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有關同性戀文學的書寫,當以這位作家的孽子首開風氣之先。他赤裸地展示同志情愛,在1970年代算是挑戰傳統綱常的重要里程碑。他是
(A)黃春明
(B)王文華
(C)張大春
(D)白先勇
(A)黃春明
(B)王文華
(C)張大春
(D)白先勇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5
統計:A(0),B(2),C(4),D(11),E(0)
內容推薦
- 一群臺灣的觀光客在承德前清避暑山莊中,熱烈地討論著清帝留下的一幅書法:「戒急用忍」。請問近年我國政府仿此名言,在兩岸關係上採行何種政策性作為? (A)兩岸政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須先臺灣
- 下列有關工業革命的敘述,何者正確? (A)工業革命最先發生於十九世紀的英國 (B)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特徵在於機器的發明代替了手工業 (C)工業革命只有帶給人類正面的效用 (D)工業革命使十九世紀時
- 下列人物和發明的配對,請選出正確者: (A)英國人史蒂芬生發明汽船 (B)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火車 (C)瓦特發明蒸汽機 (D)英國湯森德子爵創立「諾福克制度」
- 宗教改革發生後,產生不少影響,其中之一是各新教國家人民的識字率及自學能力因而大幅提升。這個影響的產生原因為何? (A)新教要求人人能親讀聖經,而不依賴神職人員 (B)宗教改革家認為眾人生而平等,
- 一位曾經參與臺灣土地改革工作的學者對某人有如下讚譽:「臺灣土地改革方案並沒有新奇,在大陸我們亦曾呼籲久矣。但是因環境關係,沒有人敢於實行。他有如此明智的抉擇,和排除反對和困難的決心,因此才有臺灣土
- 有關耶穌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由喀爾文所創立 (B)鼓勵信徒要努力工作以榮耀上帝 (C)是新教改革中最成功的組織 (D)明末清初到中國的利瑪竇即為耶穌會教士
- 一位美國總統宣示:「臺灣依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早已於日本投降後交還中國。」他並表示美國並無強佔臺灣的意圖,也不想在臺灣建立軍事基地,或干涉現狀;但宣示後不久,他又派艦隊進入臺海。導致這位總統政策
- 某書作者為荷蘭的人文主義學者,他假借愚婦口吻,嘲笑這個荒唐社會「沒有是非善惡與真理秩序,人們積習已久,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不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荒唐的世界裡」。他希望透過文章來批評、教育當時的基督
- 某本說明臺灣文學思潮的書說:「指控共產黨的殘暴,傾訴對彼岸的鄉愁,是當時文學作品的基調。根據統計,全臺灣的小說創作者約有二千人左右,字數在七千萬字以上。朱西甯、司馬中原等人都是箇中代表。」這個時
- 「三十年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是 (A)馬丁路德帶領北歐地區的人民改信新教 (B)波希米亞人欲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獨立 (C)日耳曼境內的人民欲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獨立 (D)法國加入新教陣營
內容推薦
- 西班牙是歐洲最早從事海外探險的國家,1492年哥倫布能獲得伊莎貝拉女王的資助,向西航行到達美洲,其實與當時驅逐何者勢力,使西班牙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有關? (A)吉普賽人 (B)伊斯蘭教徒 (C
- 《臺灣府志.土番風俗》載:「土官有正有副,大社至五、六人,小社亦三、四人,隨其支派,各分公廨;有事或集於廨以聽議,小者皆宿外供役。有能書紅毛字者,謂之教冊,凡出入之數,皆經其手。削鵝毛管,濡墨橫
- 瑤瑤在翻閱某一本書時,曾看到這段話:「國家多難,文化界開始自省,重尋民族自尊。西方的理論和技法不在橫的移植。融合傳統與現代,成為開拓者最重要的實驗。雲門舞集、漢聲雜誌、蘭陵劇坊、民歌,為臺北繪上
- 土地改革以後,為何部分的地主,能隨著經濟發展,而轉變為工商階層?這是因為他們 (A)將股票低價讓售 (B)投入四大公司的經營 (C)投入土地的經營 (D)能配合政府以工業扶持農業的政策
- 十六世紀晚期,法國基督教史上發生聖巴托羅繆節屠殺事件。不同宗教陣營互相廝殺,死傷慘重。依照當時新教在歐洲合法化的情形來看,法國境內的新教陣營應屬何派? (A)東正教 (B)喀爾文派 (C)耶穌會
- 1851年英國的萬國博覽會是今日哪一項展覽的開端? (A)世界博覽會 (B)綠色博覽會 (C)工業博覽會 (D)商業博覽會
