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太陽風、地球磁層與極光太陽除了發出光與熱外,也對外噴出大量帶電物質,稱之為「太陽風」,可以吹拂到 150 個天文單位遠之處。1958年派克(Eugene Parker)建立了太陽風的理論模式,並預測其速度比音速更快。1959年衛星在太空中的觀測,證實太陽風的存在;其平均速度高達每秒四百公里,比音速快約八倍。太陽風的主要成分是電子與質子,並攜帶來自太陽的行星際磁場。雖然太陽風肉眼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由彗星劃過太空時,可以看到太陽風存在的證據。當彗星靠近太陽時,受到太陽的影響,會產生不同形式的彗尾,其中( 37 )色的( 37 )尾是因受到太陽風的吹拂而產生的。一般而言,太陽風是相當平靜的,但是有時候太陽表面卻會發生太陽系中最猛烈的爆發事件,其威力相當於一千萬倍的火山爆發。這種爆發我們稱之為「太陽閃焰」(solar flare)。太陽閃焰大約可以維持數分鐘之久,由於溫度高達數百萬度,會發出強烈的X射線與 γ 射線以及其他高能電子與質子。這些高能輻射與帶電粒子約 8 ~ 30 分鐘即可到達地球,對地球造成磁暴現象,不僅干擾電波通訊甚至損毀衛星,稱為太空天氣事件。雖然太陽風與宇宙射線會不斷侵襲地球,然而這些帶電粒子在接近地球磁場時,會將地球磁場規範在一個空腔之內形成地球磁層。地球磁層是一個非常好的保護層,可擋住 99% 的太陽風,使其無法直接進入地球表面。1958年美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用來偵測太空中的高能帶電粒子。在這次的探測中,人類首次發現地球赤道上方有兩個環繞地球的( 38 ),幫我們擋住了大部分來自太陽及外太空的各種高能粒子。雖然有這層保護,但因太陽風與日冕拋射出來的物質在運動時也都帶有磁場。當其磁場方向與地磁相反時,會發生所謂的磁重連(reconnection)現象。此時這些高速帶電粒子沿著磁力線進入高緯度地區的大氣電離層,並與高層大氣粒子作用,使其成激發狀態後產生極光。請參考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37.
(A)黃,離子
(B)藍,離子
(C)黃,塵埃
(D)藍,塵埃。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