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蔡元培於民國成立後,成為某大學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對各種學說均秉持思想自由的原則,聘任教員一律以學術造詣為標準,並破除學生只求做官發財的謬見和專己守殘的陋風,使這所大學成為日後的新文化運動及學術重鎮。請問:上文中的這所大學是下列何者?
(A)清華大學
(B)北京大學
(C)交通大學
(D)台灣大學。
(A)清華大學
(B)北京大學
(C)交通大學
(D)台灣大學。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小明在逢甲夜市附近的舊書攤尋寶,無意間找到第一期的《青年雜誌》,上面竟然還有主編的親筆簽名,讓小明欣喜若狂。請問:書上的簽名可能為何?(A)陳獨秀 (B)蔡元培 (C)胡適 (D)魯迅。
- 小智在清朝歷史劇中看到以下劇情:宣統皇帝悶悶不樂坐在一旁,旁邊的太監七嘴八舌說道:「怎麼樣也想不到他竟然會狠下心腸把咱們主子拉下臺,當年老佛爺多麼倚重他呀,給他練新軍,讓他變成滿清最有軍權的人,結
- 「青年節當天,總統特別在總統府接見青年獎章得獎人、社會及大專優秀青年代表。期許所有年輕人繼續努力、發揮潛力、貢獻社會。」請問:青年節的由來與下列哪個事件有關?(A)辛亥革命 (B)廣州黃花岡之役
- 傳說中秋月餅的由來是朱元璋為了通知南京城的百姓起義所創的,當時的月餅只是個麵團子,裡面塞小紙條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孫中山同盟會的宗旨也提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請問:上文兩則歷史事件中所提到的「
- 阿寶談論清末立憲運動失敗的原因時說道:「清朝政府根本是在敷衍、缺乏改革的誠意,與其寄望清朝政府改革,不如支持革命運動來得有成效。」請問:阿寶為什麼說清朝政府缺乏改革誠意? (A)改革準備時間過短,
- 某清末的知識分子評論政治時說:「對於庚子後新政的推動,基本上國人都是給予正面期待的,可是時人不免疑惑,既然這場改革內容與戊戌變法幾乎如出一轍,主政者為何不開始就支持戊戌變法便是,真是太可惜了。」請
- 西元 1900 年,正值八國聯軍進犯中國之際,附圖為當時中國人民不同的生活情況。請問:山東百姓未感受到戰爭,可能是受到何事的影響? (A)東南各省與外國簽訂片面最惠國條款 (B)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
- 臺灣通史的作者連雅堂曾稱讚某位歷史人物具有輔佐君王的才能,他不僅積極推廣文化事業,設立學校,並「盡心經畫……內課農桑,外興貿易。十數年來,移民大至……」此為下列何人?(A)施琅 (B)鄭成功 (
- 八股文自明朝以來,一直是科舉考試的主要格式,但在清末的哪一次改革運動中,已提出要廢除?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革命運動 (D)太平天國。
- 29 .清末推動的一連串改革運動,皆因受到外來事件的刺激。請問:自強運動、戊戌變法的推動分別是受到什麼樣的刺激? (A)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 (B)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C)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內容推薦
- 民國 2 年,主張實行政黨政治的國民黨代理理事長被刺身亡,輿論多認為袁世凱是幕後主使者。請問:這位被刺身亡的人是誰? (A)孫中山 (B)宋教仁 (C)蔡鍔 (D)黎元洪。
- 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大多是準備科舉的士人,近代則出現了新知識分子。關於新知識分子出現的背景,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因為各地出現新式學堂 (B)與科舉制度廢除有關(C)出國留學的風氣漸盛 (D
- 民國 8 年,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是因下列哪一問題未得到合理解決?(A)臺澎問題 (B)東北問題 (C)山東問題 (D)朝鮮問題。
- 勞倫斯是生活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記者,他參與了八國聯軍之役,跟隨他母國的軍隊,一起進入北京,以相機和簡潔洗鍊的文筆,紀錄下這段沉重的歷史。若以國籍判斷,勞倫斯最不可能是哪國人?(A)
- 中國的傳統教育一直是以書院及私塾為體系,教授的內容也是針對科舉考試為主。直到□之後,清政府開始廣設新學堂,也把桎梏士人思想的八股文正式廢除。請問:上述□處應該填入下列何者?(A)戊戌變法 (B)
- 西元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臨時政府所在地□□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會將臨時政府設在□□,原因之一為防止國家受制於北洋軍閥。但之後袁世凱卻以北方兵變為藉口,將臨時政府北遷。□□應填入下列何者最適當
- 清末欲加入同盟會的熱血青年都必須宣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誓詞。其中,「平均地權」隱含三民主義中哪個主義的思想?(A)民族 (B)民權 (C)民生 (D)民有。
- 日本製造的產品素來以設計精良及品質優良著稱,可是在民國初年,有一度日製品在中國是滯銷的,甚至還被抵制購買。請問:這最有可能是受到何事的影響?(A)五九國恥 (B)五四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
