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第二篇:吾友愛亞 12 月 6 日在「人間」發表〈心事上臉〉,歡喜述說臉書(facebook)上的友人無遠弗屆,相濡以沫一團和樂;看來彷彿是新世紀新共和國裡的理想家庭。讀著讀著,不覺臉影幢幢,興起也來寫篇近期與臉書糾結的心事告白。首先想到文章的篇名,隨之也想起久無音訊的小說前輩水晶先生。上世紀六○年代,水晶那篇〈沒有臉的人〉傳誦一時,歷時四十餘年而盛名不衰。近幾年臉書狂潮席捲大半個地球,像我這樣至今未加入弄潮兒之列者,的確可謂「沒有臉的人」。然而沿用前輩篇名,恐會惹來文友掠美之譏,還是稍作調整吧。腦袋裡幾條神經轉了轉,「不要臉的人」豁然蹦出。嗯,這篇名似乎比前輩那篇更契合眼下實況,我的心立即好歡快的對著頭頂的大腦道了一聲:「讚」!……臉書上有個「季季」這件事,半年多前就有幾個朋友輾轉相告。我並不以為意。畢竟我不曾為「季季」這筆名註冊登記,在法律上沒有專利權……。至於臉書上那個只有十七歲的「季季」,我只能說絕不是我;「她」在臉書上的發言等等,肯定是與我無關的。然而「不要臉」的困擾每日無止,不容否認也至今未能擺脫。我有兩個伊媚兒信箱,幾乎每天都會收到識與不識者來信邀我加入臉書,內容無非是你有四十二個朋友在臉書找你;本周你有八個朋友將要過生日;你的朋友最近拍了一些很美的照片,你在臉書可以看到更多更精采的;你的朋友彭大海將要出版本世紀最經典的小說,現在先傳第一章的第一段給你欣賞;甚至還有臉貌近似的 Fuckbook 混淆其中……。一切直接的宣告,赤裸的語言,誇大的宣傳,水仙花的自我,五顏六色的影象,全都穿門越戶不請自來。我使用電腦雖已十年,一直有意的讓自己停留在簡單的基礎階段,不知如何防堵這些訪客,只能費時費神去殺掉那些冰冷的臉。第 8 頁,共 14 頁網路世界確實無奇不有,誰都能隨興各取所需;電腦於我則只是一種生活工具。每天早上打開它,看了信箱之後瀏覽一下新聞及各報副刊,其餘時間不是專心寫稿就是忙著看稿,都需保持完整的思考;哪有餘暇去臉上與人閒聊,宣告本日生活瑣訊,或汲取一些可能真的偉大卻對我無用的資訊?(就如 299 或 399 吃到飽,只是讓你吃太飽且吃得太胖…。)——有時接個無聊人的電話都可能中斷思考半小時,何況臉上那諸多也許會讓人耽溺半天的閒聊!(節錄自季季〈「不要臉的人」之告白〉,2011.12.26《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24. 依據本文,作者與臉書的關係是?
(A)一開始就拒絕使用臉書,覺得用臉書浪費時間
(B)曾經想用過,卻因為「季季」之名已被別人註冊,所以作罷
(C)使用臉書後的感受非常不好,和文友愛亞剛好相反
(D)受限於自己操作電腦的能力有限,是以索性不用臉書,免得麻煩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51913
統計:A(202),B(35),C(82),D(37),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