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許多作家我們都先讀他的作品,再讀他的小傳,梭羅對《湖濱散記》那種雋永,抒情的優美文體給我極深的印象,從觀察自然的細微抒發為文,他居住在華爾騰湖畔小屋中,過著耕讀的生活,小木屋是他自己造的,用泥粉塗抹室內,還造了壁爐以備嚴冬時取暖,他種地出售自己收成的豆子、玉米、蕃茄,維持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以達成追求精神生活的願望,梭羅極反對人為物質金錢所桎梏。羅馬詩人荷瑞斯表示他最後所希望的生活是有足夠的書籍與食物以維持自己不陷入精神與物質的貧乏。人不能為金錢所腐化,成為物質的奴役,但像文學天才愛倫坡、夏特頓連溫飽都沒有,尤其是少年天才夏特頓不幸在貧病中自殺,如果天假以年,以他十七歲就能寫出最嚴謹的《仿古詩》的才華,必能將文學這片園地耕耘成繁花之園,貧病為天才敲起喪鐘,當人們追悼這位早逝的天才,輓歌的聲調中含有無比的惋惜。美國當年在新大陸開創天地,脫離君主政治的約束,並不意味絕對的自由,如果人面對生活絕境經濟上燃眉之急,一家人沒有溫飽,那是另一種生的桎梏,談不上尊嚴自由。英國詩人華茲華斯得享天年,創作源源不斷,逍遙湖上,靠友人的贈款與政府印花稅的收入得以維持生活的尊嚴,終於被戴上英國詩人的桂冠,在夏特頓與華茲華斯之間,後者更令人羨慕。莎士比亞說:「富有昇平餵養懦夫,堅苦是意志之母」。但生為現代人既不能渾渾噩噩,淪為物質的奴僕,也不能為了理想不顧生計,如何選擇一個精神與物質都不貧乏的局面,不錦衣玉食,能有棲身之所,維持生計,進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這樣的社會才能達到安居樂業的尺度。(呂大明〈精神與物質〉) 
12.依據上文,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是:
(A)強調有志於道而不恥惡衣惡食,才是真自由
(B)認同梭羅、華茲華斯之先得溫飽再從事創作
(C)對荷瑞斯的看法、莎士比亞的名言均不以為然
(D)推崇愛倫坡、夏特頓於貧困中不改其樂的精神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13793
統計:A(29),B(89),C(5),D(1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短文、短文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