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文化大革命期間對中國大陸所造成的影響,下列何者正確?(甲)經濟衰退(乙)全盤西化(丙)教育停頓(丁)破壞傳統文化(戊)農工生產突飛猛進。
(A)甲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A)甲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 )附圖是小莞在書上看到的一幅圖。這幅圖最可能是說明下列何人的政績? (A)鄭經 (B)施琅 (C)沈葆楨 (D)唐景崧。
- 「珍珠港事件」對中國最大的影響為何? (A)日本退出戰局 (B)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C)中國開始與盟軍共同抗日 (D)蘇俄宣布對日宣戰。
- 中華民國由訓政時期正式步入憲政時期約在何時? (A)十年建設期間 (B)北伐完成後 (C)八年抗戰結束後 (D)國民政府遷臺以後。
- 二、進階應用題(每題 2 分,共 40%)已知黃鐵礦主要成份為二硫化亞鐵(FeS2),帶有亮黃色的金屬光澤,很容易使人誤認為是黃金,故有「愚人金」之稱。黃鐵礦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
- 沙漠化是乾燥區土地利用的後遺症。請問:如果沙漠化地區持續擴大,將直接導致下列哪種現象日趨嚴重? (A)沙塵暴 (B)冰山融化 (C)水災頻率(D)海平面下降。
- 對中國全國的統一是大功臣,但幫共產黨坐大,也是民族的罪人。請問:這位歷史人物可能是誰? (A)毛澤東 (B)蔣中正 (C)汪精衛 (D)張學良。
- 魯夫在理化課學到了氧化還原的概念,理化老師帶著班上的同學進行了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氧化實驗,下列有關實驗進行的程序何者錯誤?(A)金屬銅不易燃燒,其氧化物溶於水呈中性 (B)鎂帶燃燒時會發出強烈白
- 表2是非洲『某國』在2013年的進出口概況資料,由表2判斷:『某國』最可能為下列哪一國?(A)肯亞 (B)奈及利亞 (C)馬達加斯加 (D)剛果民主共和國。
- 已知 C6H12O6 的分子量為 180,今有 10 莫耳的葡萄糖分子 (C6H12O6),請依照莫耳數與質量的關係計算,並選出正確選項。(A)總原子數為 10 莫耳 (B)H 原子有 12 個
- 理化老師請同學從家中帶一些物品到學校作電解質的實驗,請問下列哪位同學帶來的物品不能導電?(A)魯夫的「運動飲料」 (B)香吉士的「現榨柳橙汁」(C)娜美的「工研烏醋」 (D)騙人布的「料理米酒」
內容推薦
- 以下哪個事件開啟了中國八年抗戰的序幕?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淞滬會戰。
- ( )X、Y 兩電阻器的電阻值分別為 歐姆與 歐姆,以串聯方式連接成附圖的電路,關於電池及兩電阻器的兩端電壓與通過電流關係,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 V電池=VX+VY (B) VX
- 硝酸銅受熱分解,可用下列反應式表示:請依原子不滅的原則,試推出 X 是什麼化合物?(A) NO (B) NO2 (C) N2O (D)N2O4。
- 西元1989年大陸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要求第五個現代化。請問:第五個現代化指的是那一項的改革? (A)經濟 (B)科技 (C)民主 (D)農業。
- 中共趁甲國進攻中國時,發展自身勢力,戰後,又得到乙國協助,獲得許多軍事資源。」請問:甲、乙兩國分別是指何國? (A)英國、日本 (B)日本、美國 (C)日本、蘇聯 (D)蘇聯、德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所攻擊的珍珠港為何國之軍事基地?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
- 北伐成功後,面對日本的侵略,國民政府所採取的態度為何? (A)決定放棄剿共,對日作戰 (B)要求共產黨合作抗日 (C)一面剿共,一面正式對日宣戰 (D)消極應付日本侵略,積極準備剿共。
- ( )「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這句俚語反映了臺灣早年的何種社會現象? (A)形容當時漢人男女比例懸殊 (B)形容當時移民渡臺的艱辛 (C)形容臺灣械鬥、民變的頻繁 (D)形容在臺謀生不易,移
- 下列何者並非中國政府現今面臨的挑戰? (A)沿海與內陸發展不均 (B)人口性別比例失衡 (C)爭取民主的政治活動 (D)國際經濟地位低落。
- 造成今日海峽兩岸分治最主要的因素是下列何者? (A)韓戰 (B)越戰 (C)國共內戰 (D)甲午戰爭。
- 美、英等國在那一個時期宣布與中國訂立平等新約,結束了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長達百年的束縛? (A)十年建設時期 (B)洪憲帝制時期 (C)北伐軍閥時期 (D)八年抗戰時期。
- 中國近代史中有幾次事件提供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機會,其中不包含下列何者? (A)聯俄容共 (B)中日戰爭 (C)西安事變 (D)二萬五千里長征。
- ( )在混合物分離的實驗中,利用濾紙過濾食鹽水與細砂的原理為何? (A)細砂的顆粒大所以無法通過濾紙 (B)食鹽水的沸點較高 (C)細砂的附著力較大 (D)細砂的溶解度較大。
- 中共在1949年之後的大事年表,下列哪件事不該被放進這份年表中? (A)在沿海建設經濟特區 (B)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 (C)發生文化大革命 (D)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成立於何時? (A)1939年 (B)1949年 (C)1958年 (D)1976年。
- 日本侵華期間,曾用「以華制華」的政策來安撫民心。關於其所扶植的傀儡政權,下列何者正確?(甲)溥儀的滿洲國(乙)孫文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丙)汪精衛的國民政府(丁)段祺瑞的北京政府 (A)甲乙 (B)
- 民國二十年,日本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進攻瀋陽。這是指哪個事件? (A)濟南事件 (B)九一八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盧溝橋事變。
- 【題組】承第45題,由圖8亦可看到非洲境內國家的疆界,有許多國家的邊界多為筆直的線段。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為何?(A)殖民歷史 (B)沙漠阻擋 (C)山脈走向 (D)天然河道。
- 附圖為中國境內荒漠化的分布圖,請問:由圖中資料加以判斷,中國荒漠化地區主要分布在哪一種氣候區?(A)雨林氣候 (B)高地氣候 (C)季風氣候(D)乾燥氣候。
- 中共建國初期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這是指全面倒向下列何國? (A)美國 (B)蘇聯 (C)英國 (D)北韓。
- 電影《南京‧1937》敘述國軍撤離南京後,南京城內發生的悲劇。當時發生的悲劇的原因為何? (A)發生天災,民眾缺糧 (B)國共內戰,居民遭殃 (C)軍閥亂政,民不聊生 (D)日軍侵華,屠殺百姓。
- 下列有關「西安事變」的敘述,何者正確? (A)張作霖與楊虎城趁毛澤東視察西安時,劫持毛澤東 (B)張學良等人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口號 (C)張學良力主抗日,在與蔣中正溝通無效後,遂發動兵諫
- 大洋洲的島嶼大多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這種地理位置對當地的直接影響為下列何者?(A)漁業與觀光業是島上主要經濟收入 (B)面積小,農業發展空間受限 (C)位居低緯,多屬熱帶氣候 (D)位置孤立
- 《孟子.告子》:「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行道之人與乞人不接受食物,基於那一個原因?(A)崇尚卑宮菲食 (B)不願飽食終日 (C)
- 1958年,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為了要趕上西方國家,因此提出發起什麼運動實現他的理想? (A)文化大革命 (B)超英趕美 (C)四個現代化 (D)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