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着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
-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
- 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C)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份 (D)执行国民政府
- 图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 3.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
- 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
- 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
- 18.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D)没
- 11.图辐范围内(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片枯黄
- 1 辛棄疾曾有詩句「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用以描繪人與自然之間物我合一的境界。下列那一選項所描繪的境界與辛詩相同?(A)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B)相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C)我從此去釣
內容推薦
-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 5.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 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 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 *Salt and sugar act differently in our bodies, but when it comes to causing thirst, their effects ar
- 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
- 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
- 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
- 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
- 2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
- 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 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 23.图6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歐洲的安排 (C)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
- 8.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8~9题。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 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w.w.w.k.s.u.c.o.m(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
- 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
-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 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A)①②③ (B) ①②④
- 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
- 25.经过多年发展,某地初步形成了汽车生产的完整配套网络,从而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商进入该地。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厂商选择该地的直接原因在于,进入该地能够(A)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C)
- 26.假定债券市场上一年期债券的利率有25%、50和0%三档。一般来讲,与此三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A)政府 金融机构 工商企业(B)金融机构 政府 工商企业(C)政府
- 27.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下列经济活动中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是(A)某公司赊购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以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款(B)某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