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 羅馬在共和時代前期(200B.C.以前)最傲人的表現是
(A)征服整個地中海世界,獲得軍事霸權
(B)政治權利由貴族掌握到平民參與
(C)《十二表法》的編定,奠定法治基礎
(D)社會安定,幾無貧富差距。
(A)征服整個地中海世界,獲得軍事霸權
(B)政治權利由貴族掌握到平民參與
(C)《十二表法》的編定,奠定法治基礎
(D)社會安定,幾無貧富差距。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1),B(0),C(0),D(0),E(0)
內容推薦
- ( )「資本」一詞,除了可以指有形的人造資本之外,還可以推廣到自然資本與無形的人力、社會資本。下列對各種「資本」的敘述,何者正確? (A)人造資本又稱「物質資本」,而人造資本的進步更新往往會帶來
- 埃及壁畫中,曾多次出現邁諾安文明時期的商人,由此可見 (A)邁諾安文明曾征服過埃及(B)埃及曾征服邁諾安文明 (C)邁諾安文明的對外貿易遠至埃及 (D)邁諾安商人支持埃及藝術。
- ( )以下四個選項中,何者較符合秦漢時期的中央官制?(A)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郡守─縣令(B) (C) (D)
- 古人擅長以圖像傳達他們雙眼所見的世界,譬如早期的岩畫,和後來逐漸發展出來的繪畫、浮雕和雕塑等。有關這些圖像的存在意義,下列何者敘述是錯誤的理解? (A)為原始藝術的展現 (B)部分或許有宗教涵
- ( ) 下列有關「生產」的說明,何者正確? (A)經濟學上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四個,即勞動、土地、資本、企業才能;對應的四個報酬是:工資、地租、利息、利潤 (B)生產者是生產行為的「決策者」,又稱之
- 因河流能提供最佳的生活條件,使早期文化可以孕育發展;受大河之賜興起的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並非由單一民族所創建的文明產生於何地? (A)美索不達米亞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沿岸 (D)印度河
- 請問圖中的「振淵宮」是位在哪個圖網方格內?
- 他對基督教優待、控制雙管齊下,一方面發還沒收的教產,且予基督教新的贈與和特權,一方面他又首開越權干涉教會內政的風氣,目的在使基督教成為協助政治的一股社會力量。「他」是指 (A)戴克里先 (B)
- (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邊際產量遞增時,總產量以遞增速度增加。當邊際產量遞減時,總產量仍然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遞減 (B)總產量與邊際產量是成反比 (C)當邊際產量等於零時,總產量達到
- 【題組】由河川水文歷線可知一地洪峰延滯期的長短與下列哪一項因素關係最小? (A)植被 (B)降雨強度 (C)坡度(D)年雨量。
內容推薦
- 拜占庭文化有別於同時期的中古西歐文化,主要是在哪一方面? (A)繼承羅馬文化 (B)繼承希臘文化 (C)深染東方文明 (D)深受基督教思想影響。
- 拜占庭帝國在羅馬帝國滅亡後,雖不斷遭遇到外敵的入侵,尚能維持千年的國祚,主要的關鍵在於 (A)基督教教化蠻族 (B)君士坦丁堡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及防禦工事 (C)帝國境內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 (
- 請比較《漢摩拉比法典》與《十二表法》,選出正確的敘述 (A)兩者仍充滿階級意識,且為成文法典,人民的權利無法獲得保障 (B)兩部法典的出現,可看出人類已完全脫離「神話思維」,人本人治 (C)兩
- 【題組】42)承上題,誰最具有「絕對利益」的優勢? (A)阿均 (B)阿鑫 (C)婷婷 (D)恰恰。
- 一隊斯拉夫商船運載毛皮、蜂蜜,自基輔順流而下,最後停泊在一處海港。它是 10 世紀的政治、商業中心,人口多達數十萬。斯拉夫商人在繳付關稅後,將商品賣給城裡的商人,換來當地政府發行的金幣,然後購
- 車站、市場、街道貼滿了「匪諜就在你身邊」、「檢舉匪諜,人人有責」的標語,這樣的場景是台灣的哪個時代?(A)80 年代 (B)二二八事變爆發時 (C)日治時代 (D)50 年代
