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某研究發現,新住民子女發展遲緩的比例較非新住民子女高,但是加入另一個變項「家庭社經地位」之後,差異就不顯著了。下列關於三個變項的敘述,何者錯誤?
(A)「新住民子女」與「發展遲緩」兩個變項是虛假關係
(B)「家庭社經地位」是中介變項,透過它的作用,「新住民子女」才會對「發展遲緩」產生作用
(C)新住民子女之所以呈現較高比例發展遲緩,是因為他們有較高比例家庭社經地位較低
(D)「家庭社經地位」變項與「新住民子女」、「發展遲緩」兩個變項相關
(A)「新住民子女」與「發展遲緩」兩個變項是虛假關係
(B)「家庭社經地位」是中介變項,透過它的作用,「新住民子女」才會對「發展遲緩」產生作用
(C)新住民子女之所以呈現較高比例發展遲緩,是因為他們有較高比例家庭社經地位較低
(D)「家庭社經地位」變項與「新住民子女」、「發展遲緩」兩個變項相關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49412
統計:A(33),B(191),C(89),D(67),E(0)
內容推薦
- 調查研究中,當面訪問、電話訪問、郵寄問卷與線上調查(網路填答)的優缺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當面訪問,受訪者會比較配合,回收率高,也比較不會出現社會期望性的答案 (B)電話訪問問卷完成速度快,但
- 下列對於實驗與準實驗設計中,內、外在效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某依變項觀察到的作用的確是由自變項而非由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程度,稱為內部效度 (B)一項研究所描繪的因果關係在研究條件下可概化的程度,稱
- 下列關於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的敘述,何者正確? (A)質化是演繹的邏輯;量化是歸納的邏輯 (B)質化方法常用於解釋性研究;量化方法則較常用於探索性研究 (C)兩種研究方法都是有系統和可驗證的 (D)兩種
- 女性平均教育程度較高的國家,離婚率較高。由此可以推論: (A)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離婚率較高 (B)一國的女性平均教育程度與其離婚率正相關 (C)女性的教育程度與她的離婚機率正相關 (D)教育程度較高
- 下列對「參與式行動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敘述,何者正確﹖ (A)它是種基於菁英主義模型下的研究傳統 (B)它反對把研究主體化約成客體,認為研究者與被研究者
- 某社會工作研究者想了解安置兒童返家後的適應,包括安置經驗對他的影響、親子關係的重建、對生活環境變化的適應等,以對兒童安置處遇提出建議。此研究較適合採用的典範是: (A)實證主義(positivism)
- 下列因素中,那一個不會影響抽樣誤差的大小? (A)母群體大小 (B)樣本大小 (C)信心水準高低 (D)標準誤大小
- 此方案評估設計,可能會有那些效度的問題?成熟因素(maturation) 測驗(testing)選擇性偏誤(selection bias) 迴歸因素(regression) (
- 此方案評估設計,屬於: (A)前實驗(或稱非實驗)設計(pre-experimental design) (B)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C)半實驗設
- 下列對福利服務滿意度中測量誤差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受訪者故意用低服務滿意度分數,破壞福利機構良好形象,稱為社會期望的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B)受訪者隨著時間
內容推薦
- 請選出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方法所包含四個階段的正確順序組合:萃取理論精髓 整合不同類屬與其特質 撰寫理論 比較各事件在各類屬中的適合性 (A)1243 (B)42
- 下列何者並非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目的?(A)保障人民權利(B)增進政府效能(C)擴大民眾參與(D)增進公權力之威望
- 青少年安置機構以個案紀錄分析青少年離院原因,由兩位資深社工分別進行編碼,再核對兩人編碼的一致性。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檢驗: (A)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B)分數信度(score
- 下列對「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的敘述,何者正確﹖ (A)它並不適用於誰向誰說了什麼、為何說、如何說、產生什麼效果的傳播研究 (B)為了編碼具有信度,它重視溝通中隱性的內容(la
