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戰國時代,儒、墨兩家並稱顯學,評論墨子學說的人很多,請從下列所引之評論,選出依序應填入的選項:
(A)兼愛/摩頂放踵/節用/清廟之守
(B)節葬/席不暇暖/尚賢/司徒之官
(C)非攻/突不得黔/兼愛/羲和之官
(D)非命/痌瘝在抱/非樂/行人之官
(E)非命/痌瘝在抱/非樂/行人之官

(A)兼愛/摩頂放踵/節用/清廟之守
(B)節葬/席不暇暖/尚賢/司徒之官
(C)非攻/突不得黔/兼愛/羲和之官
(D)非命/痌瘝在抱/非樂/行人之官
(E)非命/痌瘝在抱/非樂/行人之官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69231
統計:A(20),B(2),C(0),D(0),E(0)
內容推薦
- 請閱讀下文後,判斷應出自何書:輪、輻(車輪上湊集於中心轂上的直木)、蓋、軫(音ㄓㄣˇ,車箱底部四面的橫木) 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 (三)余時為桃花所戀,3.竟不忍去湖上。
- 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瑰寶,語言精練、意象優美、內容含蓄深刻。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在不同時期各擅勝場。下列關於此三體詩歌之敘述正確者為:(A)五言古詩成立於班固〈詠史〉;七言古詩則成立於
- (甲)昧昧 (乙)珊珊 (丙)寂寂 (丁)呱呱 (戊)亭亭(己)英英 (庚)雪雪 (辛)蕤蕤 (壬)伐木「丁丁」。以上疊字為狀聲詞的有幾個(A)一個(B)二個(C)三個(D)四個
- 左思藉由八首〈詠史〉來暢抒自己壯志難酬之情懷,雖題為詠史,實則詠懷,屬於詠史詩之變體。古人喜於詩作中發表史觀,或藉其自我期許,抑或警惕。下述選項中各詩與其詠嘆對象之配對,正確的有:(A)此地別燕
- 何小倫陪家人看完八點檔本土劇「父與子」後,因為佩服劇中演員能流利嫻熟地引用俗諺對話,因而在週記中也常喜歡三不五時寫些臺灣諺語,表現出對於本土的熱愛。然因不熟稔俗諺的用法,難免造成張冠李戴的誤用情
- 4 張良,字子房,劉邦封他為( )侯。( ),居遼東數十年,常戴一頂黑帽,人稱其「遼東帽」。
- 【題組】一個語詞同時關顧到兩種事物,包括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指,語意的暗示,都叫做「雙關」。下列選項,何者亦使用這種修辭法? (A)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
- 古人常以動物自比心境和處境,如杜甫在〈旅夜書懷〉「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兩句,以鷗鳥寄託自己飄泊不定的感懷。下列詩句的寄託,何者正確? (A) 衡陽初失伴,舊路遠飛單。度隴將書怯,排空作陣
- 以下關於〈大同與小康〉的文意解釋,何者正確?(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意謂這種盛世我雖未趕上,但從古書的記載可以得知(B)「大人世及以為禮」:意謂聖人以「三綱」「五常」之道來教化百姓(C
內容推薦
- 下列有關西周庶人階級的敘述,哪些是錯誤的? (A)可分為農、工、商三個職業,以農民占多數 (B)職業世襲而且固定的 (C)工商業者受貴族管理 (D)不可自由遷徙,沒有行動的自由 (E)是國家作
- 下列關於〈金陵酒肆留別〉、〈旅夜書懷〉、〈夜雨寄北〉三首詩的敘述,何者正確?(A)就格律而言,三首都是平起式(B)就押韻而言,〈夜雨寄北〉韻腳為期、池、燭(C)就對仗而言,〈旅夜書懷〉僅有頷聯、
- 廖鴻基被譽為臺灣海洋文學代表作家,風格獨具,曾自謂:「海洋,也許是我們腳步的終點,卻也是我們無窮視野的起點。」下列關於其人及「海洋文學」之敘述,正確的有:(A)《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
- 【題組】中國文學史上出現許多文學改革,通常都是為了對前一種文學提出反動,以下對於這樣情況的描述,何者錯誤?(A) 韓愈推行古文運動,是希望改變六朝以來的駢文風格(B) 中唐元、白提出新樂府運動
- 已知正整數 x,y 除以八的餘數分別為 3,5, 求 xy 除以八的餘數為 __________。
- 國民政府於抗戰後何時下令動員戡亂? (A)日本投降後 (B)馬歇爾來華談判後 (C)馬歇爾調處失敗後 (D)徐蚌會戰失利後。
- 某一時期:「美國開始支持在臺灣的國民黨政府,除了派軍艦巡防臺灣海峽外,還對臺提供各種經濟援助。在此期間,美國提供了 82 億美元的物資、貸款給臺灣,占臺灣資本形成毛額的 34%,更接受中
- 關於現代作家的說明,正確的是?(A)梁實秋:著名的散文家、小說家,也是翻譯家,善舉嘉言事例,風趣幽默(B)魯迅:主張以文學改變國民精神。其小説〈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C)
- 8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以手者,權也。」這篇文章中孟子強調的是:【填代號】A 禮的重要 B
