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秦漢的中央行政制度為三公九卿制,採行政、監察、軍事三權分立。據此推斷,漢初爆發七國之亂時,應該由那一個職位負責平定?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尚書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尚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2),B(1),C(12),D(5),E(0)
內容推薦
- 下列關於東漢後期宦官與外戚勢力的循環發展,何者正確? (A)外戚專政→誅殺宦官→幼主登位→宦官得勢→外戚專政 (B)幼主登位→外戚專政→誅殺外戚→宦官得勢→皇帝駕崩→幼主登位 (C)皇帝成年→外戚
- 史家指出,中國航海事業的高峰,之所以在某朝初期劃下句點,主要原因在於:所花資財甚鉅;外交政策轉以防守國境北方的韃靼與東南海上的倭寇為主,需要不少經費挹注。這個朝代是 (A)唐代 (B)宋
- ⑵此鍊條元件直邊之最大壓應力;
- 某一個時期被認為是中國儲備國力的時代,對內採取「無為而治」的政策,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維持和平。但是當時仍發生一件威脅中央政府領導權的事件,請問該事件為何? (A)楚漢相爭 (B)焚書坑儒
- 1554年,明朝政批准地方官員的請求,允許葡萄牙人在沿海地區進行貿易。當時葡萄牙人以某地為貿易據點,修建洋房居住,傳教士也以該地為進出中國之門戶,請問該地為何? (A)廣州 (B)香港 (C)澳
- 康熙皇帝曾於1712年下詔:「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並且以前一年登記在冊人丁數作為全國徵稅的固定總額。請問「永不加賦」指的是那一項稅收? (A)土地稅 (B)商業稅 (C)人頭稅 (D)所得
- 歷史學家多藉由考古資料以論證遠古中國國家的成立,下列可以用來推論國家成立的證據有哪些?(甲)農業的出現(乙)殉葬品的出現(丙)城牆的修築(丁)大型宮殿遺址(戊)陶器的發明(己)青銅器的製造 (A
- 有一團體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發動起事,此事件應出現於何時? (A)戰國時代 (B)東漢末年 (C)南朝時期 (D)唐朝中葉
- 中國進入世界市場和歐洲近代那一事件有關? (A)十字軍東征 (B)宗教改革運動 (C)科學革命 (D)地理大發現
- 以下何人被稱為「理學的開山祖師」,其常用之理、氣、誠、性、心、欲等概念為後世理學家大量採用? (A)周敦頤 (B)邵雍 (C)張載 (D)程顥
內容推薦
- 博士的職務,原為通古今,備皇帝顧問,掌詩、書、百家語,教授弟子,兼議典禮政事,西漢還遣使巡視民間風俗習慣。漢武帝立五經博士,其性質遂由顧問轉為教學。請問博士官的設立,對兩漢那一門學術發展起了積極
- 鼂錯曾經尖銳地批評某種失序的現象,他說:終年辛苦,無日休息,除了納稅服役之外,還會碰上水旱之災,或者是急政暴虐,賦斂不時。到了納稅季節,有糧穀的人家被迫半價出賣,沒有糧穀的人家只有倍息借錢。於是
- 二、從「文化商品化」的角度申論為何近年我國缺少討論「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imperialism)」相關議題的動能?(25 分)
- 在經過「某一浩劫」之後,「戶口百遺一二,史稱百里絕煙,白骨成聚,建康名城,幾為廢墟」,「某一浩劫」為何? (A)永嘉之亂 (B)淝水之戰 (C)侯景之亂 (D)安史之亂
- 漢代以來,由於土地兼併風氣的興盛,逐漸形成一種群體。他們是為逃避賦稅而依附於豪強的農民,平時耕作,有事則征戰。這些人稱之為? (A)豪強 (B)民兵 (C)孝廉 (D)部曲
- 史載某帝「即位以後,勤於政務,孜孜不怠,……定雅樂,選廉吏,……不飲酒,不聽樂。待人以禮,雖居暗室,必正衣冠。然晚年迷信佛法,以持佛戒,三度捨身同泰寺。多造佛廟,公私費損,盡丁口之資,讒足緇衣之
- 唐代某城市設有專門提供外國人居留的「蕃坊」,其內有清真寺、清真市場,並規定「諸化外人同類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此城市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廣州 (B)洛陽 (C)漳州
- 唐自立國以來,歷朝君主便處心積慮想要壓制士族氣焰,如唐太宗命人撰氏族誌便是一例,但士族勢力早已深固,不易袪除,直到那次事件後才一蹶不振? (A)玄武門之變 (B)武周代唐 (C)安史之亂 (D)
