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 )附圖是一幅有關臺灣漢人移民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箭頭代表移民地點,顯示嘉南地區多為潮州移民居住
(B)由圖中可知,漢人移民都來自福建
(C)箭頭上數字表示清代移民在臺灣的分布狀況
(D)箭頭上的百分比表示清代泉、漳、客三類移民的比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羅馬共和時期,國家元首為執政官,但實際上掌握國家政策方向的是下列何者?(A)皇帝 (B)奧古斯都(C)元老院 (D)國會議員
- 現代法律中的『無罪推定論』等用語,主要傳承自《十二表法》的觀念,這是屬於上古文明中哪一民族的法律觀?(A)巴比倫 (B)希臘(C)希伯來 (D)羅馬
- 約翰是西元五世紀的羅馬人,因為政府的規定,所以他也虔誠信仰著當時的國教。請問:下列哪一理念,符合約翰的宗教觀?(A)人死後會經過審判,善者可獲得復活的機會(B)善惡兩神彼此相抗,而善神會獲得最
- 佛教與基督教都是當今流傳最廣、最久的重要宗教之一。就其形成的背景而言,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A)都是在追求天堂世界的永生(B)都根源於一神論思想的啟示(C)都是為對抗政府的高壓統治(D)都對
- 西元前二世紀起,古印度西北部的佛像雕刻開始呈現部分風格:波狀髮紋、高額、尖鼻、薄唇、衣褶厚重的歐洲人面貌。請問:形成此一風格的背景下列哪一事件有關?(A)波斯帝國建立 (B)阿利安人入侵(C)
- 有篇文章提到:自從絲路開通以後,產自中國品質優良的絲綢製品,便在商旅往來接力下,送到大秦帝國的貴族手中,成為上層社會彼此餽贈的熱門禮品。文中所提到的「大秦帝國」,應是下列何者?(A)波斯帝國
- 古希臘人在建築、雕像、繪畫上,都表現出均衡、比例、和諧之美,下列何項建築能反映出上述風格?(A)底比斯神廟 (B)帕德嫩神殿(C)特洛伊木馬 (D)圓形競技場
- 小龍對希臘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很有興趣,他若想更進一步學習理解,應該讀下列哪一人的著作?(A)荷馬的《奧德賽》(B)柏拉圖的《理想國》(C)希羅多德的《歷史》(D)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 大河流域適宜農耕和畜牧,是人類容易生活的地方,因此成為古文明發展的舞台。下列有關「文明-大河流域」的配對,何者錯誤?(A)蘇美-恆河 (B)埃及-尼羅河(C)中國-黃河 (D)羅馬-臺伯河
- 一位古希臘雅典城邦的公民,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下列哪一場景?(A)加強體能,代表城邦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B)到教堂做禮拜,希望耶穌基督賜福給自己(C)接受政府徵召,為現任國王興建大型陵
內容推薦
- 中國學術思想自東周至漢武帝有很大的變化,請依東周、秦、西漢初年至漢武帝時的學術思想演變歷程,依序排列?(A)百家爭鳴→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道家→儒家→墨家(C)百家爭鳴→法家→道家→儒家
- 北京周口店陸續發現北京人及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址,請問二者有何相同之處?(甲)骨針縫衣(乙)打製石器(丙)已知用火(丁)農業定居(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 平匡出生於戰國晚期,在他的生活中,最有可能經歷哪一種生活經驗?(A)社會階級流動,出現布衣卿相。(B)因土地國有化,導致經濟困難。(C)君王獨尊儒術,規範社會秩序。(D)各國貨幣統一,工商貿易興
- 西元一世紀時,商人攜帶絲綢至歐洲大秦帝國進行貿易的路線,則被稱為「絲路」。請問此一貿易路線的形成,與下列何事有關?(A)秦始皇採取和親政策,以換取邊境安寧。(B)東漢和帝派兵征伐北匈奴,導致其西
- 西周的勢力範圍得以擴張至黃河中下游一帶,其形成原因為何?(A)武王伐紂王,佔領東方的商。(B)周公東征後,興建東都雒邑。(C)盤庚遷殷後,得以穩定發展。(D)犬戎入侵後,平王東遷雒邑。
- 西周施行封建制度,社會上也分為許多階級,彼此之間有嚴格的規範,不得逾越。關於上述制度,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階級可分為貴族、平民與奴隸。(B)貴族地位由貴族的嫡長子繼承。(C)宗法制度成為封建
- 西周滅亡後,春秋時期的霸主為聯合諸侯共同抵禦戎、狄等外族的勢力擴張,以達成維護諸侯國安全的目的,因而提出下列哪一口號?(A)尊王攘夷 (B)合縱連橫(C)用人唯才 (D)遠交近攻
