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恩燦在展覽會場看到占卜用的龜甲、獸骨,祭祀用的禮器,及以天干、地支配合記日的曆法。請問她參觀的展覽,其主題應與哪一朝代有關?
(A)夏
(B)商
(C)周
(D)秦
(A)夏
(B)商
(C)周
(D)秦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東漢自第四位皇帝至最後一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齡為九歲,因「幼主即位-母后輔政」這樣的循環,導致哪兩股勢力的爭權,使政治日益腐敗?(A)外戚、宦官 (B)軍人、宦官(C)諸侯、外戚 (D)將領、大夫
-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社會動盪不安,各地皆傳出瘟疫的災情,□□因而發奮學醫,總結前代醫學經驗,寫成《傷寒雜病論》。請問□□應是指下列何人?(A)張騫 (B)張衡 (C)張機 (D)張角
- 東周有位思想家,積極協調各國之間的戰事,強調應該愛人如己來避免戰爭。請問這位思想家應為何人?(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 西周滅亡後,春秋時期的霸主為聯合諸侯共同抵禦戎、狄等外族的勢力擴張,以達成維護諸侯國安全的目的,因而提出下列哪一口號?(A)尊王攘夷 (B)合縱連橫(C)用人唯才 (D)遠交近攻
- 西周施行封建制度,社會上也分為許多階級,彼此之間有嚴格的規範,不得逾越。關於上述制度,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階級可分為貴族、平民與奴隸。(B)貴族地位由貴族的嫡長子繼承。(C)宗法制度成為封建
- 西周的勢力範圍得以擴張至黃河中下游一帶,其形成原因為何?(A)武王伐紂王,佔領東方的商。(B)周公東征後,興建東都雒邑。(C)盤庚遷殷後,得以穩定發展。(D)犬戎入侵後,平王東遷雒邑。
- 西元一世紀時,商人攜帶絲綢至歐洲大秦帝國進行貿易的路線,則被稱為「絲路」。請問此一貿易路線的形成,與下列何事有關?(A)秦始皇採取和親政策,以換取邊境安寧。(B)東漢和帝派兵征伐北匈奴,導致其西
- 平匡出生於戰國晚期,在他的生活中,最有可能經歷哪一種生活經驗?(A)社會階級流動,出現布衣卿相。(B)因土地國有化,導致經濟困難。(C)君王獨尊儒術,規範社會秩序。(D)各國貨幣統一,工商貿易興
- 北京周口店陸續發現北京人及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址,請問二者有何相同之處?(甲)骨針縫衣(乙)打製石器(丙)已知用火(丁)農業定居(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 中國學術思想自東周至漢武帝有很大的變化,請依東周、秦、西漢初年至漢武帝時的學術思想演變歷程,依序排列?(A)百家爭鳴→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道家→儒家→墨家(C)百家爭鳴→法家→道家→儒家
內容推薦
- 「君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其下有輔助推動政務的宰相,以及漸趨系統化和專業化的文武官員,地方上的郡縣長官也由君王直接任命。這些大小官員大部分不再是憑藉血緣世襲的封建貴族,而是平民出身的才學之士。」上
- 下表關於兩漢的比較,何者正確? (A) (B) (C) (D)
- 有一場演講,內容包含了英法百年戰爭、方言文學、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希臘脫離土耳其獨立。依此判斷,這場演講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歐洲啟蒙運動的進步(B)歐洲科學革命的誕生(C)歐洲宗教改革的開
- 「臺灣最年長的□□□紋面國寶吳蘭妹,在民國 97 年以一百一十歲高齡病逝,她十三歲即紋面,在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深山生活超過一世紀。」請問,文中的□□□應為下列哪一原住民族?(A)賽夏族 (B)
- 下列有關臺灣原住民社會的敘述,何者正確?(A)可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二大類別(B)各族皆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文字(C)皆屬於母系社會,家產由女子繼承(D)各自發展成為類似國家的政治組織
- 今日雲林北港地區,有一「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請問:此碑是為了紀念何人曾率領漢人開墾雲林、嘉義一帶的事蹟?(A)鄭芝龍 (B)顏思齊(C)沈有容 (D)郭懷一
