 歷史學家多藉由考古資料以論證遠古中國國家的成立,下列可以用來推論國家成立的證據有哪些?(甲)農業的出現(乙)殉葬品的出現(丙)城牆的修築(丁)大型宮殿遺址(戊)陶器的發明(己)青銅器的製造 (A
- 康熙皇帝曾於1712年下詔:「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並且以前一年登記在冊人丁數作為全國徵稅的固定總額。請問「永不加賦」指的是那一項稅收? (A)土地稅 (B)商業稅 (C)人頭稅 (D)所得
- 1554年,明朝政批准地方官員的請求,允許葡萄牙人在沿海地區進行貿易。當時葡萄牙人以某地為貿易據點,修建洋房居住,傳教士也以該地為進出中國之門戶,請問該地為何? (A)廣州 (B)香港 (C)澳
- 某一個時期被認為是中國儲備國力的時代,對內採取「無為而治」的政策,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維持和平。但是當時仍發生一件威脅中央政府領導權的事件,請問該事件為何? (A)楚漢相爭 (B)焚書坑儒
- ⑵此鍊條元件直邊之最大壓應力;
- 史家指出,中國航海事業的高峰,之所以在某朝初期劃下句點,主要原因在於:所花資財甚鉅;外交政策轉以防守國境北方的韃靼與東南海上的倭寇為主,需要不少經費挹注。這個朝代是 (A)唐代 (B)宋
- 下列關於東漢後期宦官與外戚勢力的循環發展,何者正確? (A)外戚專政→誅殺宦官→幼主登位→宦官得勢→外戚專政 (B)幼主登位→外戚專政→誅殺外戚→宦官得勢→皇帝駕崩→幼主登位 (C)皇帝成年→外戚
- ⑶此鍊條元件直邊之橫切面上形心(centroid)與中性軸(neutralaxis)之距離。(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