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 十七世紀科學革命時期的思想家,提供很重要的思考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笛卡兒的「歸納法」提供邏輯推理,對當時天文學、物理學發展影響很大
(B)狄德羅的「百科全書派」教人客觀、理性的批判
(C)哥白尼基於科學證據提出「太陽為宇宙中心」的說法,掀起「哥白尼革命」
(D)培根的「歸納法」強調知識就是力量,以客觀的感官經驗來歸納出通則,與中國理學家朱熹的想法相近。
(A)笛卡兒的「歸納法」提供邏輯推理,對當時天文學、物理學發展影響很大
(B)狄德羅的「百科全書派」教人客觀、理性的批判
(C)哥白尼基於科學證據提出「太陽為宇宙中心」的說法,掀起「哥白尼革命」
(D)培根的「歸納法」強調知識就是力量,以客觀的感官經驗來歸納出通則,與中國理學家朱熹的想法相近。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漢朝所謂「春秋決獄」有何意義? (A)審判犯人,一般選在春秋兩季 (B)儒家觀念被引入法條與法律解釋 (C)《春秋》一書中,記載許多民、刑事案件 (D)死刑犯執行,選在春秋兩季。
- 【題組】此時有一溫帶氣旋形成,其位置為何?(A)印度半島北側 (B)中國華南~臺灣 (C)日本東南側 (D)朝鮮半島~日本間
- 【題組】下列那一個國家在兩河流域的水資源利用中,居牽一髮動兩國的重要地位?(A)敘利亞 (B)以色列 (C)土耳其 (D)伊拉克。
- 16 世紀以來,歐洲勢力大興,逐漸成為主宰世界的主要力量,其最主要原因應是下列何者?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C)科學革命 (D)地理大發現。
- 「他的勝利對歐洲產生極大影響,他的進軍牽制了土耳其,迫使土耳其不得不暫緩對西方的侵略,遲至 1453 年才攻陷君士坦丁堡。」文中的「他」統治何國? (A)帖木兒帝國 (B)蒙古帝國 (C)俄羅
- 大中祥符 7年(宋真宗年號,約 1014年),解州鹽池,蚩尤為患,致水減鹽少,虧失常課。事聞於朝,侍臣王欽(按:王欽當作王欽若,是當時假借道教混飯吃的羽士道流)奏請召張天師問之。對曰:「自古忠烈之
- 東漢末年,張角利用八方弟子在各地「起義」,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請問:他們是以何種思想,號召群眾反對政府? (A)儒家的綱常名教 (B)道家的自然無為 (C)陰陽五行相生的觀念 (D)法家的
- 37~39 題為題組:「全球有將近一半的人口與鄰近國家分享河川與湖泊系統的水資源」,因而引發出水資源衝突及水權紛爭問題。試問:【題組】下列那一條河川潛在的水資源衝突問題,所牽涉的國家數最多?(A
- 王建民寒假與家人到印尼旅遊,看到許多西式建築物,他聽到導遊在介紹一棟十七世紀的教堂建築,請問此建築應是何人所留下的遺跡?(A)英國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蘭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對於十三、十四世紀的世界大有影響和貢獻,下列敘述何者符合史實?(A)蒙古西征建立雄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統治領域 (B)蒙古人於 12 世紀攻陷基輔,建立「
內容推薦
- 三、簡答題(共10分,請依題號順序將答案寫在答案卡背後)下圖是一個你所看到的文化層,因為不同時期的人類很可能在同一地區活動,所以留下不同的層位遺跡。【題組】(1)下列有幾種物品,請你將這些物品放入
- 《明實錄》記載:「致仕(指辭官歸居),惟於宗族序尊卑如家人禮。若筳宴則設別席,不許坐於無官者之下;如與同致仕者會,則序爵,爵共序齒。其與異姓無官者相見,不必答禮。」從上述資料判斷,應是描述哪一個階
-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三次為了韓國而和日本作戰,其中第二次戰役又稱為「萬曆援朝抗倭之役」,結果為何? (A)明軍大敗,導致亡於清朝 (B)豐臣秀吉病故,戰爭遂告終止 (C)韓國淪為日本的藩屬 (D)
- 歐洲人把馬匹、牛、豬、小麥、甜菜、蘋果傳入此地,此地的玉米、馬鈴薯、甘藷、南瓜、番茄等作物也傳入歐洲。請問促成此物品交流的背景是什麼?(A)張騫通西域 (B)十字軍東征 (C)蒙古西征 (D)
- 【題組】位在河川上游的國家,其利用河川的情形,「不會」影響到下游國家何種用水特性?(A)用水數量 (B)用水時段 (C)用水品質 (D)用水價格。
- 有學者言:道教為「世界上唯一不強烈反對科學的神祕主義」,關於道教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道教由早期道家哲學與巫師術士揉合而成 (B)道教哲學強調自然,從觀察轉變為實驗的態度影響到道家 (C
