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旅行家回憶「盛宴時代」中說道:「從輪船下車後,我改搭火車到巴黎,沿途看見巴黎人在英國國王下褟的旅館前歡唱『神愛國王』。美國婦人在巴黎追求時尚,但法國人的飲食和穿著卻越來越像美國人。報上以沙皇登基為頭條,敘述皇后用華麗的金色馬車進入教堂,全身白衣鑲滿鑽石;也有一則關於『飛機』的瘋狂實驗。」這位旅行家敘述的年代應該是何時?
(A)1850~1880
(B)1880~1900
(C)1900~1920
(D)1920~1940
(A)1850~1880
(B)1880~1900
(C)1900~1920
(D)1920~1940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某國的教育目標是「訓練忠良國民」、培養學生「具備有用的知識和穩健的德性」、消除「建立昔日獨立國家的夢幻」、阻止「對人心蠱惑的宣傳」。結合以上主題,某國應是:(A)希特勒統治時,納粹青年軍的訓練(
- 【題組】關於以上兩份資料,下列何者敘述正確?(A)兩份資料接皆回顧同一時期 (B)兩份資料中皆是敘述歐亞戰場(C)資料一為戰間期英國的政策 (D)資料二視一戰為文明沒落開端
- 在資本主義運作下,全球單一市場逐漸形成,請問:下列哪一選項不是資本主義所強調的? (A)客觀仲裁的法律 (B)自由的競爭 (C)平等的福利 (D)企業經營的才能。
- 右圖為民國五十四年至六十五年,臺灣地區經濟成長率的曲線圖,試問:【題組】(1)造成民國六十三年經濟成長曲線陡降的因素之一,是因為爆發何事導致全球景氣不佳?
- 一位回憶錄的作者寫到:「當父母親帶著少數的穩定貨幣,從埃及進入奧地利後,就再也沒有過好日子。但我們在歷史課上佔了很大的便宜,因為奧地利帝國的歷史已經消失;家族成員雖然並不一定遵守傳統的宗教習俗,
- 關於朝鮮「東學道」,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為對抗清朝宗主權而出現 (B)由工農商組成的革命團體(C)曾獲中、俄等國支持援助 (D)因不敵日軍鎮壓宣告失敗
- (一)請閱讀以下資料並回答問題:〈資料一〉一位史家回憶道:「戰爭才剛結束一年,軍隊竟然要求我去巴勒斯坦,軍方大概覺得派我去打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可用於彌補當初沒有派我去修理德國人。但是不管我同情哪一方,
- 經濟制度取決於政府介入經濟事務的程度,主要包括哪兩個層面?(甲)工作權;(乙)平等權;(丙)產權私有;(丁)經濟自由。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下列哪一場戰爭,使得西方人相信「黃禍」再起,不惜發動更多殖民戰爭加強本國實力?(A)克里米亞戰爭 (B)俄土戰爭 (C)日俄戰爭 (D)甲午戰爭
- 在一本留學指南中,作者指導國內渴望留學的青年,如何搭乘輪船從當地到母國留學、尋找宿舍,也包含一位虔誠的傳統宗教教徒如何解決飲食問題。作者在留學時就加入素食主義圈中,並受當時社會主義者的影響。該如
內容推薦
- (二)有兩份美國外交文件,內容如下:〈資料一〉一件總統咨文宣示:「我們尊重西歐諸國在西半球的殖民地,但對於已經宣佈獨立,並經我國承認的國家,西歐諸國如果要予以干涉的話,我們認為他將危害美國的和平與幸福
- 對於走過這個動亂的資產階級來說,這場災難是衝著他們的社會、政治和道德秩序而來。在歐洲造成了萊茵河和阿爾卑斯山西麓以東的每一個國家和政權崩潰的危機。不僅誕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政權,更有系統地顛覆、
- 「任何有助革命的事都是對的」,在這前提下,被審判者雖然都是老黨員,不僅被迫貶低自己,供認一些從未犯過的罪行,也在嚴刑下,招供牽連其他人,主政者感覺國人的憤恨,除追殺流亡的對手外,便採用恐怖手段對
- 當貧富懸殊越發顯著時,一位出版商兼報人的作者撰書指出,只要有一地有企業活動發生,地價便隨之飆漲,除自身勞動力外別無地產者遂成貧窮,因此政府應該將地稅以外的稅賦都免去。這位作者也會認同下列何者的理念
- 記者針對某次會議報導「我國每天都在被人以毒刀宰割……我們必須為了嚴懲企圖宰割我們民族軀體的兇手,為了使我們不致毀滅,宣傳、暴力等一切手段都是合法的!」他的概念大受挺身領導革新的改革者青睞。有關此
- ● 泰山:「社會大眾熟悉或關心的事務,在賦予其地理或空間的意義之後,便可稱為地理議題。」金剛:「台灣地區處處可見的便利超商,包括 7-全家、萊爾富、OK 等四大體系的展店數量已超過 9500 家
