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王溢嘉〈船長與戰士〉哲學家齊克果說:「一個船長在出海之前,就已經了解他的整個過程;但一個戰士只有到了遠方海上,才能獲得命令。」「船長」與「戰士」是人生航程中兩種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像「船長」,他們在生命揚帆出航時,就已經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一張清楚生命航圖,知道自己將駛往何方,只要「按圖索驥」通常就能抵達那許諾之地。  巴哈似乎天生就要當一個音樂家,他一出生,一張明確的「生命航圖」就在那裡等著他。由於家學淵源,耳濡目染,音樂很自然地成為他的選擇,個人的天分加上後天的努力,他終於成為西方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但有些人卻像「戰士」,他雖然搭船出海,卻四處漂泊,直到有一天,在遙遠的地方,看到一個景色宜人的港口,才知道上帝原來要他在這裡落腳。  當今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三十歲以前,想都沒想過要寫武俠小說,他年輕時的夢想是要當外交官。為了實現夢想,他如願考上外交系,後又進入法學院修國際法。但因為時局變化,他進入了報社工作。  直到他三十一歲時,因為香港人興起一股武俠熱,他在報刊總編輯的勸誘下,才動筆寫《書劍恩仇錄》。想不到這本書一炮而紅,他欲罷不能,一寫再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竟至成為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武俠小說泰斗。  多數人也許喜歡當「船長」,因為那表示他的人生是可以預期的、安穩的。「戰士」的人生則是不可逆料的、漂泊的。但也正因為這種不可逆料性,而使生命充滿「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如果一切都已在預料之中,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呢?
55.關於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船長」所代表的是可以事先規畫而且是安穩的人生
(B)巴哈憑藉他出生時的「生命航圖」以及朋友的引導而成了音樂家 
(C)金庸成為武俠小說泰斗的過程符合「船長」的角色 
(D)船長對於方向的決定,取決於他臨機應變的能力。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