- 下列各句中「與」字的字義解釋共有幾種用法(甲)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乙)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丙)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丁)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A)一種(B)二種(C)三
- 以下與《禮記》一書有關的說明,何者正確? (A)《禮記》為《三禮》之一,《三禮》另外兩本是指《儀禮》與《周禮》 (B)先秦與漢代儒家《五經》中的《禮》,指的是《禮記》一書 (C)《禮記》原是附
- (四)其實4.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
- 以下各組成語,字形完全正確的選項是(A)班班可考/人謀不臧/中匱猶虛(B)吐哺渥髮/瓦斧雷鳴/淪肌浹髄(C)秣馬勵兵/狐死守丘/米珠薪貴(D)功不唐捐/得魚忘筌/曲突徙薪。
- 【題組】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敘述 , 哪些是正確的(A) 可視為東漢前期五言詩之冠冕 (B) 大致可分為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四個主題 (C) 皆五言敘事詩,文字古樸,情感真摯
- 古典文學中,經常從題目即可以瞭解其文體類別。請問下列關於各題目所揭示之文體解說,何者正確?(A)「明湖居聽書」以「書」為文體,記述民間藝人令人嘆為觀止的說書技藝,並可窺見由「說書」轉變為「章回
- 阿璋是清朝中葉前往吉隆坡發展的泉州移民,有關他當時可能遇到的情況與經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當地不同祖籍的華人間已具有濃厚的集體認同感 (B)他在當地從事橡膠種植業而致富(C)他發現許多華
- 【題組】對於《孟子》的理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孟子的政治主張,可用推行「仁政」加以概括 (B) 孟子認為推行仁政的方法之一就是重仁義而輕利益 (C) 孟子「仁政」主張之所以能成立的基
- 文言文語句中,有時會出現選擇「後分句」,而否定「前分句」的複句,如:「(禮)與其奢也,寧儉」,以下選項中,屬於這一類的是?(A)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B)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
- 古人常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數字,下列數詞表達方式兩兩相同者是:(A)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況君所贈,曾不及五陵富豪之「萬一」(B)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C)功蓋「三
- 下列有關空間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A) 若兩相異直線 L1與 L2 均與平面 E 垂直﹐則 L1與 L2 必然平行(B) 若兩相異直線 L1與 L2 均與直線 L 垂直﹐則 L1與 L2 必然
- 以下題詞,使用上有誤的選項是(A)「福壽全歸」:賀年長者生日(B)「蕙折蘭摧」:哀悼女子的輓詞(C)「梁木其摧」:哀賢者去世(D)「玉樓赴召」:悼念年輕男子早逝。
- 將一己之情感投射於景物,使原本沒有情緒的事物,在人們眼中產生情緒,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稱為「移情作用」。下列文句何者運用此一筆法?(A)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B)行宮見月傷心色,
- 中國古代有一些詞語,用來指過年、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所喝的酒。以下那一選項詞語排序,符合以上節日敘述順序?(A)萸觴/桂漿/酴酥/蒲觴(B)酴酥/蒲觴 /桂漿/萸觴(C)桂漿/酴酥/蒲觴/萸
- 漢語中有一種活用詞性的方法,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會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稱為意動用法。此類動詞意指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是謂語,或具有謂語的性質、狀態,對賓語含有「認為它怎麼樣」或「把它
- (六)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6.我叩其兩端而竭焉。」