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戊、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檉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節錄自酈道元〈水經‧江水〉) ※註:1.亭午夜分:正午、夜半。 2.曦月:指「日、月」3.沿泝: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4.絕巘:斷崖。巘,山峰。5.檉:音ㄔㄥ,指檉柳。 6.屬引淒異:形容猿聲相連不絕,淒切異常。
38.老師請同學在閱讀完文章後,針對下列句子做解析,請問哪一個同學解釋錯誤?
(A)庭新: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可以抵達江陵
(B)曉雨: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碧綠的深潭,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C)阿國: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空的泉水和瀑布,迅速地流竄在舟船之間
(D)恆軒: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與寂靜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