- 假設甲生產一斤稻米需花 10 小時,生產一斤水果需花 5 小時;乙生產一斤稻米需花 1 小時,生產一斤水果需花 8小時。請問:【題組】43)何者在生產稻米上具比較利益? (A)甲 (B)乙 (C)兩個
- 資料一:西元 731 年,教皇格列哥里三世在羅馬召開會議,將一切反對聖像崇拜的人革除教籍,並停止交付拜占庭國庫的貢金,作為報復。皇帝李奧三世則把全部西西里及義大利南部地區劃出教皇轄區之外。西元 769
- 下列關係著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的重大事件:(甲)雷震案(乙)中壢事件(丙)民主進步黨成立(丁)美麗島事件,依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丁兩甲乙 (B)甲乙丁丙 (C)甲丁丙乙 (D)甲丙乙丁
- 【題組】44)若甲和乙各自用 20 小時來生產稻米,20 小時來生產水果,則兩人總共可以生產出多少斤的稻米和水果?(A)22 斤米及 5 斤水果 (B)20 斤米及 5 斤水果 (C)2 斤米
- 「黃昏的故鄉」、「媽媽請您也保重」、「孤女的願望」等經典台語歌曲,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哪個現象:(A)反共懷鄉 (B)社會倫理 (C)愛情文藝 (D)工業化過程
- 【題組】資料二中說「君士坦丁堡對西歐培植一個與它敵對的帝國十分反感」,這裡「君士坦丁堡」所「反感」的是指何事? (A)西元 751 年,加洛林王朝的成立 (B)西元 756 年,教皇國的成立(C
- 有關台灣經濟發展的敘述,有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A)農產品為當前對外出口之大宗 (B)締造「經濟奇蹟」主要得利於民營企業(C)當前世界經濟還未完全擺脫不景氣的情況時,更應加強對進口貨物課以高關稅
- 【題組】45)若甲用 40 小時來專業化生產水果,乙用 40 小時來專業化生產稻米,則兩人總共可以生產出多少稻米和水果? (A)40 斤米及 8 斤水果 (B)20 斤米及 5 斤水果 (C)20
- 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部連續劇是?(A)包青天 (B)娘家 (C)晶晶 (D)星星知我心
- 國民政府遷台以後,台灣政治上的反對運動是經過哪一場事件後,形成跨縣市的結合,後來更成為打破黨禁的動力?(A)美麗島事件 (B)退出聯合國 (C)二二八事件 (D)霧社事件
- 【題組】資料一中說「西方教會完全擺脫了東羅馬帝國的控制,轉而謀求法蘭克人的支持」,此一「支持」的結果如何? (A)丕平的奉獻 (B)教皇國的成立 (C)西方教會脫離東方教會獨立 (D)教會分裂。
- 【題組】50)兩國應各自如何專業化生產? (A)甲生產米;乙生產米 (B)甲生產麥;乙生產麥 (C)甲生產米;乙生產麥 (D)甲生產麥;乙生產米。
- 若甲國生產一斤米需花費 3 元,生產一斤小麥需花費 6 元;乙國生產一斤米需花費 5 元,生產一斤小麥需花20元。請問:【題組】46)甲國生產米的機會成本為多少? (A)1/2 (B)2 (C)1/4
- 李安所執導的何部電影曾於 2001 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A)推手 (B)喜宴 (C)飲食男女 (D)臥虎藏龍
- 台灣末代總督何人簽署降書?(A)兒玉源太郎 (B)後藤新平 (C)安藤利吉 (D)佐久間左馬太
- 如下圖,由DD線移至D'D'線屬於: (A)需要量變動 (B)價格變動 (C)需要彈性變動 (D)需要變動。
- 台灣土地改革能在短期內達到豐碩的成果,讓一群小自耕農當家,請問與何事有關?(A)日本殖民統治剷除了原本的地主階級 (B)外來執政者與地主的利益關係相結合(C)二二八事件重創本土菁英的記憶猶在 (
- 【題組】47)甲國生產小麥的機會成本為多少? (A)1/2 (B)2 (C)1/4 (D)4。
- 民國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台灣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帶給傳統的人們很大的衝擊,作家為了反應時代的脈動,於是出現了何種運動?(A)現代主義運動 (B)民族文藝運動 (C)鄉土運動 (D)抽象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