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7.娜美在圖書館閱讀一本書籍,內容包括農業、冶礦、鑄造、紡織、造紙、印刷、食品加工等生產技術,並搭配許多插圖輔助說明生產的過程。由此判斷娜美閱讀的書籍應是下列何者?
(A)《本草綱目》
(B)《夢溪筆談》
(C)《天工開物》
(D)《幾何原本》。
(A)《本草綱目》
(B)《夢溪筆談》
(C)《天工開物》
(D)《幾何原本》。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中國歷代文學各有不同特色與成就,其中明清時期成就最高,可作為文學代表的是下列何者? (A)小說 (B)詩 (C)曲 (D)詞。
- 下列關於明清時代通過考試的舉人、進士的敘述,何者正確? (A)士紳身分是世襲的 (B)擁有免除勞役、司法上的種種特權 (C)身分地位與平民同 (D)生活服儀與平民無異。
- 有一個朝代的學校和科舉制度緊密結合,成為科舉必經之路,附圖為當時科舉制度示意圖。請問:這應該是下列哪一朝代的制度? (A)漢 (B)唐 (C)宋 (D)明。
- 小遙在博物館的展櫃中看到清代科舉考試作弊用的小抄,小抄中的字竟能比一粒米還小。請問:小抄裡的內容最可能出自哪些書籍? (A)史記、漢書 (B)四書、五經 (C)論語、易經 (D)資治通鑑、中庸。
- 明初和清初曾施行海禁政策,其實施的主要原因為何? (A)皆為防範倭寇入侵 (B)明初為防範倭寇,清初為封鎖臺灣鄭氏(C)明初為封鎖臺灣鄭氏,清初為防範倭寇 (D)皆為防範臺灣鄭氏
- 清是女真族所建,女真曾經是中國哪兩個時期的外患? (A)秦、漢 (B)隋、唐 (C)宋、明 (D)漢、唐。
- 盛清時期長達一百多年國勢鼎盛,但至何時開始由盛轉衰?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皇太極。
- 家新在《中國歷史漫畫》中看到如附圖的四格漫畫,根據漫畫的內容看來,這些措施是哪一外來政權統治中國所採行的措施? (A)清朝 (B)元朝 (C)北魏 (D)北周。
- 學校舉辦歷史海報比賽,奈緒的作品如附圖,她繪製的人物應該為何? (A)努爾哈赤 (B)皇太極 (C)忽必烈 (D)鐵木真。
- 盛清時期的哪一位皇帝,曾平定三藩之亂,並派施琅攻取臺灣?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皇太極。
內容推薦
- 明代官員徐光啟等人結交耶穌會教士、信天主教。請問:徐光啟曾與利瑪竇合譯哪一本書? (A)《天工開物》 (B)《幾何原本》前半部 (C)《本草綱目》 (D)《夢溪筆談》。
- 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的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他曾來臺演講,指出:「西元1600年到1900年,中國抗拒引入西方科學。」、「西元1607年《幾何原本》在中國只譯出前六卷,到西元1857年才譯出
- 行政院日前推出的勞基法修法版本,希望今年底能完成三讀,對此某立委邀請工商團體代表討論一例一休議題,工商界代表紛紛批評現行一例一休規定與時代、社會潮流脫節,也影響勞資關係及經濟發展。而該立委為了修
- 「他在位 15 年間,長期在外地巡幸遊覽。為了能遊幸江南地區,還動員大批的人力、物力興建運河,並要求打造龍船數千艘,沿途還要州縣長官貢獻稀有的食物與珍品,使百姓苦不堪言。」上述提到的君主是下列何
- 「他終結了魏晉南北朝長達二百多年的紛亂局面,以外戚的身分取得皇位後,南下滅了陳朝,完成國家統一。」上文中的「他」指的是下列何者? (A)漢武帝 (B)晉武帝(C)隋文帝 (D)北周武帝。
- 唐朝擴建隋朝的大興城,將城市規畫成整齊的道路與人民生活區塊,形成著名的棋盤式格局。請問:大興城裡的規畫形式稱為何種形式? (A)住商混合 (B)胡漢分離(C)階級區分 (D)坊市分離。
- 大運河的修築,早在隋文帝楊堅時代就已展開,其中哪條運河的興築是為便利京師(首都)物資對外運輸?(A)廣通渠 (B)永濟渠 (C)通濟渠 (D)江南河。
- 唐初以來,西北各族紛紛遣使入貢,並擁戴唐朝君主為天可汗,唐朝的聲威遠播,成為東亞地區的盟主。請問:使各族君主納貢歸降的原因為何? (A)打敗匈奴,收回北邊失地 (B)三次親征高麗成功 (C)結束
- 武則天的才能、智慧不輸男性,她在位期間唐朝國勢仍維持強盛不墜。下列關於武則天的敘述,何者正確?(A)武則天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武則天死後,政局至高宗即位才穩定 (C)太宗晚年多病,武則天
