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恆春古城的一個角落,有位白髮老人在撫琴低唱:「思想起,臺灣的歷史真趣味,各族各群的奮鬥都有意義;你若要知臺灣的過去,就聽我一項一項的講起。思想起,從前在蕉風椰雨的南國,有個水涯山隈的排灣族部落,他們安祥幸福的生活,好比桃花源的理想國。可是呵,自從海上起了風波,敵寇就排山倒海的來威迫,家園燬了,廬舍燒了,老弱婦孺填了溝壑。彼當時,排灣族的勇士抑不住心中的悲情怒火,頓時化作飛矢利戈,紛紛指向敵人的心窩。一時間,氣壯山河,風雲變色,轟動列強,驚動滿清,也開啟了臺灣海防歷史的先河。……」文中老人吟唱的內容,是在述說那一項歷史事實?
(A)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
(B)咸豐年間的英法聯軍之役
(C)同治年間的日軍侵臺事件
(D)光緒年間的反對割臺運動
(A)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
(B)咸豐年間的英法聯軍之役
(C)同治年間的日軍侵臺事件
(D)光緒年間的反對割臺運動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66667
統計:A(0),B(7),C(7),D(0),E(0)
內容推薦
- 有一本書寫道:「即使他已被幽禁起來,卻仍有人想要罷黜他,惟未能成功。不久之後,一股假借神蹟的風潮導致各國展開軍事報復,他也被挾持前往西安。」請問「他」是指誰? (A)咸豐皇帝 (B)同治皇帝 (
- ⑵美國目前在因應 IS 威脅的政策和作法上,與小布希政府因應基地組織威脅的政策和作法,有那些主要差異?(10 分)
- 十八世紀中抵達中國的外國人可能有什麼樣的遭遇? (A)想跟中國作生意只能透過「行商」 (B)遇到不公平待遇可以直接向中國官府提告 (C)只要兩情相悅就可以娶中國女子為妻 (D)除了五口,不可
- 這是民國初年一位政壇人士勸退某人的話:「近閱報悉撤銷承認帝制之令,而仍居總統之職,在執事之意,以為自是可敷衍了事。第在天下人視之,咸以為廉恥道喪,為自來中外歷史所無。」這個被勸退的人是 (A)孫
- 下列哪一民族曾發現許多化學元素,並且長於解剖手術和臨床醫學? (A)法蘭克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埃及人。
- 1942年,總督府為配合所謂的「聖戰」,在文化與藝術表演方面,成立藝術外圍組織「臺灣演劇協會」,來壓制臺灣的藝術活動,如戲劇的演出、唱片的製作等等都要受到檢查,轟動一時的舞臺劇「閹雞」亦受到政府
- 二、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在近年來「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 IS)出現後,進入了新階段。⑴請問伊斯蘭國組織與「基地組織」(或稱蓋達組織,al Qaeda)有那些主要差異
- 英國以那一事件為由,決定用武力逼迫清廷修約,因而爆發了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 (A)廣西西林教案 (B)亞羅號上英旗受辱 (C)林則徐沒收鴉片 (D)清廷再次要求三跪九叩
- 清代在經過某一次戰爭後,原本在政治上極為明顯的以滿抑漢、滿尊漢卑的現象開始起了變化,地方總督的任用滿人由4%降為5%,漢人由6%升為5%,漢人勢力逐漸抬頭,請問這是那一場
- 某生向同學解說其自助旅行期間拍攝的照片,其中的三張畫面如下:(甲)一座廳堂內的壁飾,乍看好似複雜的花紋,細觀竟是精緻的幾何圖形。(乙)一座神廟的結構簡單、和諧、對稱,凸顯一種典雅、純粹與高貴的秩
內容推薦
- 三、在近年來「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協定」(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以及「區
- 在清廷發布宣戰令之後,南方省分的督撫組成東南互保,以確保中國東南各省不會受到戰火蹂躪。此時中國南方的中下層官員先後接到中央與地方督撫下達的兩種命令,頗有無所適從之感。請問地方督撫下達的命令為何?