- 文獻通考寫道:「然諸賢之說,多欲廢九品、罷中正,何也?蓋鄉舉里選者,采毀譽於眾多之論,而九品中正者,寄雌黃於一人之口。……至中正之法行,則評論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評論所不許,則司擢用者不
- 王維有詩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近甘肅敦煌)無故人。」請問為何「西出陽關無故人」? (A)陽關以西為戰亂之地,人煙稀少 (B)陽關以西為南詔領地,罕見漢人
- 宜靜去參觀古蹟,解說老師指出:「相傳遠古時候, 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性,神荼與鬱壘便前往擒伏,並將其綑綁餵虎。後來人們為了驅凶,便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及老虎。
- 曹操在晚年總結自己一生的事業時說過:「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這句話代表其對歷史發展的貢獻是 (A)總結東漢亂局統一北方 (B)總結東漢亂局統一南北 (C)總結魏晉亂局統
- 有關信託業收受信託財產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以船舶為信託財產時,應為信託登記(B)以股票或其他表彰權利之文件為信託財產者,應於其上載明為信託財產(C)以公司債為信託財產者,應通知發行公司 (
- 道教係起源於民間,起初其宗教內容繁雜,組織鬆散。但隨著東晉南北朝以來,若干名士的整理歸納,使道教漸成一具理論的宗教團體,並更為盛行。請問以下何人對道教發展,並無此類貢獻? (A)張魯 (B)陶弘
- 學者在西班牙發現歷時悠久卻仍然堅固耐用的引水道。請問這是上古時代哪一民族統治過西班牙所留下的遺跡? (A)羅馬人 (B)亞述人 (C)埃及人 (D)腓尼基人。
- 某一集團相當重視氣節,他們對於朝中的不平之事常常加以批評,甚至聯合朝中高官,計畫對付宦官集團,結果事蹟敗露,導致許多人終身無法任官。請問此一集團應為? (A)東漢的太學生 (B)秦代的地方官員
- 甲生主張治國應清靜無為,減輕百姓的負擔,以培養國力。乙生重視倫理道德,並認為這有助於建立政治秩序。丙生力勸帝王採取嚴刑峻法,樹立帝王權威,使百姓不敢反抗政府。這三人的想法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學術思
- 唐會要記載「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先是,山東士人,好自矜誇,以婚姻相尚。太宗惡之,以為甚傷教義。……普索天下譜諜,約諸史傳,考其真偽,以為氏族志……太宗謂曰:我與山東崔、盧家,豈有舊嫌也?為
- 南朝某位道士有「山中宰相」之稱,時梁武帝雖篤信佛教,但仍對他崇敬有加。而這位山中宰相,不僅排定了道教的神仙系譜,更主張三教合流,對於南方道教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此人應為? (A)寇謙之 (B)陸
- 下列哪些是婆羅門教神明?(甲)奧塞利斯 (乙)婆羅門 (丙)毗濕奴 (丁)佛陀 (戊)濕婆 (A)甲乙丙丁戊 (B)乙丙丁戊 (C)乙丙戊 (D)丙丁戊。
- 從唐宋以後,政論家都盛稱唐朝,認為是中央宰相制度最好的時代,其主要的原因是 (A)宰相掌行政,樞密院掌軍事,而司法歸御史臺,形成三權分立的相輔相成政治 (B)中書的決策權受到門下的審駁權牽制,產
- 關於唐代的科舉考試,下列選項何者為非? (A)考試科目以明經、進士兩科最受大家重視 (B)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語 (C)生徒首先參加地方考試,鄉貢生首先參加禮部考試 (D)成為後來
- 唐代前期實施府兵制,後改行募兵制。請問下列有關唐代府兵制與募兵制的描述何者為非? (A)府兵制為兵農合一的制度。府兵平時從事農耕,戰時出征 (B)府兵的任務為宿衛、戍邊、征伐與繳納租稅 (C)唐
- 禪讓傳賢一直是傳統士大夫的夢想,這種學說在某一個時代與五德終始說結合,成為朝中有力人士謀位的根據。符合上述現象的朝代是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 「因苛政擾民,激起民變,肇事者揭竿起義,自稱『中興王』,建號『永和』,發表反清復明的文告,恢復明朝髮式服飾,大封其黨眾,全臺震動。」請問:其上文所述的事件為何? (A) 朱一貴事件 (B) 林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