- 為了慶祝中華民國建國 106 年的國慶日,全國各地舉行慶祝國慶的活動。請問:中華民國國慶日,是為了紀念革命黨人士在何地起義成功? (A)武昌 (B)廣州 (C)雲南 (D)黃花岡。
- 就讀於中文系的卉妍在大學一年級時,老師曾要求一項功課:要找一本文言文,且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書或史書,練習以新式標點符號斷句,以訓練閱讀能力。請問:新式標點符號的推廣,與下列哪個改革運動有關?(A)
- 老師上課要同學列舉民國初年婦女應該有的形象。請問:下列何者描述不恰當? (A)接受新式教育,有機會留學(B)宣揚三從四德的觀念,振興女權 (C)主張男女平等,地位逐漸提升 (D)嘗試戀愛結婚,勇
- 五四運動最早是由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但之後影響的層面極廣,不管是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或是社會潮流方面。而下列何者不是這個運動的影響?(A)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 (B)擴大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C)有助
- 大雄在歷史研討會上聽到:「這個時期的知識分子,認為只要是西方的都是好的,只要是中國的都是迂腐的、落後的,因此,全面的拋棄中國文化,並尋求澈底的西化,西方思想開始大量傳進中國……。」請問:大雄所聽
- 民國初年,中國曾出現兩部國家的根本大法,分別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中華民國約法》,兩者內容各有不同。若探究其中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中華民國約法》採內閣制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史學泰斗余英時在為一篇〈陳獨秀傳〉寫序時說:「像無數激進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樣,陳獨秀也是中國革命悲劇中的一個角色,而不是悲劇的導演。」關於陳獨秀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揭開新文
- 小明研究清朝中葉以來的幾場改革,發現改革的層面隨著時間的推進有長足的進步。請問:下列哪場改革的層面與其他改革不同?(A)革命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立憲運動 (D)庚子後新政。
- 阿誠將中國近代史事與主要相關地點相配合,下列何者有誤? (A)護國軍起義→雲南 (B)保路運動→四川(C)五九國恥→廣東 (D)武昌起義→湖北。
- 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響應,結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使得民主共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民初卻出現兩次妄圖重建帝制之舉,造成民國共和政體曾兩度中斷,這分別是下列何
- 這一年的年號變了兩次,第一次是改成「宣統9年」,居首功的將領被封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此事遭到全國反對,北京十幾家報社停刊以示抗議。十二天後,前國務總理帶部隊攻入北京,又恢復原來的紀年。對上述事
- 佩如正在圖書館翻閱《孫中山傳》一書,她在書中不可能看到什麼樣的敘述?(A)他成立第一個革命組織 (B)他積極鼓吹民主共和(C)他在日本成立興中會 (D)他被尊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 安安對民國以後擔任首任總統的人物感到興趣,整理出以下的配對。請問:她有哪一項寫錯了? (A)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孫中山 (B)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C)行憲後第一任民選總統--李登輝 (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民國初年的國家根本大法,但卻先後被誰廢止? (A)袁世凱、段祺瑞 (B)張勳、曹錕(C)黎元洪、段祺瑞 (D)袁世凱、張勳。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民國初年的國家根本大法,但卻先後被誰廢止?【題組】承上(33)題,國父為了維護臨時約法,針對上述兩位違法者,發起什麼討伐?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二次革命、
- (甲)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乙)排斥西方文化 (丙)斥責「吃人的禮教」 (丁)提倡白話文學 (戊)鼓吹「德先生」、「賽先生」的觀念。請問:以上敘述哪些與新文化運動有關?(A)甲乙丙 (B
- 清朝中期以後,曾發生太平天國之亂和義和團事變,這兩個事件都是由人民所發起,對中國政局影響很大。請問:這兩件史事有何共同點?(A)都是假借宗教而起 (B)都以扶清滅洋為號召(C)都得到清廷統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