- 今年八月蘭嶼青年行動聯盟發起全島豎旗行動,訴求「核廢遷出蘭嶼」。這次行動,蘭嶼青年以傳統「戰籐盔」作為文宣,而「戰籐盔」是蘭嶼人的祖先出戰時所戴的帽盔,象徵為反核而戰的毅力。請問,「蘭嶼人的祖
- 比較十七世紀荷蘭與西班牙在臺灣的經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兩者皆因海禁政策結束在臺經營(B)兩者經營重心皆著重於臺灣南部(C)兩者的開發經營將臺灣納入國際貿易體系(D)兩者為傳播宗教皆拼寫
- 民國七十九年,中研院在八里汙水處理廠的預定地上,發掘出先民使用過的陶罐、鐵刀、和骨製的矛與魚鉤等器具。由這些出土文物,可推測此遺址應屬於下列何者?(A)長濱文化 (B)大坌坑文化(C)圓山文化
- 考古學者通常將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與金屬器時代,請問此種分期是依據哪一項條件?(A)史前人類使用的器物(B)遺址中動植物的化石(C)出土的史前人類遺骸(D)遺址四周的地理環境
- 西元 1542 年,某國探險家抵達今菲律賓群島,並依該國王子「菲力普」之名為其命名為「菲律賓」,其後在此展開殖民、貿易事業,請問此國亦在哪一地點成立貿易據點?(A)澳門 (B)臺灣(C)澎湖
- 西元 1630 年代,日本結束了在臺灣的活動,與此同時西班牙也逐漸放棄經營臺灣,請問這兩件事應起因於下列何者?(A)清朝實施海禁政策(B)日本實施鎖國政策(C)荷蘭東印度公司以臺灣為貿易據點(
- 附圖為《新約聖經》《馬太福音》,它是用羅馬字母拼注原住民語言而成。請問:我們若想進一步了解此種文件的歷史背景,應該查閱下列何種資料? (A)《巴達維亞日記》(B)《馬尼拉建城記》(C)《明清海
- 南島語族是東南亞、中南半島及太平洋諸島嶼民族的祖先之一。請問,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應為何者?(A)日本 (B)菲律賓(C)臺灣 (D)紐西蘭
- 某段紀載:「順治 9 年(西元 1652 年),漢人移民造反,於赤崁城武裝暴動,百姓被漢人與土著殺害。」請問:關於上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此事為反抗西班牙的武裝衝突(B)此歷史事件應發生
- 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期,總督曾說:「臺灣,真是頭公司的好母牛。」下列關於這句話的敘述何者錯誤?(A)主要輸出商品為茶葉、稻米、蔗糖(B)荷蘭招攬漢人來臺開墾,並課重稅(C)荷蘭以臺灣做為國際貿易的
- 臺南地區有一特殊的祭祀場所,裡面有一個盛著清水、插著草葉的壺,旁邊擺放的祭品有檳榔、米酒等,請問這可能是哪一原住民族的祭祀場所?(A)凱達格蘭族 (B)太魯閣族(C)撒奇萊雅族 (D)西拉雅族
- 澎湖某間寺廟,在其興建緣由資料上提到:「查誌載澎湖建治於茲七百年,……本廟建與沿革之確鑿年代當俟有心者之考證耳」,請問資料中「建治七百年」應是指下列何事?(A)宋代時,已有漢人定居於澎湖的紀錄
- 阿華至博物館參觀卑南文化遺址的展覽,他最可能在展覽中看到哪一項該史前文化的出土文物?(A) (B) (C) (D)
- 1 歷史博物館所典藏的「藍地黃虎旗」,是匆促短暫建立的台灣民主國的國旗,請問這面旗應該出現在哪一歷史事件之後(A)英法聯軍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D)甲午戰爭
- 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淵源,請問:以下成就或制度,起源於希臘者有幾項?(甲)第一個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乙)奧運會 (丙)民主政治 (丁)西方拼音文字(戊)城邦政治(己)六十進位法。(A)2項
- 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特展中,展示出某一民族所製的「策馬騎士」浮雕,顯示出驍勇善戰的民族特色。圖片旁的說明:「此民族憑藉訓練有素的軍隊,運用鐵製的武器,建立龐大的帝國。」請問:關於此民族的敘述,何
- 下圖是西亞及鄰近地區的古文明分布圖, 請問:有關各區的特色或成就,何者正確? (A)相信人有來生,死後經審判可以復活,是丙區民族的特色(B)擅長航海經商,促進文化傳播者是乙區的民族(C)建立世界
- 「定罪須以條文為準,在未確立一個人有罪前,他都是無罪的。」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法律觀念,最早是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 (A)《漢摩拉比法典》 (B)《歷史》 (C)《十二表法》 (D)《新約聖經
- 元朝末年,朱元璋曾加入明教組織,起兵反抗蒙古,所以後來建立的政權才稱為「明」,也象徵黑暗遠離,光明已經到來。事實上,明教的教義與西亞傳入的某教派有關連。請問:下列何者不是此西亞教派的特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