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成立於何時?
(A)1939年
(B)1949年
(C)1958年
(D)1976年。
(A)1939年
(B)1949年
(C)1958年
(D)1976年。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 )在混合物分離的實驗中,利用濾紙過濾食鹽水與細砂的原理為何? (A)細砂的顆粒大所以無法通過濾紙 (B)食鹽水的沸點較高 (C)細砂的附著力較大 (D)細砂的溶解度較大。
- 中國近代史中有幾次事件提供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機會,其中不包含下列何者? (A)聯俄容共 (B)中日戰爭 (C)西安事變 (D)二萬五千里長征。
- 美、英等國在那一個時期宣布與中國訂立平等新約,結束了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長達百年的束縛? (A)十年建設時期 (B)洪憲帝制時期 (C)北伐軍閥時期 (D)八年抗戰時期。
- 造成今日海峽兩岸分治最主要的因素是下列何者? (A)韓戰 (B)越戰 (C)國共內戰 (D)甲午戰爭。
- 下列何者並非中國政府現今面臨的挑戰? (A)沿海與內陸發展不均 (B)人口性別比例失衡 (C)爭取民主的政治活動 (D)國際經濟地位低落。
- ( )「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這句俚語反映了臺灣早年的何種社會現象? (A)形容當時漢人男女比例懸殊 (B)形容當時移民渡臺的艱辛 (C)形容臺灣械鬥、民變的頻繁 (D)形容在臺謀生不易,移
- 北伐成功後,面對日本的侵略,國民政府所採取的態度為何? (A)決定放棄剿共,對日作戰 (B)要求共產黨合作抗日 (C)一面剿共,一面正式對日宣戰 (D)消極應付日本侵略,積極準備剿共。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所攻擊的珍珠港為何國之軍事基地?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
- 中共趁甲國進攻中國時,發展自身勢力,戰後,又得到乙國協助,獲得許多軍事資源。」請問:甲、乙兩國分別是指何國? (A)英國、日本 (B)日本、美國 (C)日本、蘇聯 (D)蘇聯、德國。
- 西元1989年大陸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要求第五個現代化。請問:第五個現代化指的是那一項的改革? (A)經濟 (B)科技 (C)民主 (D)農業。
內容推薦
- 民國二十年,日本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進攻瀋陽。這是指哪個事件? (A)濟南事件 (B)九一八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盧溝橋事變。
- 【題組】承第45題,由圖8亦可看到非洲境內國家的疆界,有許多國家的邊界多為筆直的線段。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為何?(A)殖民歷史 (B)沙漠阻擋 (C)山脈走向 (D)天然河道。
- 附圖為中國境內荒漠化的分布圖,請問:由圖中資料加以判斷,中國荒漠化地區主要分布在哪一種氣候區?(A)雨林氣候 (B)高地氣候 (C)季風氣候(D)乾燥氣候。
- 中共建國初期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這是指全面倒向下列何國? (A)美國 (B)蘇聯 (C)英國 (D)北韓。
- 電影《南京‧1937》敘述國軍撤離南京後,南京城內發生的悲劇。當時發生的悲劇的原因為何? (A)發生天災,民眾缺糧 (B)國共內戰,居民遭殃 (C)軍閥亂政,民不聊生 (D)日軍侵華,屠殺百姓。
- 下列有關「西安事變」的敘述,何者正確? (A)張作霖與楊虎城趁毛澤東視察西安時,劫持毛澤東 (B)張學良等人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口號 (C)張學良力主抗日,在與蔣中正溝通無效後,遂發動兵諫
- 大洋洲的島嶼大多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這種地理位置對當地的直接影響為下列何者?(A)漁業與觀光業是島上主要經濟收入 (B)面積小,農業發展空間受限 (C)位居低緯,多屬熱帶氣候 (D)位置孤立
- 《孟子.告子》:「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行道之人與乞人不接受食物,基於那一個原因?(A)崇尚卑宮菲食 (B)不願飽食終日 (C)
- 1958年,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為了要趕上西方國家,因此提出發起什麼運動實現他的理想? (A)文化大革命 (B)超英趕美 (C)四個現代化 (D)大躍進。
- 八年抗戰後國民政府為了顯示長期抗戰的決心,宣布遷都那一個地方? (A)重慶 (B)北京 (C)西安 (D)廣州。
- 中華民國建立以來內憂外患不斷,大多和日本有關。請問:下列一事件和日本無直接關係?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五三慘案 (D)七七事變。
- ( )有 個形狀大小不同的物體,分別測其質量和體積,並以質量為縱座標、體積為橫座標,標示在方格紙上,由圖可知,此 個物體最少可分成幾種物質? (A) 種 (B) 種 (C)
- ( )中國的疆域受到板塊影響相當明顯,其中青藏高原受到印澳板塊推擠歐亞板塊而形成,主要為下列何種氣候類型? (A) (B) (C) (D)
- 關於中共「大躍進」的研究,哪項推論是錯誤的? (A)大躍進運動開始於西元1958年 (B)大躍進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超英趕美 (C)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 (D)「土法煉鋼」的結果是成功的。
- 那一埸戰事粉碎日本「三月亡華」的野心?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淞滬會戰。
- 國民黨和共產黨共曾有兩次合作,請問第二次合作的目標為何? (A)攘外必先安內 (B)聯合抵抗日本 (C)推動土地改革 (D)制定國家憲法。
- 自民國 38 年(1949 年起),臺海兩岸問題一直是東亞安全的重要議題,在分治多年後,兩岸的接觸逐漸從對立、民間交流、非官方接觸、到兩岸領導人首次於第三方新加坡舉行會談。請問雙邊領導人會談的
- 毛澤東在執政期間有過許多作為。請問:下列哪個口號或政策,不是他所提出的? (A)超英趕美 (B)破四舊,立四新 (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 民國三十七年,國民政府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希望在動員全國人力、物力之下可以打贏那一場戰爭。? (A)北伐 (B)韓戰 (C)國共內戰 (D)中日戰爭。
- 民國 29 年年底,國民政府成立,以「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為國歌,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旗上加註有「和平反共建國」的黃色三角標誌。此時期的國民政府以和平交涉的方式逐漸取消各地租界,包
- 「紅衛兵」、「破四舊,立四新」是那一場運動的特色? (A)大躍進 (B)四個現代化 (C)新文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 他因為父親被殺,又無法堅守父親遺志,使得東北家鄉淪為異族統治,加上不滿國民黨先安內再攘外的政策,因而發動兵變,改寫了中國現代史,但也造成自己日後長達五十多年的軟禁生涯。請問:上述這位歷史人物為
- 文革結束,中共推行「四個現代化」,中國人民生活有了改善,但幾年前中國學生仍聚集天安門廣場靜坐示威,他們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A)要求政治改革 (B)放棄階級鬥爭 (C)開放出國留學 (D)發展
- 發育中的孩童需要攝取充足的蛋白質,請問哪一類食物可以提供較多的蛋白質?(A)魚豆奶類 (B)五穀根莖類 (C)堅果類 (D)蔬菜水果類。
- 直至 2012 年底,中國共產黨有黨員約 8,512 萬人,為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團體。下列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敘述,何者正確? (A)袁世凱執政時,中國共產黨成立 (B)蔣中正曾提出聯俄容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