- 女性有沒有比男性更熱心從事志願服務?一位研究者以戶籍資料抽樣,調查18 歲以上人口,發現女性每週擔任志工的平均時數顯著高於男性。本研究的自變項與依變項為何? (A)自變項為每週擔任志工時數;依
- 兒童的家外安置被視為是兒童福利服務的最後一道防線,其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A)家外安置的服務提供者不易培養,供給有限 (B)家外安置的服務成本太高,排擠其他兒童福利資源 (C)研究顯示,長期接受寄
- 某媒體對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甲縣長得3 分、乙縣長得9 分、丙縣長得7 分。若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皆為正負5 分,則甲、乙、丙縣長的支持度為: (A)甲縣長>乙縣長
- 下列對焦點團體(focus group)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參與焦點團體的成員,可以依據討論主題的關聯性,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出 (B)考量資料信度,焦點團體蒐集資料的次數以一次為佳 (C)焦點團體
- 某人想研究父母積極履行親職的行為,正著手列出諸如稱讚、鼓勵、以身作則…等觀察清單。請問他所進行的這項程序是: (A)概念化 (B)操作化 (C)測量化 (D)標準化
- 該研究最適合採用下列那個統計方法? (A)卡方檢定 (B)獨立樣本t 檢定(C)雙因子變異數分析(D)邏輯斯迴歸分析
- 下列有關「效度(validity)」的敘述,何者正確﹖ (A)研究者或其他專家對效度所作的客觀評估,稱為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它具有相當的說服力 (B)內容效度(cont
- 當檢定統計量的P 值為小於預定的α值(α=.05 2tail)時,下列關於此假設檢定的敘述,何者正確?得以拒絕虛無假設 可能犯了第二類型錯誤 研究結論預定承擔至多5%的第一類型錯誤風險
- 某位採用質性觀察的研究者,坐在校園操場邊,觀察學生下課時的互動。此時,他採取的研究角色是﹕ (A)完全參與者 (B)觀察參與者 (C)參與觀察者 (D)完全觀察者
- 透過加總平均壽命、教育水準、收入三項積分來表示男性和女性的地位,這是那種測量編製方法? (A)評鑑(evaluation) (B)量表(scale) (C)評量(assessment) (D)指數(i
- 研究者之後又加入一個變數:年齡,分為老(65 歲以上)、中(36-64 歲)、青(35 歲以下)三組,發現在老年組裡女性每週擔任志工時數顯著高於男性,但是中年組和青年組裡男、女每週擔任志工時數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展的ICF(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一個人整
- 當社會工作研究者面臨接受服務的權利與評估服務效果義務的研究倫理兩難時,比較適切的作法是: (A)當遇到接受服務權利和評估服務效果義務的兩難時暫不處理 (B)考量服務使用者接受服務的權利,拒絕進行新處遇
- 下列「需求評估(needs assessment)」方法的組合,何者正確?調查關鍵資訊提供者 舉行社區論壇 檢視接受處遇者比例 分析社會指標 進行社區或目標團體調查 (A)123
- 下列對「線上調查(online survey)」敘述組合,何者正確?窮人及老人的代表性低 無法使用資料校對及改正工具 具有自動輸入資料的功能 敏感問題的回答具有匿名效果 它的完訪率
- 某研究者和小兒神經科醫生合作,想長年追蹤同一群亞斯伯格症患者在接受馬術訓練後社交技巧成效,他們適用: (A)橫斷性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B)世代研究(cohort st
- 近年來國內身心障礙團體積極推動的自立生活(independent living),其所依據的理念與實際運作,與下列何者較無相關? (A)自立生活強調應致力於增進障礙者全面自理生活能力及正面的社會
- 社工人員在服務或處置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對案主的「反轉移」情形。以下有關反轉移現象的陳述,那一個選項是不正確的?(A)社工人員對於案主的反轉移與社工人員的早期經驗無關(B)社工人員對於案主的反轉移,
- 下列對「演繹法(deduction)」的敘述,何者正確? (A)它是種從普遍性推論到特殊結論的邏輯模型 (B)它是種從個別觀察衍生到普遍結論的過程 (C)多數質化研究偏向採用它 (D)紮根理論(gro
- 某機構的偏鄉兒童閱讀促進方案,採參加者自願報名方式。方案執行前,參與兒童先接受閱讀能力測驗,得到的平均數為65 分,標準差9 分。半年後方案結束,參與兒童接受同樣的閱讀能力測驗,得到的平均數為76 分
- 研究新台灣之子的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的關係,族群認同分成「父系認同」、「母系認同」、「雙族群認同」三種,自我概念為量表分數,分數越高代表自我概念越正向。此研究最適合採用: (A)卡方檢定 (B)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