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6. 保險標的物受部份損失,保險人終止契約時,應於多少日前通知要保人:
(A) 5 日
(B) 10 日
(C) 15日
(D) 20 日。
(A) 5 日
(B) 10 日
(C) 15日
(D) 20 日。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71429
統計:A(3),B(5),C(12),D(0),E(0)
內容推薦
- 2保險標的物受部份之損失者,保險人與要保人均有終止契約之權,如終止,則保費應如何處理? (A) 已交付損失部份之保險費應返還之 (B) 已交付未損失部份之保險費不須返還 (C) 已交付未損失部
- 2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時,所行使的是 (A) 保險人的權利 (B) 被保險人的權利 (C) 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的共同權利 (D) 第三人的權利。
- 3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所稱之汽車 (A) 公路法第二條第八款規定之汽車及行駛道路之動力機械 (B) 機車 (C)非依軌道行駛,具有運輸功能之路上動力車輛 (D) 以上皆是。
- 2保險標的物因保險事故發生而受部份之損失,則: (A) 保險人須返還全部未到期之保險費 (B) 保險人得於 10 日前通知要保人終止契約 (C) 保險人對於以後所致保險事故所致之損失,以賠償保
- 2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對於危險之說明,有隱匿遺漏或不實者,索賠期限自何時起算? (A) 自要保人知情之日 (B)自被保險知情之日 (C) 自保險知情之日 (D) 自受益人知情之日。
- 2損失未估定前,要保人或被保險人為公共利益或避免擴大損失,雖未經保險人同意對於保險標的物可否加以變更 (A) 不得加以變更 (B) 得加以變更 (C) 保險法沒有規定 (D) 以上皆非。
- 2依我國法律及實務,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時: (A) 要用保險人之名義 (B) 要用被保險人之名義 (C)一定要由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共同行使 (D) 視情況而定。
- 3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之主管機關是 (A) 總統府 (B) 交通部 (C)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D) 以上皆是。
- 110繪製橢圓之連桿機構是何者的應用 (A)肘節機構 (B)等腰連桿機構 (C)等曲柄機構 (D)比例運動機構。
- 危險管理對家庭之效益為 (A)巨災發生,仍維持一定生活水準 (B)可使負擔生計者,無後顧之憂,努力於創業(C)可節省保費支出 (D)以上皆是。
內容推薦
- 2不足額保險,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時,其得請求之數額不得超過, (A) 原賠償金額 (B) 原賠償金額乘以不足額保險之比例 (C) 原保險金額 (D) 以上皆可,視情況而定。
- 下列何者屬於損失抑制措施 (A)消防救火 (B)災後清理或出售殘餘物 (C)傷者急救送醫及復健 (D)以上皆是。
- 282 保險標的物全部滅失或毀損,或其修復之費用,超過保險標的恢復原狀的所需者,保險法稱謂: (A) 共同海損 (B) 部份損失 (C) 全部損失 (D) 推定全損。
- 2要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遇有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事故發生,應於知悉後五日內通知保險人,例外規定如何? (A) 保險法另有規定 (B) 契約另有訂定 (C) 保險法另有規定 (D) 以上皆非
- 3經主管機關許可得經營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之保險業係指 (A) 壽險業 (B) 產險業 (C) 保險代理人、經紀人(D) 以上皆是。
- 下列何種危險適合損失自留,如實施保險轉嫁反不經濟 (A)損失頻率高,幅度大 (B)損失頻率高,幅度小 (C)損失頻率低,幅度小 (D)損失頻率低,幅度大。
- 下列何種危險管理措施屬於事前措施 (A)損失抑制 (B)損失預防 (C)損失自留 (D)保險轉嫁。
- 283 保險標的物不能以市價估計者,應如何定其價值? (A) 得由保險公證人決定 (B) 得由保險代理人決定 (C) 15得由保險經紀人決定 (D) 得由當事人決定。
- 2危險增加,由於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之行為所致者,要保人不同意保險人另定保險費而終止契約時,保險人如有損失應如何處理? (A) 不得請求賠償 (B) 得請求賠償 (C) 應視情況而定再決定是否得請
- 2被保險人為證明及估計損失所支出之必要費用: (A) 除契約另有訂定外,由保險人負擔 (B) 一律由保險人負擔 (C) 一律由被保險人負擔 (D) 臨時協議決定。
- 危險管理採行損失自留,其條件為: (A)危險之損失幅度不大,可以藉本身財務承擔能力予以吸收 (B)預期損失成本可以較準確估計 (C)危險轉嫁或其他危險管理措施不可行或成本不經濟 (D)以上皆是
- 針對損失幅度不大,且預期損失成本較能準確估計之損失,最宜採行何種危險管理措施 (A)保險轉嫁 (B)避免危險 (C)損失自留 (D)損失預防。
- 危險管理對社會之效益為 (A)降低社會成本 (B)確保及增加社會之經濟效益 (C)促進社會經濟之進步與成長(D)以上皆是。
- 危險管理對企業之效益為 (A)間接改善企業利潤 (B)直接增進企業績效 (C)決定企業經營成敗 (D)以上皆是。
- 危險自己承擔的原因,包括 (A)危險測定自願承擔 (B)由於對危險沒有採取防護性措施 (C)由於自己的錯誤或疏忽造成損失由自己承擔 (D)以上皆是。
- 2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對於保險標的物未盡約定保護責任所致的損失 (A) 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B) 保險人仍負賠償責任 (C) 因而增加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 (D) 視惰況而定。
- 2損失之估計,因可歸責於保險人之事由而遲延者,應自被保險人交出損失清單多少時間後加給利息 (A) 半個月 (B) 一個月 (C) 二個月 (D) 三個月。
- 2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時,其請求之數額不得超過 (A) 保險金額 (B) 賠償金額 (C) 保險價額 (D) 以上皆非。
- 建築物自動消防設備是何種危險管裡方法 (A)避免危險 (B)損失預防 (C)損失抑制 (D)自己保險。
- 下列何種危險管理措施具有降低損失頻率之功能 (A)損失預防 (B)損失抑制 (C)損失自留 (D)以上皆非。
- 2侵權行為之行為人係被保險人之家屬時,保險人 (A) 有代位求償權 (B) 無代位求償權 (C) 經被保險人同意,有代位求償權 (D) 只有在行為人係故意時,保險人始有代位求償權。
- 2危險事故發生後,經鑑定係因要保人或被保險人未盡合理方法保護標的物,則 (A) 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B)保險人仍負賠償責任 (C) 增加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D) 視情況而定。
- 2保險人對被保險人之家屬 (A) 有代位求償權 (B) 無代位求償權 (C) 若為該家屬之故意行為,則有代位求償權 (D) 若為該家屬之故意行為,則無代位求償權。
- 2保險人對被保險人之受僱人 (A) 有代位求償權 (B) 無代位求償權 (C) 該受僱人若為故意行為,則有代位求償權 (D) 該受僱人若為過失行為,則有代位求償權。
- 採行危險自留 (Risk Retention) 之危險管理方法以下何者不正確 (A)將危險移轉予保險公司承擔 (B)可能發生之最大損失本身可以承擔 (C)因疏忽未加處理而被迫自留 (D)處理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