- 下列那一不平等條約的規定,使中國失去司法權,外人若在華犯罪,中國司法不能過問? (A)租界 (B)協定關稅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
- 某地方志記載:此地製茶工房林立,茶葉產期,茶行必須僱用許多女工,多則五六十人,少則二三十人,甚至有漳、泉婦女來此短期工作,每日工資四五錢不等。這本地方志最可能是 (A)諸羅縣志 (B)彰化縣志
-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英國派遣特使來華交涉,主要的原因是 (A)天主教被禁,要求弛禁 (B)受東印度公司壟斷遠東貿易,要求弛禁 (C)對當時中西貿易及中國對外措施不滿,期望獲得改善 (D)想與
- ⑵亞太地區最有代表性、成員最廣的軍事安全合作機制為何?其與歐洲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安全合作機制有那些主要差異?(10 分)
- 鴉片戰爭後,某位學者主張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抵禦外國的侵略,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為後來的「自強運動」提供改革理念。請問這位學者是誰? (A)魏源 (B)林則徐 (C)李鴻章 (D)左宗棠
- 1842年清廷開放五口通商,使得某地許多工人、商人失去謀生之路,請問某地為下列何者? (A)廣州 (B)上海 (C)寧波 (D)福州
- 四、請就以下兩種影響外交政策的國內政治因素作答:⑴何謂「聽眾成本」(audience cost)?聽眾成本與國內政治體制的性質,有何關係?(14 分)
- 牡丹社事件發生時,日本某報刊登了一幅臺灣地圖,如圖。這一幅地圖應如何解讀,最為合理? (A) 橫畫臺灣地圖,顯示明治維新初期,日人地理知識不足 (B) 日人擅劃漢、番疆界,刻意挑動兩者矛盾,冀從
- 京師大學堂是今北京大學的前身,其籌設始於何時? (A)英法聯軍時 (B)自強運動時 (C)戊戌變法時 (D)庚子後新政時
-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第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同盟會積極聯絡海外愛國華僑和國內會黨,企圖以武裝起事的方式推翻清廷。請問「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於何處? (A)香港 (
- 八國聯軍之役時,東南地方督撫的態度為何? (A)宣布獨立 (B)奉行宣戰詔令,但對外人加以管束 (C)與中央一致對外 (D)避開中央,準備自行和各國議訂「東南互保」辦法國立宜蘭高商102學年度
- 辛亥八月起事時,居全國樞要的武漢三鎮,為什麼清廷兵力會比較空虛? (A)革命機關被破獲,大部分參與革命的新軍被捕 (B)湖廣總督與新軍統制相繼北調,清兵群龍無首(C)部分新軍被清廷外調四川,參與
- 民初的「府院之爭」,指的是總統府的黎元洪和國務院的段祺瑞,因為哪一事件引發衝突? (A)向日本銀行團借款 (B)討伐廣州軍政府 (C)恢復《臨時約法》 (D)參加一次大戰。
- 1905年的紐約時報刊載:「代表團與慈禧皇太后的一項政治計畫有關。……代表團的成員們將在日本待一個月,然後假道美國前往歐洲。……大清國外務部尚書慶親王奕劻於八月二十九日舉行宴會,歡送五大臣出洋…
- 關於臺灣歷史的發展特色,何者敘述正確? (A)各種不同的移民在臺灣島上拓墾奮鬥 (B)歷史上的政權更迭頻繁,先後曾出現葡、鄭、清、英、日等政權 (C)因為多數移民來自中國,故與中國內地的農業體系之
- 清朝入關時成功的運用以漢制漢策略統一天下,而在辛亥武昌革命爆發後,清廷還想再運用此一策略以對付革命黨,因而重新起用何人? (A)袁世凱 (B)張勳 (C)梁啟超 (D)李鴻章。
- 清廷在某次改革中,先是下令廢除八股取士之制,改試時事,其後更進一步廢除科舉,請問此次改革為何?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西元1640年,一名荷蘭軍官向某地西班牙軍隊的指揮官提出最後通牒,限期退出該地,遭西班牙軍官拒絕。雙方開戰,西班牙軍隊戰敗投降,許多教士也被俘,並遭遣送出境。這樣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處? (A)巴
- 抗戰勝利後中共採取何種策略而能獲得中國大陸的政權?(A)先安內再攘外 (B)文化大革命 (C)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擴大 (D)以鄉村包圍城市。
- 五四運動爆發的主因為何? (A)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 (B)袁世凱稱帝失敗 (C)軍閥的長期混戰 (D)國民黨的推動。
-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廷宣布預備立憲,這個政策主要是受到那一事件的影響? (A)自強運動 (B)甲午戰爭 (C)義和團事件 (D)日俄戰爭
- 撰於清康熙年間的某一古籍,對臺灣某一河川岸邊的景觀,有如下的記載:「旱田百餘里,夾道蔗林。……臺民以蔗為生,糖貨之利上資江浙。」該文記述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一條河川的河岸景觀? (A)蘭陽溪 (B)
- 1946-1949年國共內戰中,中共由劣勢轉為優勢的原因何在? (A)依開羅會議的決議,蘇聯接收東北,將所獲武力接濟共軍 (B)中共採以城市包圍鄉村的策略,並以土地改革爭取多數工人的支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