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依我國國籍法第 20 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其已擔任者,除立法委員由立法院;直轄市、縣( 市)、鄉(鎮、市)民選公職人員,分別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村(里)長由鄉(鎮、市、區)公所解除其公職外,由各該機關免除其公職。但下列各款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一、公立大學校長、公立各級學校教師兼任行政主管人員與研究機關(構)首長、副首長、研究人員(含兼任學術研究主管人員)及經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或文化機關核准設立之社會教育或文化機構首長、副首長、聘任之專業人員(含兼任主管人員)。……第一項之公職,不包括公立各級學校未兼任行政主管之教師、講座、研究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華民國國民兼具外國國籍者,擬任本條所定應受國籍限制之公職時,應於就(到)職前辦理放棄外國國籍,並於就(到)職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喪失該國國籍及取得證明文件。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新聞】立委李慶安辯稱美國國務院仍在審理他是否擁有美國籍,美國國務院二十四日對此案表示,「我們認為這項議題已經結束了」。美國在台協會回覆的查證信函,內容點名李慶安「一直是擁有美國護照的美國公民,並無喪失美國公民身分的紀錄」。信中也提到,具有外國籍的美國公民擔任外國政府公職、宣誓效忠外國政府,並有意圖放棄美國籍,則該美國公民「可能已做出放棄美國及之行為」。李慶安也據此辯稱美方回函非最終結果,「國籍案還在審理中」。【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二十四日電】
34. 依據我國《國籍法》的規定,個人具備何種條件可為中華民國國民?
(A)父親為我國國民
(B)父母均為我國國民
(C)父母任一方為我國國民
(D)只要是在我國領土出生即可。
34. 依據我國《國籍法》的規定,個人具備何種條件可為中華民國國民?
(A)父親為我國國民
(B)父母均為我國國民
(C)父母任一方為我國國民
(D)只要是在我國領土出生即可。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2),D(0),E(0)
內容推薦
- 【題組】2009 年 9 月 26 日是澎湖人的「大日子」,一場攸關菊島觀光發展的關鍵性博弈公投,不同意票一萬七千三百五十九張,同意票一萬三千三百九十七張,博弈公投「意外」未過關,也讓澎湖希望藉由國際
- 美國哪一位黑人民權領袖,以帶領黑人在餐廳靜坐、抵制坐公車等和平方式,表達對種族隔離政策的不滿,終於在1964年美國政府通過了民權法案,取消了公共場所的種族隔離政策,為黑人爭取到平等的基本人權?(A
- 下列對國家與市場的區別,何者正確?(A)國家是經濟運作的領域,市場是政治運作的組織(B)市場有固定的疆域,國家可能侷限國內,並無明確的疆界(C)國家較重視獲取私利與個人財富的累積,市場則較重視社會
- 【題組】利用「坎兒井」灌溉方式,為中國最大棉花生產地的地區在哪一區? (A)內蒙古區 (B)甘新區 (C)東北區 (D)西南區。
- (二)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說:「人類自古以來有三個敵人,一個是自然,一個是他人,另一個則是自我。」。因此,舉凡食、衣、住、行、家族組織、社會結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等,
- ( ) 請選出下列有關「文化採借」之正確敘述?(A) 指透過既存的社會實體組合而形成新的社會文化特質的過程 (B) 大多是指發達的社會採借相對落後社會中的文化元素 (C) 使用價值越大的文化元素
- 【題組】上述的民主理論,主要是想解決民主制度裡「代議政治」諸多問題,下列何者是其所關注的議題? (A)民主就是投票決定政治領袖 (B)民主就是參與政治權力 (C)民主就是社會利益的分配 (D)
- ( ) 「政教分離」是民主國家所奉行的基本原則,即所謂「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下列何者符合「政教分離」的原則?(A) 美國憲法修正案提到「國會不得制訂法律來確立或禁止某種宗教」 (B)
- 所謂「政體」是指國家的政府型態及政權運作方式。以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之間的關係又可分為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請問目前我國傾向於何種體制?(A)總統制(B)內閣制(C)雙首長制(D)委員制。
- 【題組】( ) 下列哪些在臺灣曾經發生過的社會運動,是因為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所引起的?(A) 野百合運動 (B) 無殼蝸牛運動 (C) 雛妓救援運動 (D) 節能減碳運動(E) 勞工運動 。
內容推薦
- 國家與社會的區別,何者正確?(A)社會有固定的疆域,國家的範圍較為模糊(B)國家的目的是普遍性的,社會中則有不同目的的不同的社會團體(C)社會具有強制力,國家則否(D)社會對國家有直接管理權,國家