- 「甲國皇帝深深感謝乙國皇帝的來信,並對於丙國的泛斯拉夫主義運動危急三國同盟一事深有所感……甲國不會介入乙國與塞爾維亞的糾紛,但甲國絕對是乙國的衷心盟友。」請問這段敘述背後的正確敘述為何?(A)甲
- 傑克是某部小說中的主角,他在戰爭中英勇奮戰而受傷,一用腦就失眠。他住在巴黎,跟著一批有趣而無目標的人共同生活。美麗的艾蕾愛上了傑克,卻同時和其他人交往,最後絕望地回到傑克身邊。依上文判斷這部小說
- 演員依照劇本所寫在舞台上嘶吼:「我釋放了黑奴,可是阿,這就像把他們從食物間放出來,又塞進地窖去。我說,他們自由了,他們卻清楚的很,這只是哄他們的啦!」這齣劇本形成的背景為何?(A)亞歷山大二世解放
- 「殖民」雖是台灣與朝鮮共同的歷史經驗,但日後發展卻各有不同。請思考台灣與朝鮮兩方的殖民歷程,並選出正確答案:(A)相較於台灣,朝鮮的報禁較為寬鬆(B)相較於朝鮮,台灣文官較多本地人(C)相較於台
- 【題組】資料二這個國會法案通過的時代背景為何?(A)中、美斷絕外交 (B)臺灣退出聯合國(C)金門八二三砲戰 (D)臺灣發表兩國論
- 亞當斯密所說「一隻看不見的手」是指? (A)消費者 (B)生產者 (C)市場價格機能 (D)政府機制。
- 歷經的紛亂後,該國文化、經濟之繁榮都邁入歐洲國家之最,在國際關係困窘時,邁入5年的好景。但多數人民對議會沒有信心,因為其荒謬怪誕就如同原本希望突顯人文氣息的政府,卻讓舊時代的軍官出任共和國總統。
- 某一所學校辦學原則是「不作任何政治或經濟教條的僕役,只對知識和真理作無私的追求」,創校者多帶社會主義的色彩,並堅持多元發展的特色。此指:(A)哈佛大學 (B)倫敦政經學院 (C)牛津大學 (D)劍
- 某位政治人物,曾遭殖民地政府監禁並流放。該國獨立後他自任為首任總統,他曾為了消滅異己而解散國會,實施獨裁,數次險遭暗殺。他位時國內通膨嚴重,與美國蘇聯關係都大為惡化,甚至退出聯合國。請問這位人物
- 關於蘇聯「五年經濟計畫」的內涵,下列敘述何者恰當?(A)集體農村 (B)財產國有 (C)目標合理 (D)重視國防 (E)民生優先
- (甲)以物易物;(乙)自給自足;(丙)專業分工市場經濟。以上經濟制度的演變,依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 ※附表為四個國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糧食作物生產的統計表。請問:【題組】甲乙兩國如要改善農業的經營,所應致力的發展方向應是:(A)小農場制 (B)精緻農業 (C)提高每人產量 (D)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 有位史家回憶,曾經有整整一年的時間,美國報紙聲嘶力竭,高叫美國應在古巴採取「行動」,隨即將政府推入與西班牙的戰爭。大學生們大聲叫嚷開打,群眾則嗜血若渴,迫不及待。這位史家所敘述應是哪個時期?(A)
- 「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也被稱為「冷戰中的一場熱戰」。下列有關越戰的敘述,何者正確?(A)共兩階段,第一次對美國,第二次對法國(B)戰後南越佔領西貢,成
- 1920年代以來,印度聖雄甘地領導反抗運動,終使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到了1960年代,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領導「民權運動」,也促使美國解除種族隔離政策。這兩個領袖的抗爭策略有何共同之
- 某一會議宣稱「征服與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真正的世界和平應可期待……我們可以過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制度,正義可以實現」,但卻被視為列強權益的妥協案。對於此會議的敘述何者最為適當?(A)該會議確立
- 維也納學會對在報上提出警告:「近來出現一種新的臆測式療法,宣稱某些疾病乃是其童年經驗、社會壓力,甚至是感覺刺激所造成。我們在此呼籲眾人,所有的疾病皆可藉由藥物或手術控制,不需理會此等怪力亂神之輩
- 毛澤東思想久為中共的最高指導概念,「黨的領導」是所有共產黨員都應服從的規範。下列有關毛澤東思想的敘述及理解,何者有誤?(A)強調農村包圍城市,與蘇聯式看重工人鬥爭相反(B)擅長動員農民打游擊戰,
- 歷史學家常在對歷史的分期中,寄寓了其對歷史的理解和詮釋。某一史家將「漫長的現代」區分為1789〜1848〜1875〜1914~1991四個階段,分別依各階段的特色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