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列車通過曲線時,其滾動角速度限制每秒多少角度以內為正常?
(A)3
(B)5
(C)7
(D)9
(A)3
(B)5
(C)7
(D)9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44165
統計:A(127),B(829),C(129),D(29),E(0)
內容推薦
- 英國最早創辦歐洲“新學校”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A)莫莉爾 (B)貝爾(C)雷迪
- 西歐中世紀大學的教學語言是(A)英語 (B)德語(C)拉丁語 (D)希臘語
- 1876年,美國仿效德國柏林大學建立的第一所重視學術研究的大學是 (A)哈佛大學 (B)耶魯大學(C)哥倫比亞大學 (D)霍普金斯大學
- 曲線所限制速度之條件,下列組合何者正確?最大超高度/超高度變化/容許最大超高不足量/超高不足量之時間性變化/超高過小對低速列車之影響/(A)5(B)5(C)
- 11.首創“成績測驗”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A)派克 (B)莫•伊曼(C)賴伊 (D)桑代克
- 1958年美國頒佈二戰後十分重要的教育法案是(A)高等教育法案 (B)中等教育法案(C)初等教育法案 (D)國防教育法案
- 由直線進入曲線或曲線進入直線,需有一段超高漸變以圓滑銜接直線與曲線,此正確名稱為何?(A)超高遞增(B)超高遞減(C)超高反向(D)超高正向
- 歐洲新教育運動中的“新學校”最早出現在(A)義大利 (B)英國(C)法國 (D)德國
- 試問,電氣列車之超高不足量為多少公厘?(A)50(B)55(C)60(D)65
- 對於非營利組織如何和政府合作以達成治理目的之敘述,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A)政府常以多數選民的偏好來分配資源,因此需要非營利組織來補充或替代政府為少數需求不同的民眾提供公共服務(B)非營利組織可以透過
內容推薦
- 洛克認為人們之所以千差萬別的主要原因是(A)遺傳 (B)天賦(C)教育 (D)環境
-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由英國人貝爾和蘭卡斯特所創立的學校制度叫(A)導生制 (B)責任制(C)包班制 (D)開放制
- 列車通過曲線時,其左右振動加速度目標值應控制在多少g以下?(A)0.03(B)0.05(C)0.06(D)0.08
- 斯賓塞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A)古典的知識 (B)人文的知識(C)科學的知識 (D)宗教的知識
- 美國現代教育家科南特的教育理論屬於(A)要素主義教育流派 (B)永恆主義教育流派(C)新湯瑪斯主義教育流派 (D)改造主義教育流派
- 18世紀,法國思想家、教育家拉夏洛泰向舊的教育制度發起了挑戰,極力主張負責教育事業的是( )(A)教會 (B)家庭(C)個人 (D)國家
- 19世紀晚期在美國由派克為代表掀起的一場教育改革稱為_____運動。(A)經驗主義教育 (B)進步主義教育(C)批判主義教育 (D)人本主義教育
- 以滾輪與高位空氣作為傾斜列車之方式名稱為何?(A)自動傾斜(B)主動傾斜(C)被動傾斜(D)半自動傾斜
- 尼德蘭著名的人文主義者和教育理論家伊拉斯謨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A)《人本主義》、《貴族教育》等。 (B)《愚人頌》、《基督教王子的教育》等。
- 在美國公立學校運動中,被稱為“公立學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A)佛蘭克林 (B)傑佛遜(C)派克 (D)賀拉斯•曼
- 提出“教育性教學”原則的是近代德國教育家(A)洪堡德 (B)赫爾巴特(C)福祿培爾 (D)第斯多惠
- 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於1964年簽署了一個統一教育制度的重要法令,它是(A)柏林協定 (B)漢堡協定(C)法蘭克福協定 (D)尼勒協定
- 中世紀經院哲學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調和哲學與神學、______之間的予盾。(A)神性與理性 (B)人性與理性(C)感性與理性 (D)知性與理性
- 下列音樂作品中,哪一首的樂曲形式不是五個樂章?(A)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B)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C)舒伯特《鱒魚五重奏》(D)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 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主張進行紳士教育應當在(A)家庭 (B)學校(C)教會 (D)社會
- 從19世紀20年代起,美國許多州制定法律規定由誰舉辦公立教育?(A)國家資助 (B)教會捐款(C)企業贊助 (D)地方稅收
- 提出“兒童之家科學教育方法”的義大利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德可樂利(C)愛倫凱 (D)富祿培爾
- 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提案《?????》資助初等學校建設,標誌國家控制教育的開始。(A)2萬英鎊 (B)郎之萬(C)莫利兒 (D)富爾法案
- 結構主義教育理論推崇的學習方法是(A)比較法 (B)發現法(C)歷史法 (D)綜合法
- 26.1850年,法國通過的“法盧法案”把教育管理權交給了(A)教會 (B)國家(C)公眾 (D)校長
-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在哪年將一所學齡前兒童教育機構命名為幼稚園?(A)1837年 (B)1840年(C)1843年 (D)1852年
- 法國自拿破崙頒佈“帝國大學令”後,教育管理上實施的是(A)地方分權制 (B)中央集權制(C)教會特權制 (D)民主參與制
- 誰提出“泛智教育”?(A)誇美紐斯 (B)卡特而(C)桑代課 (D)比奈
- “騎士教育”並不是一般的學校教育,而是中世紀在歐洲出現的一種特殊形式的(A)社會教育 (B)宮廷教育(C)教會教育 (D)家庭教育
- 從13世紀起,中世紀大學神學院的主要教材《神學大全》的作者是(A)希波拉底 (B)湯瑪斯•阿奎那(C)阿威森那 (D)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