- 【題組】博弈公投遭到否決,部分人士對投票結果表示「選民能夠踴躍參與,提高投票率是好事,但有的人不去投票是自己放棄權利,也無可奈何。」從此次的公民投票,可見民主政治有什麼內在的限制? (A)多數
- 【題組】美國總統大選採選舉人團制度,總計有 538 位選舉人,只要贏得 270 票就獲勝,民主黨歐巴馬贏得 349 票,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而同時舉行的參議院期中選舉、眾議院的改選,民主黨
- 【題組】種植耐寒作物青稞,混合酥油做成糌粑為主食的地區在哪一區? (A)青藏高寒農牧業區(B)內蒙古區 (C)西南區 (D)甘新區。
- 【題組】依據文意,個人結合成政治社會,負擔義務並享受保障,這是基於何者? (A)自然發生的 (B)上帝的指示 (C)武力的強迫 (D)自願的同意。
- 請問二十世紀中期以後的現代民主國家具備哪些特色?(甲)自由公平的選舉;(乙)政黨政治的形成;(丙)人文社會的興起;(丁)人權保障的擴大。(A)甲乙丙丁(B)甲乙丙(C)丙丁(D)甲乙丁。
- 【題組】( ) 人類為了克服「自然」這個敵人,所發明創造的器物和工具,是指下列哪一種文化?(A) 物質文化 (B) 社群文化 (C) 精神文化 (D) 大眾文化
- 質量為 m 的金屬棒,兩端可在垂直於水平面的導電軌道上滑動,如右圖所示。已知電路上的總電阻為 R,空間均勻磁場 垂直出紙面與水平面平行,若不計一切阻力作用,則當金屬棒由靜止開始下落時,以下敘述哪
- 【題組】泰國前總理塔克辛,帶領泰國走出亞洲金融風暴,掃毒行動也獲得全國 80%以上人民的高度肯定。2005 年 12月,塔克辛遭指控貪污,反對人士號召國民參與反塔克辛集會,有四萬多人響應參加,成為泰國
- 地方擁有較高的自主權,是來自憲法的直接保障,稱為:(A)邦聯制(B)聯邦制(C)國協制(D)單一國。
- 依國際法及我國法律之規定,下列哪一個區域屬於我國的領土?(甲)我國領土和領海之上空;(乙)諾魯駐我國大使館;(丙)我國駐諾魯大使館;(丁)十五浬間之領海海域;(戊)我國籍船舶在公海上屬我國浮動領
- 【題組】依據國籍法第 20 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立法委員屬於中央民意代表,因此不得擁有雙重國籍。請問:我國規定公職人員不得擁有雙重國籍的立法意旨,主
- 我國郵政單位定釣魚台的郵遞區號為「290」,該島行政管轄歸台灣宜蘭縣頭城鎮。這具有下列何種意義?(A)先佔先贏的領先意義(B)宣揚國威的具體意義(C)宣示主權的象徵意義(D)擴張領土的正式意義。
- 【題組】( ) 下列有關社會運動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敘述?(A) 社會運動只有透過「體制外」的手段進行,才能成功 (B) 社會運動亦可由政府發動,且可得到豐沛的資源,較易有成果 (C) 2008
- 【題組】( ) 下列關於文化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A) 語言文字與文化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B) 一地的文化傳承已久,已根深蒂固,無法加以改變 (C) 不同地方的文化沒有高下或優劣之分 (D)
- 一個國家如果是「共和國」,需具有下列何項特質?(A)社會發展較為進步(B)一定是採用民主制度(C)國民平均所得高於君主國(D)國家元首是經由選舉產生。
- (三)南非曾經實施的種族隔離稱之為apatheid,這種政策的特點是:南非居民分為白人、混血兒、亞洲人和班圖人四個主要集團。占南非總人口6%的白人,卻占有南非 87%的富饒領土,而給2%的
- ( )分析國家、社會及市場的區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B)(C)(D)(E)
- 【題組】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提出世界體系理論,用以解釋近代歐的興起與資本主義經濟間的關係。根據華勒斯坦的理論,國際上的國家可以分為核心國家(如北歐諸國)、半邊陲(如我國
- 【題組】有關不丹的國體與政體分類,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國體:單一、政體:專制 (B)國體:君主、政體:民主 (C)國體:共和、政體:民主 (D)國體:聯邦、政體:專制
- 下列哪一位學者認為「民主乃是達成一種政治決策的制度設計,政治人物得以參加公開的選舉競爭,以獲得選民支持,而取得決策的權力」,並為經驗民主理論的代表人物?(A)洛克(B)亞理斯多德(C)熊彼得(D
- 下列何種說法是符合民主政治精神的正確表現?(A)政府施政要表現效率,應以絕對多數的民意趨向為施政主軸,不必太在意少數民意(B)一個政黨如果能符合多數人民的主觀期待,就應該長期執政(C)公民在參與
- 「單一國」的中央與地方之權力關係,具有下列何種特色?(A)中央權力來自地方(B)地方權力大過中央(C)中央與地方權力均等(D)地方權力衍生自中央。
- 【題組】( ) 下列哪些敘述顯示了我族中心思想的普遍性?(A) 我國自古以來認為「中國」乃位居世界之中,把鄰近的民族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B) 以色列自認為是「神國」,日本則自許為「上帝
- 古典民主理論發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當時學者們多半認為人權天生而得,人們擁有理性,並知曉守法的重要。以下選項何者並非其顯著論點?(A)菁英政治(B)社會契約說(C)政府受人民委託(D)分權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