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不止一次有人以「博士」呼我,有的是口惠,有的竟見諸筆墨。此種善意的逾格提拔,受者是窘不堪言的。……立予糾正,顯得矯情,聽其自然,又有愧於心,說不定還給人以「無恥近乎勇」的口實,為禍為福,無待言矣。……我生平第一次受類此擡舉的洗禮,是在十八、九年以前,剛當上助教不滿幾個月。夫助教者,實在是學生生活的延長。……就當此時,一位父執輩路過邊城,少不得要略盡地主之誼,這一來可引來數秒鐘的無地自容。因為,不數日,一封道謝的信來了,信封上赫然有某某教授道啟字樣。天下事那裡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樣便宜之事。那位司閽老者,平時並不把每一封信都送到每人這裡,這天卻予我以殊遇。「咯,這是你的!」說時,眼睛緊盯住我,大有要我俯首認罪之意。我想他心中一定大嘆□□□□。好傢伙,才幾個月,就□□□□若是!司閽老者當然不是具有幽默感之人,否則他大可在「教授」之旁,作一眉批:「始於何時?」(節錄自吳魯芹〈博士和博士銜〉)
9.閱讀下文,選出符合作者想法的選項:年紀輕的時候,倒是敢說話,可是沒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會上有了地位,說出話來有相當分量,誰都樂意聽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學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語,切忌生冷,總揀那爛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紀大了,退休之後,比較不負責任,可以言論自由了,不幸老年人總是嘮叨的居多,聽得人不耐煩,任是入情入理的話,也當作耳邊風。這是人生一大悲劇。(張愛玲〈論寫作〉)
(A)年輕人與老年人都較敢表達意見,但也不耐聽他人意見
(B)中年人處世多權衡利害輕重,常不願說出與眾不同之論
(C)說話者地位越高、年齡越長,越能得到聽眾喜愛與信任
(D)「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差距,形成「人生一大悲劇」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29412
統計:A(3),B(9),C(1),D(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