- 東周有位思想家,積極協調各國之間的戰事,強調應該愛人如己來避免戰爭。請問這位思想家應為何人?(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社會動盪不安,各地皆傳出瘟疫的災情,□□因而發奮學醫,總結前代醫學經驗,寫成《傷寒雜病論》。請問□□應是指下列何人?(A)張騫 (B)張衡 (C)張機 (D)張角
- 東漢自第四位皇帝至最後一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齡為九歲,因「幼主即位-母后輔政」這樣的循環,導致哪兩股勢力的爭權,使政治日益腐敗?(A)外戚、宦官 (B)軍人、宦官(C)諸侯、外戚 (D)將領、大夫
- 金信到中國大陸旅遊,領隊向大家介紹一考古遺址,此遺址位於長江流域,從出土的碳化稻穀可以証實當時已有農業,且從遺址中發現有干欄式建築。請問上述考古遺址應為下列何者?(A)龍山文化 (B)河姆渡文化
- 恩燦在展覽會場看到占卜用的龜甲、獸骨,祭祀用的禮器,及以天干、地支配合記日的曆法。請問她參觀的展覽,其主題應與哪一朝代有關?(A)夏 (B)商 (C)周 (D)秦
- 道振正在看歷史劇「秦始皇」,下列哪一場景最不可能出現於此劇中?(A)設立太學,講授儒家經典書籍。(B)設置郡縣,加強中央集權體制。(C)修築長城,以防禦北方匈奴入侵。(D)修築馳道,可迅速平定各
- 「君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其下有輔助推動政務的宰相,以及漸趨系統化和專業化的文武官員,地方上的郡縣長官也由君王直接任命。這些大小官員大部分不再是憑藉血緣世襲的封建貴族,而是平民出身的才學之士。」上
- 下表關於兩漢的比較,何者正確? (A) (B) (C) (D)
- 有一場演講,內容包含了英法百年戰爭、方言文學、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希臘脫離土耳其獨立。依此判斷,這場演講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歐洲啟蒙運動的進步(B)歐洲科學革命的誕生(C)歐洲宗教改革的開
- 「臺灣最年長的□□□紋面國寶吳蘭妹,在民國 97 年以一百一十歲高齡病逝,她十三歲即紋面,在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深山生活超過一世紀。」請問,文中的□□□應為下列哪一原住民族?(A)賽夏族 (B)
- 下列有關臺灣原住民社會的敘述,何者正確?(A)可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二大類別(B)各族皆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文字(C)皆屬於母系社會,家產由女子繼承(D)各自發展成為類似國家的政治組織
- 今日雲林北港地區,有一「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請問:此碑是為了紀念何人曾率領漢人開墾雲林、嘉義一帶的事蹟?(A)鄭芝龍 (B)顏思齊(C)沈有容 (D)郭懷一
- 今年八月蘭嶼青年行動聯盟發起全島豎旗行動,訴求「核廢遷出蘭嶼」。這次行動,蘭嶼青年以傳統「戰籐盔」作為文宣,而「戰籐盔」是蘭嶼人的祖先出戰時所戴的帽盔,象徵為反核而戰的毅力。請問,「蘭嶼人的祖
- 比較十七世紀荷蘭與西班牙在臺灣的經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兩者皆因海禁政策結束在臺經營(B)兩者經營重心皆著重於臺灣南部(C)兩者的開發經營將臺灣納入國際貿易體系(D)兩者為傳播宗教皆拼寫
- 民國七十九年,中研院在八里汙水處理廠的預定地上,發掘出先民使用過的陶罐、鐵刀、和骨製的矛與魚鉤等器具。由這些出土文物,可推測此遺址應屬於下列何者?(A)長濱文化 (B)大坌坑文化(C)圓山文化
- 考古學者通常將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與金屬器時代,請問此種分期是依據哪一項條件?(A)史前人類使用的器物(B)遺址中動植物的化石(C)出土的史前人類遺骸(D)遺址四周的地理環境
- 西元 1542 年,某國探險家抵達今菲律賓群島,並依該國王子「菲力普」之名為其命名為「菲律賓」,其後在此展開殖民、貿易事業,請問此國亦在哪一地點成立貿易據點?(A)澳門 (B)臺灣(C)澎湖
- 西元 1630 年代,日本結束了在臺灣的活動,與此同時西班牙也逐漸放棄經營臺灣,請問這兩件事應起因於下列何者?(A)清朝實施海禁政策(B)日本實施鎖國政策(C)荷蘭東印度公司以臺灣為貿易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