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請就陸游的書憤一詩回答問題:1.書憤一詩中,哪兩句寫出詩人欲護衛疆土卻宿願未償的感傷? 7 8
7
7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1),B(0),C(0),D(0),E(0)
內容推薦
- 0 ( ) 適之生活在1890年代的上海,他在大街上買了一份報紙,這份報紙的頭版標題最有可能是?(A) 維新夭折,惟有百日! (B) 日俄開戰,遼河變色! (C) 八國並起,首都危亡! (D) 驅
- 十九世紀末,有人說:「我國不可猶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步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對待鄰國之辦法,不必因其為鄰邦而稍有顧慮,只能按西洋人對待此類國家之辦法而對待
- ( ) 下列主張「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最主要是直接受到哪一個運動的影響?(A) 美國革命 (B) 法國大革命 (C) 工業革命
- 【題組】承上題,有關兩地統一過程的相關敘述,哪些是正確的?(甲)均成立「關稅同盟」奠定經濟統一的基礎(乙)都運用外交和戰爭手段完成統一(丙)均採用「鐵血政策」擴張國力(丁)都任用有為的首相完成
- 圖(九)為中國北部地區重要都市分布圖。中國首都北京市在2008年因舉辦奧運而成為觀光客蜂擁而至的都市,請問:首都位置為何?(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英國在美洲殖民地的人民,認為英國已奪取加拿大,外患消失,因此感到不用英國的保護。而相對於殖民 地人民的想法,英國認為殖民地享受戰爭的果實,應該協助政府分擔債務。請問:文中的「戰爭」,指的 是?(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這句話說明為學必須:(A)持恆專一 (B)自然發展 (C)有良好環境 (D)自立自強
- 49 依據特殊教育法之規定,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因身心發展狀況及學習需要,得經該管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延長修業年限,並以延長幾年為原則?(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4
- 下列有關幼兒教育先哲及其著作的敘述,何者正確?(A)福祿貝爾(F. Froebel)著有「大教育學」 (B)柯門鈕斯(J. Comenius)著有「吸收性心智」 (C)杜威(J. Dewey)著
- 0 ( ) 戰國時代,各國城市興起,並且由政治、軍事為主的都市型態,逐漸轉型為商業繁榮的城市。這種轉變的主要因素是:(A) 各國推行變法改革 (B) 鐵器和牛耕的推廣 (C) 王綱解紐禮崩樂壞 (
內容推薦
- 1930年代,當全世界遭受經濟大蕭條,蘇聯卻彷彿免疫似的不為所苦。最保守的估計,從1929年至1940 年,蘇聯工業產量增加了三倍。請問:蘇聯何以如此快速發展?(A)為了全面對抗希特勒,故全力
- ( ) 這座佛寺不祇是個宗教場所,同時也是地方金融中心,寺院借貸給農民並收取高額利息。寺院擁有龐大的地產和大量的身分依附者,寺院長老們正和來到寺院的達官貴人們探討著深奧的佛理。這是什麼時期的現
- 在下列四位同學的談話中,誰有提及國家組成的要素?(A)(B)(C)(D)
- 北部地區重工業發達,但自1980年代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該區的工業迫切需要轉型,主要與下列何者無關?(A)鐵公路交通不便 (B)工廠設備老舊(C)礦產逐漸枯竭 (D)國營事業缺乏效率
- 十九世紀後期,西方繪晝界某種派別,極度強調光線所造成的效果。認為光線是色彩的源頭,而光線無時 無刻在改變,物體、景物的顏色也隨之不斷變化,他們要捕捉的便是瞬間的視覺印象。請問:下列哪一位 畫家的
- 曉娟與同學在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請問下列何人的說法有「誤」? (A)西線戰場逐漸陷入壕溝戰的戰局 (B)戰爭期間俄國煽動墨西哥反美的行動,美國決定參戰 (C)中國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D)
