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二】人體在第一次被病原體感染時,必須經過5~10天的潛伏期,才能在血液中測到具有特異性的抗體,這種緩慢的初級免疫反應(primary response)可能不足以保護人體對抗由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初級免疫反應期間,血液中抗體濃度會在數天後才達到最高點,但在數周後下降。如果同一個體再次暴露在同樣抗原下,就會產生次級免疫反應(secondary response),此時抗體的產生比初級反應快得多,抗體濃度在數小時內就會達到頂點,並且維持較長的時間,足以預防疾病症狀的發生。金納與巴斯德的免疫注射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當個體真正受病原體感染時所產生的是次級反應,而非初級反應。其保護力並非來自血液中累積的抗體,因為在次級反應發生之前,初級反應所產生的抗體可能早已消失,所以免疫注射似乎是一種以暴露於抗原下的方式,使免疫系統透過學習來增強對抗特定病原體的能力。根據植株選擇學說(clonal selection theory),B淋巴球由遺傳獲得產生特異性抗體的天賦,一個B淋巴球只能針對一種抗原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因為此種能力是來自基因遺傳,而非後天的感染,所以就算人體從未感染過天花,體內仍然有一些淋巴球可以對天花反應。因此,抗原的角色並非誘發淋巴球產生適合的抗體,而是選擇出可產生對抗此抗原抗體的B淋巴球。這種現象和自然淘汰演化類似:環境中的因子(在此為抗原)作用在一群具有多樣性遺傳基因的個體(淋巴球),以促使被選擇出的個體數目增加。我們可自B淋巴球細胞膜表面的抗原接受器得知每個淋巴球與生俱來的特異性,暴露在天花抗原下可刺激特定的淋巴球進行多次分裂,形成一群基因上完全相同的細胞,稱為細胞株(clone);其中有些細胞會分化成為在初級反應中分泌抗體的漿細胞,有些則成為在往後再次受抗原刺激時,可分泌抗體以產生次級反應的記憶細胞。
28. 比較初級免疫反應和次級免疫反應,前者具有哪些特性?(多選)
(A)較慢產生抗體 
(B)產生的抗體較多 
(C)產生的抗體較晚達到最高峰 
(D)產生的抗體較晚失效 
(E)產生的抗體種類較多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