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篇章閱讀測驗 18 題▲閱讀下文,回答第 23 - 25 題人類的飲食行為,長久以來便與建築空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每一種飲食行為與每一種飲食空間,都述說著某種文化的精神意義。機械文化所強調的「速度」,就曾大大改變人類飲食生活的面貌。為了配合駕駛人的需要,出現了「得來速」的飲食方式;為了吸引公路上疾駛的汽車,出現了巨大甜甜圈、巨大漢堡等造型的餐館,被稱為「普普建築」。機械文化的大量生產,也曾影響了最重視手工技藝的日本餐館,生產輸送帶結合壽司師傅的手工技藝,產生了「旋轉壽司」。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建築風潮,也對飲食空間有著極大影響。以巴黎的龐畢度中心為例,建築本身是高科技風格,但頂樓餐廳後來卻改裝成解構主義色彩的空間;藝術也會影響餐飲空間,東京的奈良美智 A—Z 咖啡館、AKB48Cafe 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旅行途中,我會將飲食空間的觀察視為城市觀察的一部分。事實上,台灣民眾味蕾靈敏,早已從「吃美食」進化為「吃空間」,到餐館吃飯,同時也是一種「吃建築」的空間文化品味活動。(改寫自李清志〈吃建築的魅力〉)
23. 依據上文,下列何者不屬於「普普建築」的特徵?
(A) 多建於公路旁
(B) 視覺上具誇張感
(C) 採機械化快速搭建
(D) 販售品反映於造型上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07273
統計:A(215),B(160),C(558),D(167),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