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乙 孔子吃東西是很講究「禮」的,從「割不正,不食。」(《論語‧鄉黨》第9章)可以看出。肉從誰開始去切,從哪裡開始切,都有一定的規則,不可以亂了次序,若違反了禮數他就不肯吃。  即使是粗茶淡飯,孔子的態度也是很恭敬的,「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論語‧鄉黨》第9章)不因為只是簡單的菜餚就失了禮,如同西方人的飯前感恩禱告一樣,孔子是滿懷感謝的先拿去祭一祭。  在莊重的場合吃飯,孔子更重視禮儀,「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蓄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論語‧鄉黨》第14章)面對君主時,孔子謹記著所有不踰禮的作法,謹慎小心的應對,對於君主所賞賜的食物,熟的食物在當場就要嚐一嚐,若是未烹調過的,要先煮熟再拿去薦奉祖先,活的牲畜要先養著。不過這麼繁縟的禮節,吃飯大概就不是一件開心的事了吧!  另外也有提到吃不飽的時候,「子食於喪者之側,未嘗飽也。」(《論語‧述而》第9章)因為喪家十分哀戚,孔子感同身受,會表現對服喪者的同情,若非如此,恐怕也失了「禮」。遇祭祀前的齋戒日,吃的東西也很講究,和一般的不同,需清簡些,所以說「齊,必變食。」(《論語‧鄉黨》第8章)變的是什麼樣的「食」,眾說紛紜,總之是不可大魚大肉的。  醬料上也很講究,若用錯則背禮,「不得其醬,不食。」(《論語‧鄉黨》第9章)或許如今日中醫的說法,有些食物性子寒,就要搭配性子熱的醬料來中和一下,也有些醬和食物的味道搭配不妥,吃了神色不對,不論是主人或是客人,都會覺得很失禮。        節選自洪如玫〈從《論語‧鄉黨》看孔子的食衣住行〉
2.關於本文,我們可以知道孔子飲食的哪種飲食觀念?
(A)飲食要精細,烹調要精緻
(B)飲食需講究衛生
(C)飲食要有節度
(D)即是飲食也需合於禮。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