- 0 ( ) 契丹及女真建國後,均曾採取「兩元統治」政策,此一政策的主要基礎是什麼?(A) 種族歧視 (B) 因俗而治 (C) 軍事統制 (D) 以漢制漢 (E) 化解對立。
- 二十世紀影響德國、中國甚深的凡爾賽條約與辛丑和約,有關條約內容的敘述,何者有「誤」? (A)均有割地的主張 (B)均損及中國主權 (C)均被要求削減軍備 (D)均負擔巨額賠款。
- 隋代興築的運河是維繫隋唐帝國的經濟命脈,其中哪一條運河是由隋文帝所興建的? (A)永濟渠 (B)廣通渠 (C)邗溝 (D)通濟渠。
- ( ) 工業革命時,歐洲大陸的發展較遲,一直要到 1830 年之後才有進展,這與下列哪個原因無關?(A) 運輸和原料的缺乏 (B) 缺乏企業家精神 (C) 人口增長 (D) 戰爭的影響。
- 已知一汽車前燈的縱切面位在拋物線 y2 = 8x 上,我們應該將燈泡放在焦點才能將光線投射得最遠,求焦點?(A) (0, 2) (B) (1, 0) (C) (2, 0) (D) (2, 4)
- 0 ( ) 文學作品因能描述時代本質、傳達社會意識而不朽。就此而言,成書於西元14~17世紀的《水滸傳》和《唐吉訶德傳》,其相同之處是哪一項?(A) 推崇人文精神 (B) 肯定抗暴行動 (C) 揭
- 0 ( ) 《水滸傳》描述魯智深打死人後,藏匿到五台山文殊院佛寺避難。受不了佛寺清規的魯智深,屢屢偷跑下山,想買酒肉吃喝,沒想到四下酒店的實際經營者都是文殊院方丈。酒店老闆也對魯智深說:「師父少罪
- 0 ( ) 同一地點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名稱,某一地在三國時,稱建業;在西晉時,一度稱建鄴;在東晉時,稱建康。請問該地是今天的那一地方?(A) 開封 (B) 南京 (C) 西安 (D) 洛陽
-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珠江三角洲一帶出現「前店後廠」的分工與合作營運模式,由香港承接海外訂單並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而右圖中哪個經濟特區會因為距離香港最近而扮演「廠」的角色,成為其後方加工製
- 下列哪個縣市不位在臺灣本島?(A)南投縣 (B)花蓮縣 (C)澎湖縣 (D)臺東縣
- 西歐在16世紀初期發生宗教改革的原因為何,請就政治方面、宗教方面與經濟方面申論之。答案:(關鍵點) 政治方面:國家意識的成長、專制君主權的出現。 宗教方面:羅馬教會的腐敗、贖罪券出售的惡習、巴
- 0 ( ) 1680年8月間,在海峽兩岸的一次交涉中,滿清貝子賴塔致信鄭經:「自海上用 兵,招撫屢至,事竟不成,則以封疆之臣拘於薙髮、登岸也。臺灣非中國版藩,君家父子自闢荊棘,且睠懷勝國,本朝何惜
- 0 ( ) 資料一:「始既因財以得仕,繼乃因仕以殖財。」資料二:此時的世家望族是「士庶自天隔」。從資料一、二有關世家大族的敘述,可以判斷下列各選項何者合乎史實?(A) 兩份資料的世家大族其年代相隔
- ( ) 帝國主義時期,擁有殖民地是強國的象徵。有一個國家曾向中國要求租借港灣,被中國拒絕;也企圖在非洲東部占領殖民地,卻在1896年被土著軍隊擊敗,直到1936年占領衣索匹亞才達成此一願望。這
- ( ) 一位學者批評當時一些士人雖離去故土,住在他地已數代,身皆東西南北之人,猶繫數百年前故鄉之名,自我標榜。這位學者批評的對象最可能是:(A) 戰國時期離鄉背井的游士 (B) 西漢時期參加察
- 【題組】圖中那一縣特產以蓮霧、洋蔥、櫻花蝦等聞名? (A)丙 (B)丁 (C)戊 (D)己
- 「□計業務」、「□炙人口」、「人文□萃」、「□畫天份」,上列成語□內所缺的字,依序應填入:(A)儈╱膾╱繪╱會 (B)會╱膾╱薈╱繪(C)會╱儈╱薈╱繪 (D)膾╱儈╱會╱繪
- 有關臺灣與朝鮮在曰治時期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A)臺灣推動皇民化運動,而朝鮮沒有(B)臺灣被動員包括志願兵、軍伕與慰安婦,而朝鮮沒有(C)臺灣的警察比例高出朝鮮甚多(D)臺灣與朝鮮在財政上皆須
- 有一首日本治臺時期的戰歌,歌詞如下:「紅色彩帶,榮譽軍伕;多麼興奮,日本男兒。獻給天皇,我的生命;為了國家,不會憐惜。進攻敵陣,搖舉軍旗;搬運彈藥,戰友跟進。寒天露營,夜已深沉;夢中浮現,可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