- 有關十字軍運動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拓展歐洲人的視野與提升文化水準 (B)間接為各國王權的擴張排除障礙 (C)促使歐洲商業復甦,帶動城市興起 (D)保護拜占庭帝國,免被塞爾柱土耳
- 在一幅以維納斯誕生為主題的教堂壁畫中,藝術家以人的形象為底本,利用活潑的光影及線條,將希臘神話故事生動的表現出來。這幅畫最可能完成於何時何地? (A)四世紀的雅典 (B)十世紀的羅馬 (C)十五
- 荷蘭統治臺灣時期,曾發生過一場長達六年的荷、日貿易糾紛──濱田彌兵衛事件。請問:事件的原因為何? (A) 日本實行鎖國政策,限制日船來臺 (B) 荷蘭人禁止日本人直接向在臺漢人收購貨品 (C)
- 文藝復興的火花最先由義大利城市迸發出來,下列何者為是? (A)巴黎 (B)佛羅倫斯 (C)法蘭德斯 (D)維也納
- 有關佩脫拉克的介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創作神曲,熱烈地歌頌自然與愛情的美好 (B)曾榮獲桂冠詩人的頭銜 (C)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文學家 (D)推崇義大利方言,以寫作方言文學為志
- 牛頓將宇宙比喻為一座巨型的機械裝置,認為這是一個唯物的,上帝是退居幕後的,由自然法則支配一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是最重要的資產。請問上文中的□應填入何者? (A)理性 (B)情感 (C)自由
- .舊有封建貴族的沒落是受到哪些人的打擊? (A)無產階級聯合農民 (B)教會人士和中產階級 (C)君主和農民 (D)中產階級和君主
- 雕塑家羅丹參觀博物館,面對一些人物塑像時,曾有感而發說:「瞧!伏爾泰對面的盧梭,目光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十八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們都是懷疑者,他們批評從古代以來認為天經地義的『道理』,
- 十二、三世紀時,威尼斯和佛羅倫斯為何會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商業城市,這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密切關係? (A)英法百年戰爭 (B)十字軍東征 (C)蒙古西征 (D)文藝復興
- 中古後期,商業復甦與城市興起的背景,下列何者為「非」? (A)農耕技術進步 (B)黑死病爆發,促使社會階層流動 (C)人口增加 (D)十字軍運動促使東西國際貿易有長足發展
- 工業革命造成許多新的問題,如人口增加、貧富不均、勞工階級受到不平等待遇等。於是一些知識分子紛紛提出理論來解決工業革命的弊端。請問下列何人不包括其中? (A)馬克思 (B)歐文 (C)羅伯斯比 (
- 1517年,路德與天主教的衝突爆發。為了反對帖次勒(Tetzel)在威騰堡販售贖罪券斂財的無恥行徑,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威騰堡教堂的大門上,邀請各界在贖罪券的買賣、教宗赦罪的權柄、以及教會的寶
- 「這一場戰爭爆發的因素不外乎:一、封建王侯之間的權利糾紛;二、法蘭德斯商圈的利益糾葛問題;三、最後是為了王位爭奪戰而起。」請問符合上述三條件的戰爭為何? (A)玫瑰戰爭 (B)無敵艦隊之役 (C
- 下列何人是中古後期最偉大的詩人,其名著是以方言寫成,內容描述作者遊歷地獄、煉獄與天堂的情節,表現了中古時代的基督教世界觀? (A)薄伽丘 (B)佩脫拉克 (C)莎士比亞 (D)但丁
- 以下是十六世紀開始歐洲出現的社會現象:「商人與工匠得利,有些工匠甚至晉升為中產階級;農民的收入增加而生活逐漸改善,但土地貴族受限中古以來的法規,田租無法增加,經濟實力不如以往。」此現象與下列何者
- 1830年代,法國、英國的資產階級相繼取得政權,其主因為何? (A)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B)工會運動蓬勃發展 (C)工業化的發展加強資產階級的力量 (D)社會主義者的奔波努力
- 下列哪一項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 (A)人口增加,都市化成為趨勢 (B)擴大民主政治的實施 (C)造成貧富懸殊,階級對立,於是有社會主義的興起 (D)以上皆是
- 國民政府為了抗共及穩定局勢,於民國三十八年在臺灣實行「戒嚴」體制,期間為防堵共黨滲透,凡與共黨有關人士均會被捕入獄,保密防諜相當嚴格,但也有不少無辜牽連者喪生,因此此時又稱 (A)動員戡亂 (B
- 有關三十年戰爭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屬於宗教紛爭 (B)發生於十七世紀 (C)促成歐洲列國分立大致成形 (D)歐洲形成一統的基督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