- 老師在講述「十七世紀的世界貿易體系」中引述兩筆資料。資料一:「十七世紀的航海活動,是歐洲勢力瀰漫全球的重要階段,也是全球貿易網絡的第一步。在十六世紀,新大陸的白銀透過西班牙的高桅船,不斷運來亞
- 此地是中國與印度海上貿易的中繼站,又是印尼香料買賣的中心,舟船輻輳,繁榮異常。而且佛教興盛,中國由海道赴印度求學取經的僧侶常常先至此地學習梵文,例如唐朝義淨和尚,即曾在此潛心研讀佛學四年,他描
- 歷史學者研究指出中國與歐洲歷史相似,有「十七世紀的危機」所謂「十七世紀的危機」就歐洲歷史而言是「宗教戰爭、清教徒革命、各國間的利益之戰」,同時期的中國所面臨的「危機」應是? (A)「流寇之禍」
- 唐朝皇室推崇道教,到哪個帝王即位後,設置崇玄學,並於科舉中設「道舉」一科,其在位期間可說是道教的極盛時代?(A)高祖 (B)太宗 (C)高宗 (D)玄宗。
- 《國史大綱》中提到某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推崇春秋時代的尊王攘夷,盛倡擁戴中央;主張用明白樸質的古文,強調文學與生活行事一致;尊儒學尊六經,並以《易經》推衍哲理思想,私生活中表現出嚴謹節制的態度,各種
- 1971 年《巴貝多宣言》中談到南美洲印地安人的悲慘境遇並談論道:傳教事業在拉丁美洲的發展,表示拉丁美洲印地安社會將被迫接受一套不同的思想、行為標準、模式。」現今中南美洲普遍信仰天主教,但對於
- 資料一:「歐洲的貴重金屬,以中國的絲綢、瓷器去換取日本的白銀,以日本的白銀投資於印度的紡織品,印度的紡織品再去換取印尼的香料及胡椒。」組別 甲 乙 丙商品內容鹽火器 酒五金 布匹糖菸草稻米奴隸
- 歷史課上,老師指出「明末清初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以傳教為目的,帶來西方先進的科學與文明」,並要同學發表看法,以下哪些人的說法是正確的? (A)茂伯說:傳教士引進科學知識中,有天文學、數學、地理
- 有一位人士曾說其家鄉流傳:「我們徽州人通常是在 12歲到城市去學生意,最初多半是在自家長輩或親戚的店鋪裡當學徒,在歷時 3年的學徒期間,他們是沒有薪金的,其後稍有報酬,直至學徒期滿,至 2
- ( )已知y=f (x)拋物線的軸平行y軸,且過 (-1 , 0 ),(-9 , 0 ) 及 ( 0 , 9 ) 三點,則下列何者正確?(A) f (x)=x2+10x+(B)頂點坐標 (-
- 「資本主義」的基本定義是:「一種以私有生產為基礎,由資本家主導,從事生產、分配及交換的制度,並從中獲取利潤。」關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影響今日人們經濟生活的重要過程,下列關於「資本主義」的敘述,
- 甲:「除非在一個統一的教會之下,否則一個國家不可能團結於一個國王之下,服從同一部法律。」因此規定:其國內某些教派信徒仍可以居住在其管轄的境內,但不得公開集會。在此同時,乙表示:「歡迎那些因為信
- 史書中描述一位學者,他說:「學問以格物致知為先,明善誠身為要,凡《詩經》、《尚書》等六經文學,孔子與孟子的遺言,都下過工夫,把歷經秦朝焚書的摧殘、漢儒支離的解釋,魏晉時期的忽視,而難以理解的古代
- (二) 以下四張地圖是清代中葉以後幾次重大民變的範圍圖,請以代號回答下列各題:【題組】哪一地區的民變提出:「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的政治主張?(8)
- 關於十八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洛克提出天賦人權主張,強調人生而具有「生命、自由、財產之基本權利」 (B)孟德思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張,認為最好的政府是一個相互制衡的政
- 某個時代,有人主張學問要自有心得:讀孔子之書,必須與自己的經驗相印證;如果心中不以為然,那麼,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認就是對的。這種思想觀念傳播甚廣,知識界於是出現了不少特立獨行之士。這最可能
- 朱熹在《家禮》書中提倡聚族而居、建祠堂與置祭田等規範,成為後世宗族組織中必備的要素。此事所呈現的時代意義為何? (A)士大夫想集結族眾建立宗族的力量 (B)理學家希望落實理學思想 (C)知識分子
- 「它是宗族聯繫的紐帶,提供族人一條根,這條根綿綿不斷,繫牽著一族人的血脈,啟迪著族眾的親睦之情」。「它」是指什麼?(A)譜牒 (B)族規 (C)祠堂 (D)族學。
- 漢武帝獨尊儒術,可能原因之一是當時儒學的某些觀點,與漢武帝的政治意圖相契合。以下哪一種論點最可能符合漢武帝當時的政治意圖?(A)孟子強調民貴君輕,有助於漢武帝強化其統治的合理性 (B)《春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