- 唐太宗對宰相魏徵之死深感悲痛,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請問:從此言可看出唐太宗施政有何項優點? (A)向外擴張,獲「天可汗」稱號 (B)任用酷吏,獎
- 唐代中期時(約西元 755 年),中國總人口數約有 5 千萬人,但至唐肅宗年間(760 年),總人口數卻下降到一千多萬人,這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因素造成的? (A)發生嚴重的傳染病 (B)邊境軍事將
- 有首古詩提到:「梁唐晉漢周,朱李石劉郭,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詩中所指的「梁唐晉漢周」為中國歷史上哪一時期? (A)南朝 (B)春秋 (C)五代 (D)十國。
- 唐玄宗在位期間,是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其原因為何? (A)宦官稱帝,宗室發動戰爭 (B)沉迷享樂,不理政事,引發安史之亂 (C)晚年爆發黃巢之亂,動盪不安(D)晚年大權落入武則天手中。
- 老師講解某個動亂:「這場動亂將東南區域之經濟幾乎破壞,運輸交通斷絕,仰賴東南財賦以生存的大唐帝國,於是土崩瓦解。」請問:這場動亂為何? (A)黃巾之亂(B)黃巢之亂 (C)安史之亂 (D)永嘉
- 「唐太宗知人善任,威震東亞諸國,獲得天可汗的稱號,可說是難得的明君,但人生中卻有美中不足的汙點。」文中所謂的「汙點」所指為何? (A)殺害自己的兄弟後取得皇位 (B)建造各式大型工程,引發民怨
- 安史之亂為唐朝內亂,也為政治發展投下不利的變數。請問:下列何者為安史之亂的影響? (A)政府改採封建制度,大封諸子為王 (B)地方將領不服從朝廷,形成藩鎮割據 (C)朝廷收回軍人權力,地方將領
- 唐中期以後,全國各地分布許多藩鎮,據地為王,完全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裡。「藩鎮」是指以下哪一種身分的人?(A)節度使 (B)宰相 (C)外戚 (D)諸侯。
- 他原本是黃巢軍的大將,後來降唐,平定了黃巢之亂,進而篡唐自立,為後梁太祖。請問:他是何人? (A)安祿山 (B)史思明 (C)朱溫 (D)郭子儀。
- 「導致唐朝滅亡的原因不少,其中牛僧孺與李德裕等人相互結黨攻擊對方,導致朝政混亂,許多政事無法順利推動,這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由上述可知,導致唐朝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為下列何者? (A)黨爭 (
- 唐朝國內與海外貿易發達,生意人至全國各地進行買賣,外商來華亦絡繹不絕。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國內商業與馳道的水利網絡有關 (B)海上貿易以長安為重要的港口之一 (C)中唐以後紙幣「交子
-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制度實施了一千多年,不失為公平的選才方式。關於科舉制度的實施與影響,下列何者正確? (A)使世族得以長期壟斷官職(B)唐朝才開始實施科舉制度 (C)實施
- 隋唐時代,隨著大運河的開通,南北往來交通更為便利,各地貿易的規模逐漸擴大。為避免經商貿易時必須攜帶笨重的金屬貨幣,唐朝時出現一種□□,使貿易更為便利。請問:□□指的是下列何者? (A)紙幣 (
- 現收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見證景教在中國傳播的重要文物。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秦」指的是阿拉伯帝國 (B)景教為猶太教的一支 (C)此碑製造與豎立的時
- 「全球化」是目前世界各國在經濟政策上的主要潮流,各國開放市場,促進文化與物品交流。根據歷史分析,中國的唐代,從何處可以看出類似「全球化」的特色?(A)外戚在朝中專權奪位 (B)宦官勾結邊疆民族
- 天寶十年,中國與大食發生戰役,最後中國戰敗,其中有許多工匠被俘,中國的某項技術因此傳入西方。請問:關於上文內容的解析,下列何者正確? (A)中國當時是西漢時期 (B)大食指的是羅馬帝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